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7章 伟大无需多言!这位作家惊艳了世界!影响科幻进程的现象级作家!
雨果奖,号称科幻界的诺贝尔文学奖。
星云奖,号称亚洲地区最具备含金量的科幻终生成就奖。
这两座奖项单独拎出任何一项,那都是无数科幻作家梦寐以求想要追求的荣耀,寻常作家,甚至终其一生的努力都没有办法得到它们的一个提名。
而就是在今天
数十年难得一遇,由雨果文学奖和星云文学奖主办方共同承办的世界科幻征文大赛,它最后的冠军席位——
竟然被一位来自于中国的科幻作家夺走了?
中国,素有着【科幻荒漠】之称,如果世界科幻文学的档次由高到低分为:超一流,一流,二流,三流。
那中国作家在科幻文学上的造诣
甚至连三流都算不上?
可谁曾想,就是这样一位出自于科幻荒漠的中国作家,他不仅凭借一己之力,将中国科幻拉升至超一流水平,甚至于他还为世界科幻文学打样
创立了一个全新的科幻宇宙?
从宇宙的框架,到宇宙文明的梯队,再到宇宙的生存法则,这些困扰了当今科幻学界几十年却至今没能得到解答的东西
江海却在一本书里给它讲完,讲透了?
《三体》的伟大,无需多言。
江海获得世界科幻征文大赛总冠军,不是组委会的意见,这是四大洲,五十二个国家,数十万读者共同票选出的结果。
根据实时投票结果显示,排名在前三位的参赛科幻作品统计如下——
排名在第一位的,是来自于中国科幻作家江海的《三体2:黑暗森林》。
排名在第二位的,是来自于中国科幻作家江海的《三体1:地球往事》。
排名在第三位的,是来自于中国科幻作家江海的《三体3:死神永生》。
你很难相信,天才云集的世界科幻征文大赛,它排位的前三名——
竟然被一位中国作家给承包了?
更为恐怖的是,纵然这个排名非常之离谱,但却没有任何人觉得它有不对?
当有人质疑:
“这江海,真能有那么厉害?”
“三本书,包揽前三名?”
“这等阵仗,可谓是闻所未闻,见所未见”
可当有人提出这种质疑,甚至都不用江海出声,当即就有《三体》的书粉跳出来反驳,主打的就是一个自有大儒为我辩经:
“你不写书,见江海如井中蛙观天上月。”
“你若写书,见江海如一粒蚍蜉见青天呐.”
比特摩尔庄园,颁奖典礼现场。
现场,静坐着来自于世界各地,在科幻领域的权威,教授,亦或者专家。
包括美国科幻三幻神在内,也就是素有北美科幻新星之称的海顿·克里斯托弗、现代科幻之神之称的本杰明·乔纳森、北美硬核科幻教父之称的安德鲁·克里斯托弗,现场科幻文坛巨擎,全部齐聚于现场。
在全世界镜头的注视之下。
一位身材笔挺,身穿一袭黑色礼服的中国作家,缓缓出现于世人眼前。
或震撼。
或激动。
或兴奋
当江海出现于现场的刹那,现场顿时爆发出一种无与伦比的掌声与呼喊声:
“江海!!!”
“江海!!!”
“江海!!!”
无关人种。
无关国籍。
不论江海是亚洲人还是欧洲人,不论江海是中国人还是美国人,当《三体》这样一部足以被载入世界文坛历史的科幻文学著作,出现于世人眼前之际——
这绝对是世界科幻文学的一种进步!
不论从何种角度来看待,这样一位推动了世界科幻文学进程的作家——
绝对值得尊敬!
一步。
再一步。
又一步。
江海从红毯的这头,以一种匀速的方式,一路走到红毯的另一头。
二十三岁的江海,意气风发,他褪去了学生时代的青涩,整个人看上去成熟了许多。
这一刻的他,年轻而富有才华,浪漫而又不失优雅。
当看着江海的面容,闪耀于世界舞台之上。
他宛若一颗最为璀璨的宝石,在世界科幻征文大赛的舞台上,散发属于他独有的光芒。
这一刻,澄海戏剧学院,多媒体阶梯教室。
面对着台下上百位新入学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新生,王老师的声音都在止不住的颤抖:
“看看,快看看!”
“这,就是我老王的学生呐”
曾几何时,江海还是躲在厕所里抽烟的混小子,可伴随着时光飞逝,曾经那位老师眼里的该溜子,同学眼里的坏学生.
竟然都已经走上世界的舞台了?
“恭喜你,江海!”当看着江海从美总统亚历克斯手中,接过象征着科幻文学界至高无上的荣誉奖章。
宛若深受触动一般。
一位躲在厕所里抽烟的新生,宛若打了鸡血一般,将手上的烟头朝着地上猛然一砸:
“我比他,差哪儿了?”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大家都是两个肩膀扛一个脑袋的爷们儿,有谁不想出人头地?
想当年陈浩南能从尖沙咀一路砍到铜锣湾当扛把子,我肥尸又凭什么不可以?
想当初他江海能从澄海戏剧学院一路写书写到美国出人头地,同样都是窝在厕所里抽烟的主.
我,又凭什么不行的啊?
当世界科幻征文大赛组委会,宣布江海成为历史上首位同时获得美国雨果奖和日本星云奖的双料认证科幻作家。
一道愤然的声音,顿时响彻于整个澄戏厕所:
“从今天起,我,立志——”
“也要成为一位像江海一样伟大的作家!”
北大,未名湖。
江海故居。
想当初,江海就是在这未名湖,写下了震撼当代文坛的苦难文学巅峰之作《活着》,原以为,在写完《活着》之后,江海会短暂休憩一段时间,但谁曾想
他竟然马不停蹄的前往美国了?
“这里,就是江海先生曾经居住过的地方。”一位北大文学社的社员,带领着随行人员,一路参观江海曾经的故居,“江海先生,就是在这里,写下了震撼当代文坛的先锋纪实文学读物《活着》.”
北大社员一边讲述着江海曾经的事迹,一边将参观团带领到未名湖。
一位身段婀娜,面容清秀的少女,不自觉坐上了江海曾经坐过的石凳,抬头眺望远方:
“也不知道,当初江海坐在这里的时候,在想些什么.”
也就是在她愣神之际。
一位看起来活泼开朗的女生,一脸兴奋地坐到她身边:
“沈月,听说你本科是澄戏中文系毕业的?还和江海先生是同一届?”
“那你,认识江海先生吗.”
从澄戏到北师大,再从北师大到北大。
纵然这些年,沈月一直在试图追寻江海的步伐,可江海的存在就是在向她证明一件事情——
如果努力有用的话,那还要天才干什么?
回想着当初自己在江海面前许下的誓言:
“我沈月一生不弱于人。”
这一刻,沈月不禁想笑。
往事如烟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