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书小说

最新地址不迷路:www.xbiqugu.com
香书小说 > 临夏 > 第249章 ,缩影

第249章 ,缩影

早前些年,方家还多有回小和村过年,每次回去,到了海宁县城,必会去卫清家拜访,送上一份礼物,故而方父是认识卫清的……不过,自从十年前,小和村举村迁移了海外,方家就没再回去过了,有些年头没见卫清,对方模样也确实稍有些变化,这才没能一眼认出来。

“可不敢称卫大人,再说,我如今已辞了差事,不在官府做事……方老哥若是不嫌弃,像以前一样叫我一声老弟就是。”“那我就托大了,对了,临子前几日才派人去请卫老弟一家过来,怎么这么快就到了,也没见护送的人?哦,是我失礼了,这里不是说话的地方,走,进去说。”

这次有方父带着,进门自然不是问题,一行人来到会客厅。

经过一番信息交流,都是明白了,大概是卫清一大家子自行提早出发,和方临派去接应的人错过了。

“出海名额,这不是难事,我给给卫老弟家安排最近一趟的船队,去了海外,待遇对照厂坊的工人,分配田地……”

这事情方父就可以做主。

卫清一大家子听了都是惊喜,甚至有种惊喜过度、堪称惊吓的感觉,因为按照厂坊工人的待遇分田,男丁一百亩,妇孺八十亩,还都是上好的水田,他们二十多口人去了海外,能分到将近两千亩田地,这几乎一下子就成了地主。

他们不知道的是,海外南洋基地那边开拓很快,土地并不缺少,如今不再大手笔分田,只是因为过了最初那段急缺人手、要靠土地吸引人的阶段,同时,不好无功而赏,让移民失去进取心而已。

“对了,怎么不见方大人?”

“这……临子有事,出门去了。”方父自然知道方临行踪,却不太好说。

卫清在衙门几十年,察言观色的本领自是一流,立刻识趣地转移话题,不再询问。

一番相谈愉快,方父挽留他们吃午饭。

卫家的人颇有教养,主人家动过筷子的菜他们才夹,只吃自己面前的菜,不过仍可见对这丰盛饭菜的惊喜、喜欢,吃得极香。

“让方老哥见笑了,实在是……家里许久没吃过这么好的了。”卫清惭愧说道:“前些年……”

原来,当初因为方临在侯知县面前给他站台,让他在县衙又进了两步,不过在侯知县升迁离开后,就又是停滞了,他这人倒也没有太大的进取心,如此也满足了,在衙门不招惹是非,安心拿着俸禄,小日子过得也不错。

若是说在方临给卫清站台前,他家的家境,逢年过节、一月半月,能吃上一顿肉;那等后来升迁两步后,隔三差五就能吃上一顿肉……这般惬意的日子一直持续到十年前,那时候崇祥帝登基改革,大夏渐渐乱了,卫家的生活质量开始下降;五年前,卫清在县衙,俸禄开始欠发、少发,县里市面上的东西也不那么丰富了,日子开始有些紧巴;近来一二年,家中都不讲究什么吃好,粗米饭能够吃饱,都不错了,就这,生活水平仍是海宁县城中顶尖的一批。

卫清一家的生活水平变化,背后反映着时代变迁,只能说,个人、家庭的幸福除了自身努力外,还和国家境况息息相关。

……

不仅是卫清,还有其他接应名单中的人,在向着淮安赶来。

葛崇从徐州出发,此时已到了宿迁——此人就是当初方临一家去京城路上,在徐州遇到那个因为两位阔佬争风吃醋、遭遇池鱼之殃落水之人,那个反儒教、将孔孟之道说成万恶之源的名士,好书、好美食、将自家小院打造得清幽雅致,如神仙一般的人物。

像是卫清家一样,他也是没有碰到方临派去接应的人,提前南下,带着大半生的藏书。

不过,葛崇运气不太好,在路上遇到了乱兵。

要说那些乱兵,哪管你是什么书,直接撕了当作柴火煮饭,烧不完的被抬到江边,浸润湿了,裹在皮甲内,打仗时可以挡飞箭流矢。

葛崇打不过他们,也没法说理,只能眼睁睁看着,跌足叹息:“此吾家书运,亦复谁尤!”

这话是说啊,我家那些藏书的厄运啊,普天之下真没有哪个比得上的,简直是倒霉到家了。

也确实是如此,大半生积累的书,其中有着祖传藏书,自身著作,学问之类,还有曾经一些美食研究做法的书,眼看一日尽失。

所幸,遇到了方传辉、方羲这一路的两个千人团,杀溃乱兵,救下这些书。

因为画像,方传辉、方羲也认出葛崇,请坐叙旧。

“还记得当初爹带着我们去京师,在徐州遇到葛先生这般神仙中人,请吃爆蟹,惊叹不已……”方羲回忆道。

葛崇听到这些,脸上也是露出回忆神色:“那个时候,天下还太平,我还过着惬意日子,每年去京师、鲁地一趟采买一次美食,应天、临安这些距离近的地方,一季采买一次……到了崇祥年间,我这般好日子就不复了……子敦先生数次请我过去,可这些年,我爹娘相继故去,我在家乡给他们守孝……这些年越来越乱,我守孝期间,忍痛舍了吃食这个爱好,潜心做学问,以书为伴,苦中作乐,倒也渐渐不知口体之俸不若人……”

他这人啊,平生只好书、美食二样,在世道渐乱、渐无余财做美食后,人生乐趣就去了一半,曾在笔记中记录:‘耿耿逐逐,日为口腹谋,罪孽因重,但由今思之,四方兵祸,存错割裂,钱塘衣带水,犹不敢轻渡,则向之传食地方,不可不谓之福德也。’

这是说啊,想当年我为了各地的美食游走四方,真是种福气啊,可惜的是那样的日子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方羲听着,心中颇为感慨,葛崇先生出身殷实人家,还是进士,平生好书、美食,在乡里著书立说,教书育人,自得其乐,若是太平时节,当能惬意一生;奈何国家动乱,山河破碎,生活质量大大下降,今日若不是碰上他们,一生心血都保不住。

只能说,如卫清一家,如葛崇,都是这个时代的缩影,比他们还要的苦难比比皆是。

“葛先生从徐州而来,不知徐州境况如何?”

“鞑子即将打来,我听说知府等官都逃了,如今是一个闫姓典史在主持,我看此人颇有章法,临行前,还向我问策,我给这人出计一二,想来能应对过第一波鞑子,但后续……”葛崇无奈摇头。

若是方临在这里,听到‘闫姓典史’,恐怕立刻会想到前世时空历史上的江阴阎典史,这个时空对方竟在徐州,不过时空不同或也非同一人,倒也不能一概而论。

方传辉、方羲听后,派出一伍人护送葛崇南下,自己一行奔赴徐州,那里正是方临的吩咐、阻截清军的一处地点。

……

(本章完)

『记住本站最新地址 www.xbiqug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