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1章 唐使来见
为免节外生枝,李世民选了三个非李氏之人,态度其实已经表明的很清楚了,他不希望右贤王的身份得到落实。只是李承乾一提醒,他也发现,没有一个李氏之人,反而显得欲盖弥彰。
所以思量之下,也就同意了。
随后看向亲王堆中的一人:“江夏王,这次就烦劳你陪着宗正卿和左仆射辛苦一趟了。”
“臣惶恐,这是臣的本份。”
李道宗幽怨的撇了皇帝一眼,心里暗暗叫苦不迭,自己可不想淌这趟混水,无论右贤王身份是真是假,他夹在其中都很难做,一个不好,这天大的责任,就要扣到自己头上。
只是眼下,两位天子都盯着他,他也只好硬着头皮接了下来。
而房玄龄抬头,看到李世民意味深长的眼神,默默的点了点头。他知道此去验查身份只是托辞,实则就是以此为借口,亲自会见右贤王,问问他如何才能退兵?
这身份之说,是真的不行,假的也不行。
若是确认,则会影响到李世民和他这一脉的皇位正统,所以万万不能承认;当然,也不能否认,一旦划清了双方的界限,右贤王再无顾忌,不管不顾的攻城,后果不堪设想。
即然对方搬出了这个身份,正好以此为借口,想办法促使对方退兵,这个身份最好继续模糊,即能使上劲儿,又能约束对方,则是对大唐最有利的。
这其中的微妙,和李世民打了一辈子的房玄龄,自然能够领会。
当日下午,房玄龄三人跟随赫尔木来到了渭水北岸的突厥大营。
这三人中,李道宗久在行伍,是军方重将,和突厥人打了一辈子的交道。在当年颉利称雄的时代,他在北地就多次和突厥人交手,对于突厥兵卒的素质和战力都是了如指掌。
后来年龄上来了,就退出了前线做战序列,一直在长安休养,同时挂着十六卫大将军的‘虚职’。
在赫尔木的带领下,他们一行并没有受到任何盘问。
穿过壕沟鹿角防守严密的营塞,三人看到的突厥兵卒皆是年轻力壮,身材高大健硕,混身透着彪悍气息。人人手中拿着护盾和弯刀,肩上背着长弓,杀气腾腾的守在自己的阵地上。
军容如此严整的模样,窦诞还不觉得什么,李道宗和房玄龄却是视线相交,都是一脸的凝重。
来到一处地域略高,绣着金色龙凤图案的王帐面前,赫尔木向侍卫们循问了一番,得知右贤王正在帐中。
于是对三人说道:“三位大人稍等,容我通禀右贤王,再做召见。”
赫尔木是文官,基本上不用上战场,常年侍侯右贤王和斡旋突厥上层各部首领之间的关系,性格温润、沉稳厚重,一路交道下来,大唐的三人和他相处的很是不错。
“大当户请自便,我等在此等侯。”房玄龄笑着拱了拱手,应了一声。
突厥汗国建立的时间比较早,最早要追朔到南北朝的西魏时期。大唐在突厥面前,算是后进之辈,是以唐朝诸臣在面对突厥的时候,没有那种天朝上国对蛮邦外夷的优越感。
几名重臣来到突厥营塞,也没有迂尊降贵的屈辱感。
他们都知道,要见的就是突厥汗国事实上的帝王,现在这个程序相对于中原的层层壁垒,已经是十分简化了。至少突厥使者要拜见大唐皇帝,不可能将你带到太极殿门口,再进去通报。
赫尔木进入大帐后,帐内只有古仁图在向李言汇报大军布署的详情。
“参见大王。”
随后赫尔木上前行了一礼,将此行的交涉情况一一叙述了一遍,最后忧虑的说道:“大王,没想到李世民竟然没有死,而且还在长安附近布下了天罗地网。”
“这和我们之前得到的信息出入很大,看来我们要重新调整战略。”
古仁图一听,也是神色一急:“天啊,竟然有三百万,大王,看来我们要马上退兵,并派出斥侯往这两个方向探察,以免被大唐军队堵在长安,包了饺子。”
“嘭”
两人正在等着李言下令,只听一声巨响,李言拍案而起,愤怒的看向赫尔木:“蠢货,你中了李世民的计了,什么他么的三百万?大唐总共兵马才这个数,他到哪儿去调这么多兵力来长安?”
“河东最多十万人,还都是步卒,河西之地的兵卒更是被那些世族们都带去了西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