第158章 此为阳谋,两杯毒酒,任君择一
果然,
曹操听得李翊此言,面色微变。
但还是未做声张,任由李翊说去。
刘备微微一笑,又问:
“袁绍来陈地求封,当何以应对?”
李翊不假思索,答:
“且先看袁使有何话说。”
于是,将袁使带上来,问他袁绍遣使入朝,欲求封何职。
袁使畏惧二人声势,心知若不经此二人之手,断难见到天子。
便将袁绍的述求,如实说了。
即袁绍欲求封大将军之位,假节,总督幽、并、青、冀军马。
唔……
听完袁绍的述求,曹操、刘备对视一眼,此辈野心着实不小。
大将军之位位列三公之上,是真正的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假节即代表天子出行,有便宜行事之权。
督幽、并、青、冀人马即是为了名义上获得支持,合法占据北方四州。
曹操、刘备听完袁绍的述求,俱是陷入了沉默。
俄顷,曹操先开口问:
“奉孝,汝以为如何?”
郭嘉蹙眉,道:
“此必为袁绍试探,欲看我河南动作。”
刘备开口问身旁的李翊,道:
“袁本初野心勃勃,欲假节督四州兵马,子玉以为当如何应之?”
李翊答道:
“总督幽、并、青、冀四州人马,并非没有先例。”
“前将军、易侯公孙瓒、亦是假节督此四州。”
言外之意,自是劝刘备不要把袁绍此次求封看得太重。
毕竟政治博弈到底是一场脸面游戏。
袁绍肯来朝廷走个过场,就是不想撕破脸。
你封不封给人家,人家都已经实控了四州。
其实,天子即汉室朝廷的作用,只对政治白痴有用。
比如说吕布。
遇上真正的政治家,基本上就只能是走个过场,求一个好的名分了。
像河北沮授就说了,“若不得通,乃表曹操隔我王路。”
即大家都是出来争霸的,谁看不出你心里面那点小九九?
周瑜也对孙权说,“操托名汉相,实为汉贼。”
即你拥立天子想用政治名号压人家一头,人家照样会给你打上汉贼的旗号来反对你。
总之一句话,政治集团的博弈主打一个脸面。
脸面不要了,那是流氓集团的思维,不是政治人物的思维。
大家都知道汉室和天子是个什么情况,也知道大家都怀着什么样的心思。
只要大家不点破说出来,就相互做一做面子功夫便好。
在新三国里就有一个误导了许多人的历史误区。
即袁绍不接曹操发来的天子诏,虽然是恩诏,对他有利。
但理由是如果他接了,就等于是承认了天子是合法的。
明日来个恶诏他就得接,所以恩诏就不接。
这种蠢货逻辑居然还得到了许多人的认可。
接对自己有利的诏书,不接对自己不利的诏书,这不是政治人物的常规操作吗?
因为历史上的诸侯就是这么干的。
曹操接到天子后,封自己为大将军,给袁绍封太尉,压了袁绍一头。
人家袁绍根本不认,一句此乱命也就挡回去了。
后来吓得曹操赶紧认错,把大将军之位让给了袁绍,给他假节,督四州兵马。
这是对袁绍有利的诏书,所以袁绍就认了。
在绝对的实力面前,天子及朝廷就是走个过场。
诸侯们想不接对自己不利的诏书,理由多了去了。
只要你面子功夫做到位,没有人会反对你。
包括曹操在拥立天子之后,别人上表求封,曹操基本上是能封就封。
因为他知道自己封不封,人家都是自己地盘上的地头蛇。
那还不如给他封了,卖他一个人情。
顺便还能提高汉室朝廷的权威,因为诸侯们求封进贡,就是间接地认可朝廷。
“既为袁绍试探之意,不如许之,以慢其心。”
“然后我等结连河南之势,以拒河北。”
郭嘉在旁侧建议曹操答应袁绍的述求。
反正你封不封人家都已经控了四州之地了。
至于什么假节也是走个过场,之前李傕、郭汜乱政的时候,就一堆人假节,早不值钱了。
嗯……
曹操一颔首,又看向刘备,问:
“玄德以为如何?”
刘备眉宇间一川不平,分析道:
“袁绍势大,周无强敌能够制衡。”
“若冒然开战,诚难与之相抗。”
“今宜缓图,然后伺机而动。”
袁神之所以强大,不仅仅是因为他的四世三公的背景,有着富饶的河北。
更重要的是,它地理位置好,周边没有强敌。
最北方的乌桓人还是他的盟友。
等于说袁绍只要一统北方,专心往南怼就行了,完全没有后顾之忧。
就算把军队全部拉到前线去都没问题。
要不然生产力差距再大,官渡之战袁绍也不可能拉出数倍于曹操的兵力。
当时袁曹大战的情况就是,
袁绍只有一个对手,曹操只有一个队友。
曹操东南西北都有敌人,必须分兵去守。
所以一统河南的曹操,没办法爆兵去跟袁绍相抗。
这也是为什么李翊如此重视曹刘同盟的原因。
袁神太过强大,想玩儿远交近攻都没辙,只能硬打。
“虽然如此,也不好如此将大将军之位让给袁绍。”
李翊在一旁谏言。
曹操、刘备俱是将目光落在李翊身上,问他这是何意。
“袁绍既然上表朝廷,请求册封,就该遣使进贡。”
“缴纳赋税钱粮,以明其忠义之心。”
曹操、刘备这才恍然大悟。
原来李翊的意思是让袁绍进贡缴赋,说白了就是钱买官呗。
这事儿曹操有经验啊,他爹就是了一亿钱买的太尉。
“……善,既如此,就照子玉之言所办。”
刘备欣然同意李翊的提议。
这个遣使进贡也是各地诸侯的常规操作了。
以袁绍的家大业大,不会舍不得这点钱的。
当然了,数目也不能开的太高,不然袁绍再有钱也不会当冤大头。
大战在即,能小赚一点就小赚一点吧。
在打发了袁绍使臣之后,曹刘又命孙策使者来见。
还是直接开门见山,问孙策想要什么。
比起袁绍,孙策可就更需要朝廷的认可了。
人袁神家大业大,四世三公,有直接不要天子的底气。
但孙策就一个“反贼”袁术封的殄寇将军,在没有诏命的前提下,跑到人江东去攻打人家的地盘。
直接被江东士族定义为了“造逆”。
用游戏的思维解释,就是孙策在没有“伪造宣称”的情况下开战,降“稳定”,加“厌战度”,大失人心。
所以孙策刚刚打下吴郡、会稽,就迫不及待地遣使入朝,请求册封。
朝贡的礼物,是寻常诸侯的两倍。
而这名孙吴使者,乃孙策帐下奉正都尉刘由也。
他向曹操、刘备躬身说道:
“曹司空,刘将军,吾主孙策此次平定江东叛乱有功,故而遣我来请求封赏。”
曹刘当然知道这是刘由的场面话,也不戳穿他,便问他具体的封赏内容。
刘由见此,非常识趣地先将贡品清单献上。
俱是江东的珍奇之物,还有不少粮秣。
虽然这些贡品对曹操、刘备这样的大诸侯而言,不够塞牙缝的。
但谁又会嫌口袋里钱多呢?
二人看完清单之后,曹操先开口说道:
“我闻汝主孙策,擅杀朝廷大员,据江东之地,又不来向朝廷进贡。”
“该当何罪?”
刘由喏喏道:
“此中必有误会,吾主在江东之地,所杀之人皆为叛逆。”
“大军所过之处,与民秋毫无犯,有口皆碑。”
“曹司空若是不信,可差人去探。”
这名孙吴使者玩了一个避重就轻的把戏。
孙策严明军纪,确实拉拢到了江东军民的支持。
但反对他的江东士族,都被他突突了。
现在就算让曹操去探查,也只能看到赞赏孙策的老百姓,哪里还会有反对他的士族发声?
刘备则道:
“既然汝主有功于朝廷,就该向朝廷上贡,每年不可少。”
依然是一个唱白脸一个唱红脸的恩威并施把戏。
刘由连连称是。
“刘将军教训的是,只因此前盗贼蜂起,路途艰难,不得通进,故而延了路程。”
“现在吾主扫平江东,已无盗贼。”
“以后每年都能向朝廷进贡了。”
刘备与曹操又对视一眼,旋即示意刘由把孙策请求册封的书札取上来。
其大致内容为,
孙策请封为会稽太守,吴景为丹阳太守,孙贲为豫章太守,朱治为吴郡太守。
同时,
孙策以江东西南多山越为由,为了更好的维护豫章郡的稳定。
请求将豫章一分为二,北面为豫章郡,南面为庐陵郡。
并请求册封孙贲弟弟孙辅为庐陵太守。
光看这个册封表,其实不难发现汉末诸侯用人的习惯,都是一律用宗室武将。
曹操用他的曹氏、夏侯氏。
孙策用他的孙氏。
袁绍也是让自己的三个儿子、外甥各领北方一州。
不过孙策这个请封的表文,胃口未免就太大了。
若按历史线来看,孙策确实吞并了整个江东。
但现在的孙策,手中不过吴郡、会稽两地而已。
却把江东各郡给手下人封了个遍,等于是索要了整个江东的宣称。
那他之后攻打剩余郡县,就有名正言顺的理由了。
毫无疑问,此举几乎遭到了曹操、刘备的同时反对。
要是孙策真是只想要会稽、吴郡的话,那两人基本上就送他一个顺水人情了。
毕竟这两地本来就在他手里。
但孙策却还索要了豫章、丹阳的宣称,这是曹刘不能接受的。
站在刘备的利益角度讲,
靠着李翊纳袁氏女的建议,刘备也算是与四世三公有姻亲关系了。
此时的丹阳太守袁胤,就是袁氏女的从叔。
通过牵线搭桥,袁胤已经口头上归顺徐州,愿意成为徐州的附庸了。
之后河北大战之时,袁胤也可以输送骁勇善战的丹阳兵来前线助力,为徐州输血。
要是给吴景封丹阳太守,那不等于是直接把袁胤给卖了吗?
而站在曹操的利益角度讲,
他在江南的势力范围,主要是庐江。
庐江虽然还没侵占完,但只是时间问题。
一旦把庐江全部吞下,就直接与豫章接壤了。
等于说,在不破坏曹刘同盟的前提条件下。
如果曹操想继续往江南扩张,就只能打豫章。
若是同意把豫章太守封给孙贲,甚至将之一分为二。
损害的无疑是曹营的利益。
“此举甚为不妥,孙策借父之名,并无大功于朝廷。”
“何等以封江东诸郡?”
“曹某不同意!”
曹操率先出来反驳,拒绝了孙策这封表文。
刘备亦道:
“不错,曹司空所言有理。”
“今豫章太守华歆华子鱼乃是天子亲自任命的豫章太守,其在任时,为政清廉,不烦百姓。”
“吏民皆感而爱之,孙策无端略地江东,朝廷尚未罪责,怎敢求封豫章太守?”
“至于丹阳太守袁胤,其在任时,亦无过错。”
“无端免其职务,恐有伤陛下赏罚之明。”
曹操、刘备意见一致,将孙策的请求直接驳回。
刘由也知道,若不得二人同意,孙策断不能得到朝廷认可。
所以他此次也是有备而来,又道:
“曹司空,刘将军,吾主此次遣由来,除向朝廷进贡之外。”
“另使我送两位一些礼物,权表我主心意。”
话落,又将两封礼物清单,分别交到曹操、刘备手中。
这清单上的礼物,比向朝廷进贡的物品还多。
古代是非常重视数量的,经常通过数量来彰显阶级地位上的差距。
孙策用倍数于进贡的礼物,献给曹刘。
其意思就等于是承认了曹刘两家的地位,是凌驾于朝廷之上的。
给你一份尊重,愿你也能还我一份尊重。
不过,仅是这些,很明显是难以打动两名政客的心的。
刘由见曹操、刘备脸色并无丝毫变化,知他二人并不满足于此。
于是又小声说道:
“吾主知曹司空与刘将军目前专注于河北之事,吾主愿为两位分忧。”
果然,此话一处,曹操、刘备俱是精神一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