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1章 重筑文脉!先生是民族之脊梁!历史上最年轻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
不论是东方还是西方,不管是亚洲还是北美,如果要评选出一个最具备含金量的文学奖项,那么毫无疑问,这个文学奖项——
就只能是诺贝尔文学奖!
因为某些原因,或是因为边缘地区,或是因为政治倾向,实际全世界各国对于文学奖项的含金量,暂时没有达成一个合理的共识。
就比如说,在中国富有盛名的文学四大奖:茅盾文学将、老舍文学奖,曹禺戏剧文学奖,鲁迅文学奖。
纵然这四大文学奖,在国内还算是具备一定的知名度,但走出中国之后.
它们貌似就没有多少人认识了?
在中国人看来,亚洲最具备含金量的文学奖项,一定是茅盾文学奖。
在日本人看来,亚洲最具备含金量的文学奖项,一定是芥川文学奖。
因为国籍不同,身处地域环境不同,大家对于各自国内文学奖的认可程度,肯定是大不相同。
但是,这之中肯定有是有一个例外——
那就是诺贝尔文学奖!
抛开地域、国籍、政治立场,要论起当代文学界至高无上的荣耀,那肯定是诺贝尔文学奖。
纵观全世界的文学奖项,诺贝尔文学奖在全世界有着相当特殊的地位,它的奖金最为丰厚,仪式最为隆重,影响最为广泛,地位也最为崇高。历史证明,全世界公认的最优秀的作家,除了个别有遗珠之憾,几乎都曾经获得过诺贝尔文学奖,也基于此,诺贝尔文学奖被视为世界最具权威性、最重要的文学奖项。获奖者和他的作品,会被被载入世界乃至于自己国家的文学史册,甚至于——
还会被当作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荣耀!
迄今为止,中国还未曾拥有过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家,不过纵观中国文学历史,还是曾经有过几位和江海一样,获得过诺奖提名的近现代作家。
宛若极其感慨一般。
北平,大会堂。
中作协主席铁宁,正站在会堂中央,慷慨激昂地向室内领导汇报:
“1913年,北大讲师辜鸿铭,首次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提名。”细数中国文学近百年间发展史,两鬓斑白的铁宁热泪盈眶,“辜鸿铭先生热衷于向西方人宣传东方的文化和精神,并对西方文学历史产生深远影响,曾经在西方文学界,流传着一句话:到中国可以不看三大殿,不可不看辜鸿铭。”
“纵然,辜鸿铭先生在西方的影响力极大,但在当年的诺贝尔文学奖评选之中,最终还是以三票之差,败给了一位来自于印度的作家,这位作家也就是后来声誉响彻于世界的泰戈尔。”
“1944年,林语堂先生以顾长篇小说《京华烟云》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提名,从1944年到1975年,这三十年间,林语堂先生获得至少4次诺贝尔文学奖提名,但最终结果都不尽如人意.”
“1968年,最有希望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作家终于出现,他就是对中国近代文学历史产生过深远影响的人民艺术家——老舍!”
“这,是中国文学界最后希望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一年!”
“但很遗憾,人民艺术家老舍英年早逝,诺贝尔文学奖规定只能颁发给现存于世的作家”
“当年,诺贝尔文学奖颁布给了日本作家川端康成,这位作家,后来也成为了影响世界文学历史进程的日本文豪.”
中国,不是没有出现过文豪,不是没有出现过可以拿下诺贝尔文学奖的顶级名家!
可是!
由于种种际遇!
或许是生不逢时,也或许是时不我待.
中国作家,从来都未曾获得过诺贝尔文学奖!
在中国最有希望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民国年代,那时候群星闪耀,整个文坛迸发出一阵前所未有的璀璨光芒。
那时候的中国文坛,乃至于中国作家,还具备冲击诺奖的资格!
可是,自那之后.
中国的文运就好像是被斩断了一般,再也没有出现过足以被载入世界文学历史的现象级作家?
正当,所有人都开始绝望。
正当所有人都开始反思,现有的中国文学体制,是不是真的不适合诞生出足以影响世界文坛的现象级作品?
大家就在这种迷惘的情绪之下,度过了整整十年.
当所有人都放弃之际。
当所有人都已经绝望之时。
也就是在这种堪称是中国文坛的至暗时刻——
江海,出现了!
“时隔四十五年,终于,诺贝尔文学奖提名名单之上,再次出现了我们中国作家的名字”
此刻,年过半百的中作协主席铁宁,热泪盈眶。
北平,大会堂内。
不管是之前和江海有过交集的文人,亦或是之前和江海有过争执的学者。
此刻,他们全都在以一种极其虔诚的眼神,一脸激动的盯着这场来自于瑞典文学院的诺贝尔文学奖现场实况转播。
文人,自古相轻,这固然不假。
但在这种大是大非的问题上——
大家还是一致对外!
出门在外,江海代表的就是中国,代表的就是中国的文人形象!
如果说,江海能以中国作家的身份,拿下这一届的诺贝尔文学奖,依江海的年纪,再以江海现如今的资历
从今往后的五十年,整个亚洲文坛,乃至于世界文学历史——
都将处于被江海支配的恐惧之下!
这,是属于吾辈文人的骄傲!
这,也是属于中国文人的骄傲!
在另一个世界,诺贝尔文学奖,是一年一度。
每一年都会从世界文学范围之内,挑选出一位影响力最大,也是对各自地域文学影响程度最大的现象级文学作家。
而在这个世界,诺贝尔文学奖,是四年一度!
这也就意味着
原本,能有四位获得诺奖的作家,齐聚一堂,共同角逐这唯一一个获奖名额。
由此可见,在这个世界,诺贝尔文学奖的含金量究竟是有多高!
“一定,要赢啊!!!”
此刻,一向镇定的刘震云,肉眼可以察觉到他眼神里的紧张情绪。
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想当初,江海只是个晚辈,江海的作品还需要他的推广才能让外人熟知,可现在,只单单凭借着【江海】这个名字.
这就已经是一块金字招牌了!
纵然文人的自信从来都是心比天高,可即便如此,刘震云早就清楚,以他现如今的年纪,还有他名下的这些代表作品.
想要登临神作?
想要冲击诺贝尔文学奖?
用四个字足以形容——
遥遥无期!
准确来说,是根本就不可能
如果说,自己没有办法达成的成就,在有生之年能亲眼目睹自己提携过的后辈登顶
这,当真是中国文学历史上的一大幸事!
这,当真是死而无愧了!
“马有千里之程,无骑不能自往”刘震云在看向诺奖实时转播的眼神里,在凝重之中蕴含着几丝激动,在激动之中蕴含着几丝向往,“人有冲天之志,非运不能自通!
“请筑文脉!”
“请为当代文坛,重筑一个崭新的时代!”
坐在刘震云身旁,之前和江海有些过节的贾平凹,在看向江海的眼神里,莫名多出了几分无奈与怅然。
“这,才是江海的真正实力吗.”
曾几何时,他一直把江海当做是晚辈看待。
在他眼里,所谓中国青年文坛一代当之无愧的天才,也不过只是在文学路途上有着几分幸运与天赋的晚辈,原以为这样一位晚辈不足为惧,不论他怎么样成长也不可能会撼动自己在当代中国文坛的地位。
可谁曾想,当初那位不入流的小辈.
竟然都已经成长成为参天大树?
竟然都已经站上了诺贝尔文学奖的领奖台?
“我原以为,我就已经算是近代文坛最有天赋,最有文采的那一批作家,可现在来看.”
“所谓天才,也不过是见江海的门槛?”
回想自己当初在江海面前倚老卖老,甚至于依仗自己的资历,同江海耍起大牌。
这一刻,一向老练的贾平凹不禁为当初自己的行为感到面红耳赤:
“可悲。”
“更是可叹.”
这一刻,金碧辉煌的大会堂场内。
来自于五湖四海的作家,高校教授,文学学者,尽皆齐聚于此。
现场,所有人的视线,开始纷纷朝着会场正中央的实况转播屏幕,近乎疯狂般汇集。
或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