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老爷还没定,民团不是军队,老爷虽说弄了这个民团,除了召集过几次,还没怎么训练过,老爷不在时,都是我去县府交涉。”
赵海成置办的房子在东关附近,一座独立的院子,院子很大,三进三出,大门进去是一座二层的砖木结构的二层楼,底下是一个大的正厅,东西两边各有两个木楼梯可上到二楼,二楼有三个房间,中间布置书房,左右各有两个卧室,其中一间较大,看上去是赵海成给自己准备的,另一间偏小一些,不过房中的摆设完全一样。后院也有一座两层的楼房,楼上楼下各有三间房,其余的平房、耳房错落有致,在后面还有一个中等规模的园。
“大少爷可能不记得我了?”来接的人自称是这里的管家,也姓赵,名富贵,年纪也有五十多了。
“这阳高没有驻军么?”王颂问道。
“那好啊,我还就在这阳高,看看日本鬼子能把我怎么样!”
赵子梧摇摇头,他是一点印象都没有。
一路上絮絮叨叨,赵子梧算是听了个大概,这赵富贵算是赵家远房的亲戚,自小就跟着爷爷,直到爷爷去了上海,他就一直待在这阳高。倒是爷爷、父亲一直没忘了他,当初还让他去上海,这次赵海成听了王颂的话,决意要在阳高做准备,才又将他请了回来,帮着打理这里的一切。
“那县府也不管?”
赵富贵点头答应,“那民团的事呢?”
还好阳高这边大小适宜都是赵富贵经办的,王颂和他聊了一会,便大致清楚了,赵海成自从听了他的话,就积极在阳高坐着准备,不但重新购置了现在的赵家大院,还钱买通了县府的张知事,将这阳高民团划归到自己管辖,陆陆续续的召集了一些人手,有个五百多人。
“这个我懂。”
“对了,王先生,老爷向德国人订购了一批军火,具体是什么,我也不太清楚。”
两人安顿下来,赵子梧便独自一人去了后园,王颂则拉着赵富贵了解情况。当提到赵海成被谋杀过世时,赵富贵眼睛一下子红了,片刻就泣不成声,好一会才平静下来,问清楚仇人是日本人后,他狠狠的跺了下脚:“这世道!”
“大少爷,老爷怎么没一起来?”
赵富贵苦笑道:“县府张知事和老爷说好了,民团的事他不管,当然,开支县府也不出。”
到了大同,换乘火车,沿京绥线前往阳高,看着带来的物资上了火车,众人都彻底放下心来,不会有事了。一直到阳高县城,王颂和赵子梧都没再说过阳高时候适合发展的话题。
“军火?我怎么不知道?”
随后王颂说起他和赵子梧来阳高的意图,赵富贵恍然大悟:“难怪老爷会让我去办那些事。”
这种拜访在赵子梧看来很无聊,送上礼品,张知事自然脸上如鲜般灿烂,一番什么年轻有为的吹捧,当然他并没忘记提醒赵子梧这民团的一切费用县府都不负责,出了事他也不承担。
出了县府,赵富贵又带着他去了德国人的康利洋行,拜访了经理罗尔夫,赵富贵先向他介绍了赵子梧,并解释说赵海成忙于其他事,以后这阳高就由大少爷赵子梧负责。
相比赵海成,在广州上过军校的赵子梧和罗尔夫更容易沟通,出了生意上的事,两人还能聊一聊对当前局势的一些看法,本来只是礼节性的拜访,没想到一个在中国没什么朋友,一个在阳高没有人可交流,难得遇到一个可以说话的人,两人反而聊了很长时间,直到赵子梧告辞,罗尔夫还有些恋恋不舍,一直送到大门口,“赵,你父亲订的货尽管放心,不要多久就到了,我很希望你经常来坐坐。”
“那好,只要罗尔夫先生不收我的钱我就来。”
两人随即哈哈大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