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书小说

最新地址不迷路:www.xbiqugu.com
香书小说 > 皇明圣孙 > 第245章 两线战略

第245章 两线战略

南安侯俞通源看到时机已经成熟,他下令舰队靠近岸边,准备登陆作战.水师同样搭载了步兵,而且必要的时候,水师的官兵也是可以上岸作战的,现在没那么多讲究。

明军士兵们迅速而有序地登上小船,在逐渐延伸的炮火掩护下,向岸边划去,他们的身影在火光中显得格外英勇无畏。 同时,伴随着士兵们登陆的明军火铳手们也纷纷就位,一边随着小船的前进一边开火,通过中距离射击为船队的顺利登陆扫清障碍。

然而随着越来越接近岸边,安南军的弓弩开始变得威胁越来越大了。

“笃!”

一支三角箭从天而降,插在了小船的边缘,尾翼兀自晃动不休着安南军似乎被突如其来的炮火打得措手不及,一时之间反应不够及时,直到现在才开始有行动,然而已经晚了。

相比于火炮,弓弩的投射距离是很有限的,而跟火铳是一个逻辑,如果没有密集的投射,那么杀伤效果将会相当有限,在潦草地放了两轮箭雨后,明军的登陆部队就已经冲上了岸,安南军这才仓促迎击,可惜这个时候一切都太迟了,被明军炮火犁了一遍的安南军,营地里简直就像是屠宰场一样,很快,迎上来的安南军就被杀得七零八落,毫无抵抗的能力。

见状,剩余的安南军开始大规模的溃退。

嗯,确实不用指望他们有什么坚强的战斗意志,而且由于这个年代基本上没人玩港口登陆这种战术,所以清化港理论上距离边境线还是很远的,这些军队都是二线守备部队,战斗力还不如明军的地方卫所兵,而在这种火力打击下没有一触即溃而是坚持到了明军登陆,已经算是表现优秀了。

不过,明军舰队大部分人都不是负责登陆作战的,实际上舰队搭载的能够进行登陆作战的士兵,只有两千多人。

所以兵力较为单薄的明军也没有选择贸然行动,而是先巩固滩头阵地,随后把仅有的、极为珍贵的战马送上去.这并非是什么天方夜谭,明军舰队携带了很多动物,里面最多的就是能承担很多职责的羊,其次则是作战的战马,而里面也确实是有一些适应不了海上的颠簸病死了,但依旧还有数百匹战马堪用。

“骑兵出击!”

随着登陆部队指挥官的命令,准备好的骑兵纵马而出,帮助步兵开始拓展滩头阵地,继而占领整个清化港。

骑兵虽然在马匹运输上耽搁了一段时间,但速度依然是毋庸置疑的,安南守军基本上都是步兵,所以明军的数百骑兵迅速穿插到了安南军的后方,安南军被打了一个措手不及,溃逃的自不必多数,恨不得爹妈少生两条腿,而战斗意识较好,没有承受火炮打击,此时正在组织进行抵抗的部分安南军,阵型在冲击下也迅速变得混乱不堪了起来。

随着明军骑兵开始包抄绕后,这样一来,安南军想要逃跑也没机会了,而明军的火炮手们抬着虎蹲炮趁机占领了清化港的各个相对制高点,居高临下地帮助登陆步兵进行精确射击.虎蹲炮确实威力和射程都不够,但能够随军移动就是最大的优点,安南军仅存的微弱抵抗在炮火之下基本算是荡然无存,明军登陆的态势不可挡。

时间过得很快,两个时辰后,明军已经完全控制了清化港,俘虏了大量的安南军,漏网之鱼也有,安南军的水师在海上还有两艘大舰,不过早就远远逃走了。

至此,清化港宣告告破。

而明军的伤亡则并不严重,只有区区四十几人,基本上可以说以极低伤亡获取胜利对于一支尚且处在起步阶段的“海军陆战队”而言,这样的成绩可谓非常出色了。

京城内。

此时新年已经过去了,时间来到了洪武二十四年。

得知明军顺利控制清化港的消息后,朱元璋的脸上终于露出了久违的笑意,他的目光转向站在一旁的朱标和朱雄英。

“你们如何看待此事?”朱元璋的声音中也透露出几分喜悦。

朱标沉吟片刻,缓缓开口道:“父皇,儿臣以为此次行动不仅彰显了我大明的军威,而且基本上做到了最小的投入,儿臣一直认为投入大量军队直接进攻安南国是不划算的,毕竟这会打断既定的计划,而且财政上面恐怕也无法负担,其他藩属国那里听说了也有损我大明声誉.现在这样就挺好的,胡季牦既然发动政变,那么就算是彻底撕破了脸,我大明完全有理由吊民伐罪,而且安南国内的陈氏王族也站到了胡季牦的对立面上,陈渴真发动清君侧,我们应该给予声援,不过唯一要顾虑的是,不能不让占城国捞好处,也不能让占城国趁机做大,把安南国给吞并掉。”

显然,朱标考虑的不仅仅是军事上的问题,或者说纯军事问题只是他考虑范围的极小部分,他考虑的更多的还是政治问题,既有宗藩体系的,也有安南国与占城国之间制衡关系的。

大明也确实是一个棋手的角色,有时候下棋要想的就不单是怎么下这一步,而是下了这一步以后,后面会有什么连锁反应,该怎么办,所谓走一步看三步就是这个道理了。

不过不管怎么讲,现在的局面对于大明来讲都是相当不错的,毕竟安南国内部有陈渴真带领龙捷军起兵清君侧,而且反响相当不错,终于陈朝的将领和部队沿途纷纷加入了陈渴真的队伍,再加上占城国的军队,可以说大明出兵面临的直接军事压力已经小很多了,而不需要出动大量部队,就意味着财政压力也会随之减小,来到了一个可承受的局面,不需要额外发行国债以补充国库支撑战争。

当然了,这里明眼人都能看出来还有一重隐患,那就是联军隐藏着的内讧。

随着联军的进军,响应陈渴真这位上将军的安南军队、百姓必然越来越多,陈渴真的势力会越滚越大,而罗皑带领的占城军则是远道而来,不仅人数无法增加,而且由于双方存在着历史仇恨,很有可能会产生强烈的不安心理,而且联军军队规模的增加,很快就会超出沿途地方能够补给的极限,到时候以两军的军纪来看,可以想象的是,对地方的烧杀掳掠是少不了的。

到时候,民心向背或许不可避免,而联军双方各怀鬼胎,本来就就是为了利益才结合在了一起,一旦面临大规模会战,那么很容易就会互相背刺继而大败。

所以,哪怕有明军舰队的帮忙,联军的前途也不是很乐观,就算大规模会战打赢了,迟早也会因为分赃不均开始内讧,而大明是没法干预的,毕竟登陆部队就两千来人,完成对清化港的控制和防御已经是极限了,其他的就不用想了。

但不管怎么说,打下了清化港,都为接下来的战略部署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清化港控制在手里,就意味着大明掌握了进军安南的重要跳板,对于后续的行动具有重大意义不管是运输补给还是增加登陆部队,就都是进可攻退可守的状态了,只要有舰队的舰炮保护,安南军对清化港的反扑基本上不可能成功。

朱元璋微微点头,目光转向朱雄英,朱雄英站在一旁,早已按捺不住心中的激动,他拱手道:“皇爷爷,局势赶人走,谁也预料不到安南国内的局势会发展到现在这一步,不过孙儿认为此次胜利只是开始。接下来,我们应对安南国进行南北两线作战,一方面利用占城国和龙捷军的联军从南线推进,另一方面,云南和广西两个都指挥使司也应出兵牵制北线的安南军,使其首尾不能相顾,无法全力南下,而一旦北线的安南军南下,我们完全可以趁势兵临富良江,占领富良江北岸的肥沃土地,把国境线推到富良江去!”

朱元璋的眼中闪过一丝精光,他缓缓开口:“大孙所言极是,大明是必须要出兵的。”

朱元璋之所以定下了最后的决心,是因为作为打惯了仗的军事家,朱元璋很清楚,如果大明不能直接在北线出兵,那么一方面安南军可以抽调北线的部队南下,存在内讧风险的联军很可能会被击溃,那么局势将会陷入到全面的劣势之中;另一方面,不出兵大明也捞不到好处,之前不出兵是因为大明单独出兵发动对安南国全面战争,风险太大成本太高,而且战争规模和最终结果完全无法预测和控制,哪怕是想打一次有限战争人家安南国也不同意,但现在安南国内的保王派发动了清君侧,又有占城军的加入,风险和成本就都显著降低了,而此时大明如果还不出兵,就没法获得好处了。

朱雄英对战争目标的思路,经过反复思量,朱元璋认为是没问题的,收复交趾故地,也就是富良江北岸的土地,设立交趾布政使司纳入统治,对于大明来说利益极大,弊端极小,这部分地区土地肥沃,而且百姓汉化程度很高,大多数读书人也都是识汉字说汉语的,跟广西境内区别不大,而安南国内是越往南,汉化的程度就越低,而且把边境线推到富良江一线,就相当与安南国共有天堑,这对于大明来说,直接改善了原本的战略态势之前双方的边界是绵延的群山,不仅不好管理,而且安南军队仗着地形优势,可以用极少的兵力就起到相当良好的防御效果,大明很难进攻,而如果边界线变成了富良江,那么拥有水师、火器等方面优势的大明就可以随时渡江了。

“不过,具体实施还需谨慎筹划,不可轻举妄动。”朱元璋挥手道,“去把五军都督府的诸位国公招来。”

很快,在京的几位国公,就奉诏进入了皇宫。

得知明军成功拿下清化港,以及龙捷军统帅陈渴真与占城国王罗皑顺利北进的消息后,几位国公也都就军事角度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魏国公徐达首先出列。

“陛下,此战水师表现英勇,迅速拿下清化港,可谓大功,老臣认为插手安南的时机已经到了,最起码可以让云南的沐英和广西的韩观有所动作。”

徐达的想法跟朱雄英是一样的,显然这是此时明军最正确的抉择了。

曹国公李文忠紧随其后,他声音这时候很洪亮,跟平常不太一样:“陛下,胡季牦倒行逆施,此时正是我大明派遣天兵吊民伐罪之时,安南百姓必定箪食壶浆以迎王师,应火速出兵。”

宋国公冯胜则表现得更为谨慎,他深思熟虑后说道:“陛下,此战虽然胜利,但安南地形复杂,瘴气蚊虫众多,对我军是一大考验。安南的陈渴真上将军与占城国王罗皑的北进虽然顺利,但也需谨防安南军的反扑臣建议哪怕出兵也还是要稳扎稳打,步步为营,提前做好准备,不可轻敌冒进,毕竟安南人在边境上也有好几道雄关,颇为易守难攻。”

“臣请战领军出征。”

颍国公傅友德显得更为乐观,他是作为主帅带兵征过云南的,知道在南方作战的难度,也清楚眼下确实机会不错.困难都是客观存在的,但局势走到了这一步,谁也没料到,这时候不抓住机会,以后有变数就难了。

几位国公的发言各有侧重,但跟之前不同,都很团结一致地表达了对出兵的支持态度,而名将们的一致意见,也基本上从军事角度能够断定,此时大明在安南国的北线出兵,是利大于弊的。

不出兵,则南线联军容易内讧败亡,大好局势毁于一旦;出兵,则南北两线夹击,安南军无法全力对付一线,很容易陷入到战略被动,而且战局顺利的话,明军能够获得富良江以北的土地,同时有军事存在,也能保证接下来制衡安南国和占城国,毕竟裁判也得有一身肌肉,两个拳击手才听话不是?要是连拉架的能力都没有,怕是挨揍的就是自己了。

『记住本站最新地址 www.xbiqug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