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还是叫我小徐吧,徐董这词儿我听着瘆得慌.”
潘院士笑着拍了拍他的肩膀,随后表情逐渐严肃了起来:
“小徐,公司眼下算是成立了,不过接下来该怎么走,你有具体思路吗?”
徐云见状,脸色也开始认真了起来,只见他沉吟片刻,答道:
“潘导,我来之前其实也考虑过这个问题,首先是公司的注册环节,生物农药的生产需要农业和商业部门两边审查,比普通.”
徐云这番话没说完,郑祖便一拍胸脯,打断道:
“徐博士,公司营业范围的问题交给新创基金就行了,我们有特殊渠道,两个礼拜内应该可以全部搞定。”
“那再好不过了。”
徐云微微舒了口气,公司注册,是其实他最没底的一个环节,眼下新创公司能够帮忙解决,无疑是卸下了一个大担子。
随后他继续道:
“除了公司注册,另外就剩下三件事了:
一是公司规模化量产到输出端的组建,需要考虑到场地、设备和销售渠道等等。
二是专利审批和论文发布,这涉及到我们产品的唯一性问题。
第三就是公司职能部门的人选,最少咱们要先把coo给搞定吧”
听到徐云这番话,田良伟不禁转头与潘院士对视了一眼:
整个论述有理有据,来看自己的这位弟子,并没有因为骤然拥有了一家公司而太过膨胀。
这无疑是一件好事。
过了一会儿,田良伟问道:
“小徐,你的论文还要多久?”
徐云沉吟片刻,报出了一个时间:
“下次一定!”
“说人话。”
“.两天内吧。”
田良伟摸了摸下巴,微微颔首:
“那行,我散会后就去找人,先把期刊的约稿函发过来。
专利申报学校这边有专门的团队,问题也不大,但至于场地设备嘛.
小徐,这恐怕就得你亲自来抓了,院里最多给你搭根线,这点你要有个底儿。”
庐州作为一个内地省会,合适做长线厂房的区域其实不算多。
一些精尖端的现代化工厂,基本上都集中在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那边,也就是原先的庐州工业园。
比如潘院士在负责的国家量信实验室,五年国家计划总投资1000个亿,第一期投资70亿,位置就在高新区。
所以华盾生科的厂址肯定也会选在那儿一带。
不过区域划定归划定,具体的场址、价格、租期环节,则都需要徐云自己去谈。
这也算是田良伟和潘院士给出的一道考验——徐云高低都是公司的执行董事,啥事儿都靠学校那哪成?
俗话说的好。
温室里只能培育出银样镴枪头,实战才能诞生持久小钢炮。
徐云作为掌握公司决策权的执行董事之一,田良伟宁愿他在线下模块的建立中多点钱,也要好过等产品上市后被人吊起来打。
与此同时,一旁的潘院士忽然想到了什么:
“对了小徐,如果你想组建管理班子的话,我倒有几个人选可以推荐推荐。”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