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书小说

最新地址不迷路:www.xbiqugu.com
香书小说 > 三国:昭烈谋主,三兴炎汉 > 第157章 强中更有强中手,一士可挡百万兵

第157章 强中更有强中手,一士可挡百万兵

“今我兵败淯水,彼非但没有趁人之危,反遣人送钱送粮,吊唁丧事。”

“汝如何话说?”

程昱被曹操问的无言以对,他也没想到李翊这么实诚。出征前,送钱粮过来助威。

打了败仗,又送钱粮过来抚慰。

看样子是真把老曹家当作盟友对待了,是他程昱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了。

“此事,的确是昱错估了李子玉。”

“此人确实实诚君子,有他在,曹刘同盟当更加稳固。”

“将来对付袁绍,有此助力,当为主公贺。”

于是,曹操隆重接待了孙乾,用以彰显自己对徐州的重视。

然后也命人从府库中择选出几件珍奇之物,作为回敬之礼,让孙乾一并带回。

以表他对徐州的谢意。

孙乾谢过,又将李翊委托他之事向曹操说了。

请...您....收藏_6191书1吧(六\\\九\\\书\\\吧!)

曹操听后,当即表示:

“今袁术已灭,其残余势力掀不起什么风浪来。”

“袁绍见大敌已死,必有动作于河南。”

“纵然刘将军不为此事,吾亦当寻一机会,去与他面谈抗河北事宜。”

“既然尊使提出此事,可回告刘将军,曹某不日便到陈地。”

“愿刘将军也早日赶到。”

孙乾大喜,连连道谢。

“多谢曹司空,诚如是,乾亦好回去复命了。”

随后,曹操重赏了孙乾,亲自送他回了徐州。

……

却说自袁术覆灭,余众再难掀起风浪来。

远在邺城的袁绍少一心腹大敌,自是喜不自胜。

但又听闻曹操、刘备两家共分淮南之土,又倍感不安。

淮南富庶,曹刘以袁术私藏玉玺,是为谋逆为由,合力征讨。

将之击破。

按照袁绍的构想,此刻曹操作为自己的小弟,本应该为自己所用。

待自己解除北方之患后,自然要扫兵于中原。

然则曹刘势力日渐强大,俨然超出了袁绍的预想。

尤其此二人虽面上将天子迎至陈地,然则陈国为兖、徐二州所围。

旁人未经二人之手,根本进不得朝廷。

所以天子看似独立,实则为曹刘两家所控,一律大小政务皆经曹刘之手。

本来袁绍被封为太尉,与曹操这个小弟平起平坐,这已经令他很不爽了。

现在曹刘两家掌控了天子,更加令袁绍感到不安。

“吾本想令曹刘两家生隙,互相攻伐。”

“待吾平定公孙瓒,解除后方之患,然后方可南下。”

“不想此二人竟有联合之势,此二人联合,必欲抗我河北!”

袁绍不是傻子,按理说曹操、刘备要想对外扩张的话。

就应该相互攻伐,毕竟两地毗邻,有边境摩擦。

结果两家不但没有相攻,反而化干戈为玉帛,大有联合之势。

那么问题来了,他们两家不相互攻伐,那他们会攻谁?

任是傻子也能看出来,曹刘连河南之地,就是为了对付河北。

之所以如此确实,还有一个原因是,

就在一月前,谋士沮授献策,可令小弟曹操攻打刘备。

若他不从,便足以证明曹刘两家已暗订盟约,有抗河北之势。

曹操也不足以信任,可提前做好防备。

袁绍从其言,密使人知会曹操,令他攻打刘备。

不想曹操却回信说,刘备并无过错,征讨他没有正当理由。

故而拒绝了袁绍的这个提议。

曹操在拒绝袁绍之后,又马上派人知会刘备,告诉他袁绍可能已经警觉起来了。

刘备知道后,又惊又怒。

在李翊的建议下,曹操、刘备两家联合上书天子。

请求天子刘协下诏,指责袁绍过失。

刘协不得不从,拟了诏书,发往河北,备言袁绍之过。

诏书中言及袁绍,

——“地广兵多,专门树立私党,却不见其勤王之师来陈地朝贡。”

“反见他屡屡发兵,攻伐他人郡县,视朝廷如无物,实在大逆不道。”

政治是最讲脸面的游戏。

曹操、刘备征讨袁术时,专门给袁术安了私藏玉玺的罪名,讨之有名。

而袁绍征伐公孙瓒,却并未走正规流程,是不合法的。

诏书发往冀州之后,袁绍气得牙痒痒。

人报河北之众,多心中不宁,宜当安抚。

袁绍只得上书朝廷,向天子请罪,书中言道:

“臣虽小人,志守一介。”

“若使得申明本心,不愧先帝,纵伏首刑刀,撩衣就就汤镬,臣亦心甘情愿。”

“惟陛下垂尸鸠之平,绝谄谀污蔑之论,无令愚臣结恨九泉!”

袁绍此书言辞凿凿,第一次放下自己的高傲的头。

被曹刘将了一军之后,袁绍这时候总算意识到天子的重要性了。

他虽不欲把天子迎到自己的身边来,但也不能使曹刘掌控天子。

还是得把他放在眼前才好。

故急召手下文武过来议事。

袁绍背着手,忿忿道:

“曹操逢难,当死数矣。”

“若无我之辄救,彼得以存身乎?”

“前命其伐刘备,拒不听从,反与之联合,上书责我之过。”

讲到这儿,袁绍简直感觉奇耻大辱,恨恨道:

“曹瞒甚不当人,今乃背恩。”

“联合刘备,欲挟天子以令我乎!”

“召诸位来此,正是欲商议此事。”

“天子远在陈地,我使不得进贡,若要出使,必为曹刘从中作梗。”

“是故吾欲行迁都之计,奉迎天子至近。”

“不知列位尊意如何?”

由于袁绍对此事高度重视,是故几乎把麾下精英大臣都召来了。

汝颖派,以许攸、郭图等人为首。

河北派势大,以沮授、田丰、审配等人为首。

谋士审配进言道:

“曹操前不听袁公之言,不伐刘备,反与之联合,欲抗河北。”

“其叛逆之心已然昭显,不如早图。”

“夫兵法有云,十围五攻,敌则能战。”

“今我河北兵强,河南兵弱,以明公之神武,河朔之强盛。”

“以伐曹刘,譬若覆手之功也。”

“今不早取,后难图也。”

审配是激进派,建议袁绍马上出兵河南,灭了曹刘,以免养虎为患。

理由就是我们军队多,战力更强,兵贵神速。

一口气解决河南之患,不然等曹刘缓过来,就不好收拾了。

但此举于袁绍而言还是过于激进了些。

他虽恨曹操逆反,但也不至于说马上加兵祸于河南。

毕竟曹刘本身实力不小,还握有天子。

真要征伐,也得先做准备。

“审公此言不妥。”

说话反对之人,乃是田丰。

二人虽同为河北派,此刻却依然持不同意见。

可见河北内斗之激烈。

“曹操善于用兵,变化无方,刘备人中之龙,并非池中之物。”

“今两家联合,兵众虽少,未可轻也。”

“不如以久持之,明公据山河之固,拥四州之众。”

“外结英雄,内修农战,然后简其精锐,分为奇兵。”

“乘虚迭出,以扰河南。”

“曹操救刘备则攻曹,刘备救曹操则攻刘。”

“使敌疲于奔命,则河南之民不得安业。”

“我师未劳而彼已困,不及二年,可坐克也。”

“如此中原之地,早晚为明公所得!”

田丰的建议比起审配将要保守中肯许多。

他认为曹刘两家联合,显然是冲着河北来的。

除非袁氏被灭,否则在那之前要想分化曹刘两家,激起两家矛盾是不可能的。

既然曹刘是有备而来,袁绍就应该发挥自身的优势。

那就是利用好全天下最广阔、最富裕、人口最多的地盘。

跟曹操、刘备打持久战!

毕竟袁绍兵多将广,粮草充足,完全耗得起。

反倒曹刘两家,各自为战,虽然联合,但地盘却没能统一。

毫不夸张的讲,即便两家都在大搞屯田。

但生产力依然远远比不上河北。

荀彧、李翊为曹操、刘备搞得屯田,仅仅只是为了缩短与袁绍的差距罢了。

不管他们搞得有多好。

在三国时代,想用南方的生产力超过北方的生产力,就是不现实的。

除了打持久战之外,田丰还提出了另一个建议,即“外结英雄”。

这里当然指的就是刘表和孙策。

因为这两人分别位于曹操、刘备身后,且都有一定实力。

若能联合这两家,再配合河北之强盛,覆灭曹刘不是易如反掌吗?

一个主战,一个主缓图。

袁绍一时踌躇未决,不能定。

又问一旁的许攸建议,许攸则道:

“田公、审公之言,皆非智者之论。”

“以许攸之见。”

“明公无须与曹刘相攻,只出一奇兵,分诸军持之。”

“而径从他道迎天子,则事可立成矣。”

许攸的建议,就是出奇兵,把天子先抢过来就行了。

有了天子,什么都好说。

跟曹操、刘备去抢夺一城一池,格局太小了,没有大战略观。

袁绍再问别驾沮授的建议。

沮授表示认同许攸的意见。

“曹刘所能恃者,无非挟天子以令诸侯耳。”

这里的“挟”并不是挟持的意思,而是倚仗的意思。

所以挟天子以令诸侯这种话,是可以放到台面上说的。

沮授的话还在继续。

“今宜先平公孙瓒,然后遣使献捷于天子,务农逸民。”

“若不得通,乃表曹刘隔我王路,然后进屯黎阳。”

“渐营河南,益作舟船,缮治器械,分遣精骑。”

“钞曹刘之边鄙,令彼不得安,我取其逸。”

“三年之中,事可坐定也。”

沮授把许攸与田丰的建议中和。

就是先抢天子,然后缓图曹操。

而比之许攸,沮授把抢天子的具体步骤都给讲出来了。

那就是打着献捷的名号,请天子到河北来。

如果曹操、刘备敢来拦路,就视为宣战。

直接进兵黎阳,分遣精兵,攻打河南。

以疲兵之法,使曹刘疲惫不堪,首尾不能暇。

如此一来,只需三年,大事可定!

众人激烈争吵,袁绍一时不能断。

既然决心要打,那就要团结所有能团结的力量。

否则就会内部分歧,祸起萧墙。

然则袁营里,河北派与汝颖派斗争激烈,袁谭、袁尚夺嫡之争亦在上演。

袁绍此刻也上了年纪,精力比不得少年之时了。

加上他好谋无断的性格,使他在拥有空前优势的前提下,屡次错过灭掉曹操的机会。

像袁曹大战之时,就有人讨论说:

如果袁绍听许攸的,可以早赢。

听田丰的,可以晚赢。

听沮授的,早晚稳赢。

听郭图的,损失一点儿也能赢。

但袁绍再yes or no之间选择了or。

这才是袁氏最终输过曹氏的真正原因。

“诸位不必再吵了,吾已有决断矣。”

袁绍经过一番考虑后,最终拿定了一个主意。

“吾意先遣使,去朝见天子。”

“求封大将军之位,持节,督冀、青、并、幽四州之兵马。”

“如若曹刘不同,则举兵攻之。”

“若曹刘从之,则可以缓图,先灭公孙瓒,解除后顾之忧。”

“待北方安定之后,再图河南。”

在激进派与保守派之间,袁绍决定综合一下。

先得到朝廷的认可再说。

区区一个太尉,哪里配的上如今的袁绍?

怎么也得求封个大将军,先压曹刘一头再说。

朝廷现在被曹刘两家控制,正好借此机会试探一下曹刘的态度。

若是两人同意了,就证明他们还不具备反抗自己的实力。

自己在名望上,也能使河北压河南一头。

若是两人不同意,那就采纳激进派的建议,直接提前攻伐河南!

袁绍虽然少断,但一旦拍案决断之后,那就没人能够劝得住了。

众谋士见袁绍心意已决,自不好再劝。

以忠臣沮授为首,只能在袁绍的决断上打补丁,在这个基础上进一步献策。

“袁公,既然要遣使朝见天子,专心对付公孙瓒。”

“不妨先修书一封,求和于公孙瓒。”

“一来,以慢其心,使之不复为备。”

“二来,若曹刘不从,亦可专心对付河南之兵,而不必忧后方之患。”

这个建议还是比较中肯的,袁绍欣然同意。

当即派遣使者前去陈地朝见天子。

一面又亲自修书一封,送往易京。

以温和之词安抚公孙瓒,请求两家解和。

河北之事大抵如此,不表。

……

话说,河南之地,曹操、刘备商议共赴陈地。

以朝见天子进贡为由,商议对抗袁绍之策。

两人各自带了人马,将大军屯于城外,各自只带少量人马入城朝见天子。

在入了朝,叙礼献上贡品之后。

便准备商议,对付河北的事情。

未及开言,便收到了河北使者来陈地的消息。

因为陈国地处曹、刘势力之间,别的诸侯要想入朝见天子,是瞒不过曹刘的眼睛的。

河北的使者,被曹兵截住。

曹兵赶忙将这一消息,报给曹操。

恰好刘备亦在旁侧,曹操为表诚意,将之消息如实告诉了刘备。

“袁绍遣使来此,意欲何为也?”

刘备问。

曹操笑道:

“一问便知。”

于是命人将袁使带到二人面前来。

曹操正要开口盘问,忽又有探马来报。

孙策也遣使来陈地,意欲朝见天子。

这次是被刘兵截住。

刘兵当然也不敢隐瞒,赶忙将这消息报告了刘备。

刘备亦将此事如实告诉了曹操。

曹操抚掌笑道:

“今天是个什么日子?”

“怎么天下诸侯齐来陈地,朝见天子?”

遂回首问身后的郭嘉道:

“奉孝,汝且猜孙策来此何为?”

袁使是被曹操截住,孙使是被刘备截住。

但曹操却故意问郭嘉孙策之事,而不问袁绍之事,是有意给郭嘉表现的机会。

郭嘉咧嘴笑道:

“策新并江东,所诛皆英豪雄杰,能得人死力者也。”

“然策无名爵,行于江东,是为叛逆。”

“虽有百万之众,无异于独行中原也。”

“是故嘉猜测,其是为了上表天子,请求册封。”

“好名正言顺占有江东之地。”

曹操闻言,放声大笑,又问道:

“孙策如此勇烈,可为我之患否?”

这话问的巧妙,因为孙策大部分领土都是与刘备接壤。

曹操却问孙策会不会成为自己的隐患,隐喻颇深。

郭嘉弯唇笑道:

“孙策轻而无备,又诛豪杰于吴地。”

“若使刺客伏起,一人之敌耳。”

“以嘉观之,孙策必死于匹夫之手。”

曹操闻言,直笑得合不拢嘴,连连对郭嘉赞赏道。

“奉孝真才策谋略,世之奇士也。”

“使吾成大业者,必奉孝也!”

说着,眼神有意无意看向刘备和他身后的李翊。

似有意卖弄。

两人明面上虽为盟友,但暗地里却又在较着劲儿。

曹操的意思便是,你刘备虽然有李子玉,但我曹操亦有郭奉孝。

其人谋略,并不输你的军师。

并且郭嘉与李翊同样年轻,都是年少有为。

谁怕谁?

刘备自然能看出曹操的挑衅意外,当即也不肯服输。

回首问身后的李翊道:

“子玉,汝且猜袁绍遣使,来此何为?”

李翊也出声答:

“前封袁绍为太尉,位列三公,与曹司空相同。”

“料袁绍以为辱,必不甘于此,知天子为重。”

“欲遣使来陈地求封。”

李翊在解读袁绍的行为之时,顺带还损了曹操一嘴。

即袁绍觉得跟曹操平起平坐是对他的羞辱,所以才来求封高位。

言外之意,别忘了你曹操之前只是袁绍的守户之犬耳。

……

(本章完)

『记住本站最新地址 www.xbiqug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