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书小说

最新地址不迷路:www.xbiqugu.com
香书小说 > 皇长孙的团宠日常 > 第173章 登极即践阼:从皇……

第173章 登极即践阼:从皇……

因为隆庆驾崩,朱翊钧情绪低落,脸上的笑容消失了,话也少了许多。

大臣担心他的身体,怕他中暑,纷纷上疏劝他留在宫中,让大臣去便是。

张居正明白他的一片孝心,上疏道:“皇陵选址事关重大,陵地的风水又十分微妙,应考虑详尽,广集众言。不如派遣礼、工二部大臣及科、道官各一员,钦天监通晓地理、阴阳官员等,再推举廷臣中精于地理堪舆之术的官员一人,一同前往察看。”

朱翊钧批了,但仍然坚持亲自前往。

连张居正都劝不住他,别的大臣就更别提了。

于是六月二十一,朱翊钧定下了他登极以来的首次出巡,目的是为父皇勘察陵地。

皇上出巡,本应是上千人的仪仗,但朱翊钧下了道谕旨——一切从简,并指派内阁大学士张居正、司礼监掌印冯保、户部尚书张守直、礼部右侍郎朱大、工部左侍郎赵锦等人一同前往天寿山察看。

天气实在炎热,御马监特意在马车里准备了冰鉴,给皇上解暑。一路上,张居正和冯保在马车上陪着他。

到了郊外,朱翊钧掀帘子往外张望。日头太毒了,田间农作物因为缺水,都垂着头奄奄一息,龟裂的土地露出深浅不一的沟壑。

朱翊钧问:“土里种的是什么?”

张居正答道:“回陛下,应该是粟、豆一类的粮食。春天耕种,七月成熟,八月就可耕种宿麦,如此便可割谷种麦。”

朱翊钧又问:“什么叫宿麦?”

张居正答道:“麦子在南方两年三熟,春分为种,处暑后收,成为旋麦。白露前种,芒种后收,成为宿麦。在京郊,农户主要种植宿麦,便是一年一熟。”

一年一熟,肯定不如两年三熟产量高,老百姓要吃饭,为了填饱肚子,便在其他时间种植粟、豆等农作物作为补充。

朱翊钧天不亮就出宫,到天寿山的时候,未到午时,还不算最热的时候。

他来到王希烈所选定的潭峪岭,他大致看了一下,就否定了这处地方,而看中了另一处地方。

钦天监称此地名为大峪山,东麓有一处建筑,其中紫光焕发,和气郁蒸,门堂洁净,宛若暖室。

朱翊钧问道:“这里是什么地方?”

张居正答道:“此处是肃皇帝为睿祖修建的玄宫。”

兴献帝的陵寝在安陆,称显陵,断断续续修了四十年才建成。世宗又在天寿山挑选风水宝地为父亲修建了一处玄宫。

朱翊钧说道:“就在此玄宫基础上,按照帝王规制扩建陵寝。”

“!!!”

随行的大臣都惊呆了,他要把曾祖父的玄宫扩建成父亲的陵寝。

朱翊钧见众人不吭声,问道:“有什么问题吗?”

“……”

诸位大臣思忖片刻,立即就反应过来,没问题,当然没问题。

一开始,文臣就反对世宗追尊生父为献皇帝,更反对为此大兴土木。但世宗向来叛逆,大臣越是反对什么,他越要做什么。

新君亲自考察先帝陵寝,选中了这处玄宫,既是风水绝佳之地,又节省了人力、物力、财力和工期,两全其美。

来都来了,朱翊钧也顺道祭祀祖宗陵寝,别处都由大臣代他祭奠,他则亲自去了永陵,独自跪在神位前,和皇爷爷说了好久的话。

出来之后,朱翊钧又到了一处山势较高的地方,俯瞰远处田野,看到三两农夫担着水桶往返于河边和田间。用这样的方式灌溉田地无疑是杯水车薪。

朱翊钧看了看天空,太阳已经偏向西边,暑气也消退了些许。

因为担心随行大臣和侍从中暑,他特意等到太阳偏西才下令回銮。

七月十三,群臣为隆庆上谥号契天隆道渊懿宽仁显文光武纯德弘孝庄皇帝,庙号穆宗。

地方选好了,接下来朱翊钧便下令工部开始筹备营建陵寝之事。

从天寿山回来之后的第二日,礼部就上了一封奏疏:连日高温,顺天府以及周围地区旱情持续快一个月,若再不下雨,不但影响下月收成,恐怕还会波及到接下来的宿麦播种。

司礼监已经确定了吉日,希望皇上降旨,祭天求雨。

按照高拱给朱翊钧制定的流程,应该发往内阁,由他们拟票,再送上来,朱翊钧批准,下发礼部,筹备祭天事宜。

但朱翊钧非但没有将这封奏疏发往内阁,他直接就给了批复——不必祭天求雨。

这时候他倒是按照高拱所说,让太监把奏疏送去内阁,还特意叮嘱,一定送到高阁老手里。

高拱看后,大为震惊,隆庆虽然不管是,也没有执政的才能,但贵在听劝。

这孩子才虚岁十三,怎么就专门和他作对呢?

即便如此,他还是耐着性子问朱翊钧:“陛下为何不批?”

『记住本站最新地址 www.xbiqug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