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9章 小沙会不会产生意识?
最新的beta版本。
单从能力上讲,并没有特别大的提升。
主要是一些综合能力的优化,在串联方面有一些进步。
三句话,让沈伟和何钢两个人都不知道该怎么去接茬了!
还能力没有提升,就小沙现在的能力,它还有什么提升空间吗?不对,郝成说的不是没有提升,而是没有特别大的提升!
而郝成口中的特别大,那跟别人口中的特别大那完全就不是一个概念。
何钢脑子里顿时蹦出来一个词儿“类人”。
仔细回忆了一番今天开会的场景,假设在场的不是小沙,而是一个腿脚不灵便,暂时不能动弹的人,这个人能不能比小沙做的更好?
郝成说开始,这边关窗帘、开暗灯,审批流进来,暂停播放视频、开启分屏,准确领会了郝成的意思、在审批流里标注了时间、还特意在企微里又给曹松发了一条消息,打电话订餐,吩咐小艺开车……
一个人能做的,大抵也就这些了吧?
一念至此,何钢顿时一个激灵,没有忍耐住心中的疑惑,开口问道:“郝总,我突然有一个问题特别想听听你的看法。”
“嗯?”小艺在开车,郝成一偏头:“什么问题?”
“这跟我们的合作以及任何的商业行为都无关哈,我只是突然有点儿感触。”何钢先是解释,而后又问道:“你认为ai未来究竟能做到什么程度,有没有觉醒自己意识的可能?”
这个问题很多时候都是一些外行问的,因为他们不了解ai的训练、不了解ai看似神奇的能力是怎么“算”出来的,于是幻想,ai觉醒,统治人类什么的。
真正的业内人士都知道,这东西在现有的人工智能基础之上,是不可能出现的,现在人工智能的本质其实是数学、逻辑学、计算科学的综合延伸。
虽然很复杂,但再复杂也无外乎“算法”二字。
但今天小沙的表现却让何钢迟疑了,问出这么一个问题。
“不可能!”郝成说的十分笃定。
“为什么?”何钢和沈伟几乎是异口同声的反问了一句。
“意识的定义就决定了,”郝成说道:“意识的主体是人。即便机器产生了类似的东西,它也不叫意识,除非修改定义。”
郝成故意插科打诨了一下,接着说道:“如果要问,类似人类意识的东西机器会不会产生,如果从生物学的角度定义——在有机体生存的适应活动中,由发达的中枢神经系统产生的主观性,可称为意识。
“类似这种意识的东西,ai是可以轻易产生的,我认为小沙都已经离得不远了。”
郝成这么说着,如果说初版的小沙还不行,那么昨天晚上经历了对“度”的把握的升级之后,小沙明显也有一个蜕变。
对是非对错的认定也渐渐有了一些除规则和逻辑之外的东西,这个东西具体是什么,郝成当前还无法得知。
要说这是“主观”性,那确实不是,但说这是“类主观”,是“人主观性”的一个映射,郝成觉得还是没有问题的。
基于此,有一天,小沙一定可以产生类似“意识”这样的东西。
“对于人来说,意识是人脑对外界物质世界的反映,是感觉、思维等各种心理过程的总和,表达了人的情感、追求和意志。”
郝成接着说道:“但是对于ai来说,它是不存在这些东西的。但它又会产生一些东西,这个东西是什么?
“我认为,是【趋同于人】的【类似意识】。”
对于这类泛泛而谈的概念,郝成并不吝啬多说一些,而且他还反问了一句:“趋同于人?具体趋同于谁呢?”
“趋同于训练者!”郝成说了很多,这个概念虽然之前没有听人说起过,但是两个人都不算外行,一个之前是电信专业的,一个是电路系统设计,这几年对ai也都一些了解,这些大路上的理念,还是很容易就想出来的。
“是的。”郝成说道:“不管是传统的ai,还是小沙,它最终成长成什么样,还得看你喂给了它什么数据和知识。
“如果它最后真的产生了【趋同于人】的【类似意识】,那这个东西也一定是类似于训练者的。”
对于这一点,郝成也是有所思考,因为“微意识体”的训练,最终归结于两个字,也就是“映射”。
这是最关键的核心。
每一次深夜课堂,都必提到的,也是必复习的,截至目前,郝成所有接触到的,包括那天他设计了一个“加法器”通过能量点升级之后得到的东西,其中体现的最深的,还是“映射”这个理念。
那么,ai如果产生了【趋同于人】的【类似意识】,那也一定是一种更加复杂的映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