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彧被挪走之后,又过了仅仅五天,下一次大朝议上,以平刘表之功、请封曹操为公的奏议,便走流程送到了皇帝案头。
刘协见表大惊,忙问群臣意见。
但这天的朝会,有很多人似乎提前得了消息,因故没来。
包括刚刚升任少傅的荀彧,也被曹操派了卫队和医匠去治病,被迫称病在家。
而凡是来了的朝臣,基本上都众口一词、称颂曹操功德。
事情到了这一步,刘协也没什么可说的,略微挣扎了一下,最后从了众议,让钟繇起草诏书,封曹操为魏公。
钟繇所写的诏书,自然是不得不吹捧一番曹操的历史功绩,最后概括说“……敦崇帝族,表继绝世,旧德前功,罔不咸秩;虽伊尹格于皇天,周公光于四海,方之蔑如也……”
反正就是说曹操的功德,伊尹周公也不如他,既然如此,皇帝肯定要“朕闻先王并建明德,胙之以土,分之以民……所以籓卫王室,左右厥世也……”
说白了,就是拿当年周成王需要太公、周公、召公来对付管、蔡之乱举例。证明当今之世,皇帝也需要曹操来对付类似于“管/蔡”的刘备。
毕竟当年周成王的时候,“三监之乱”中叛乱的管叔、蔡叔也是武王的亲弟弟、成王的叔父。周公和召公打他们俩,其实是兄弟内战。
曹操现在是外姓人,要借口帮着皇帝打汉室宗伯刘备,那就只能把刘备比作管、蔡。彰显“哪怕是皇帝的亲叔叔叛乱都该灭,何况你还不是皇帝的亲叔叔”。
当然曹操跟周公、召公相比,还是有很大劣势的,那就是他是外姓。所以他不是“叔叔打叔叔”,只是“外姓打叔叔”。他就只好让钟繇再又臭又长地烘托,在诏书里多强调太公,淡化周、召,因为姜太公也是外姓嘛。
反正这些引经据典拿古人做对比的文字游戏,实在是没什么可赘述的。无论站在哪一方的立场上,想找几个正义的、行为模式又符合自己当前需要的古人,还不容易么?
诏书搞定后,刘协让钟繇亲自送去宛城。后续自然是各种辞让的戏码——
历史上,曹操封公爵、王爵的时候,那可都是辞让了的。不仅仅后来曹丕篡汉称帝需要辞让,而是前面每一步都辞让,简直是一次次重复作秀,也不嫌烦。
每一轮辞让,至少要间隔一轮五天的大朝议。
也就是初十、十五、二十刘协下诏,然后加急送到宛城。
曹操就要立刻让身边的文人写好辞表,再加急送回许都,赶在下一次朝议之前先摆摆姿态辞一辞。
好让皇帝在下一次朝议时继续让钟繇起草新的诏书、言辞更加恳切一些。
如此反反复复,整个戏起码演上二十天。
这已经是曹操能够操作的最快极限了。
后方搞这种操弄的同时,前线的军事对抗当然也不会受影响。
反正曹军现在刚刚败了两场,也无力再发起反攻,本就要转入守势,那就继续守呗。
这二十天的时间,都足够刘备那边,关羽的援军从扬州抵达武昌了。甚至在曹操演完时,关羽都已经抵达前线超过十天了。
也就是刘备不急于进攻,没有抓这个点立刻发起决定性的攻坚战,曹操才能安安稳稳把这些戏演完。
不过曹操耽误的这些时间,也让刘备在集结兵力方面更加从容。
原本关羽抵达后,还要一个多月,才能等来张飞的益州军。
现在等曹操演完这一切,张飞的援军也已经在巴郡集结取齐、拔锚启航了。最多再有二十天,张飞的五六万人也能赶到前线。
……
经过二十天的操弄,曹操最终并不太光彩地当上了魏公。
整个过程磕磕绊绊,也丢了不少脸面,让天下人在背后戳了更多脊梁骨。
刘备阵营倒是暂时还没做出反应,那是因为曹操的保密工作做得比较好。前两轮辞让,基本上都封锁了消息,没有立刻向外公布。
基本上是到了一切板上钉钉、只走最后两步流程时,曹操才放出风声。
考虑到曹刘实控区的边界,如今正处在战时状态,不存在自然的人口流动,细作也很难渗透。
所以这一切消息,至少要半个多月之后,才会传到刘备的控制区,到时候刘备才能拿这个说事儿。
经过几轮的讨价还价,曹操最终拿到的魏公爵位实际封地、配套礼制规格,也比原本历史上降低了一大截。
原本历史上,按照钟繇代皇帝写的诏书,那可是把整整十个郡凑出来,给到魏公的封国。那十个郡,还地跨冀州、兖州和司隶。
如今,曹操的封地被压缩到了仅有四个郡,而且只有河内是属于司隶的,剩下三个郡都是冀州下属,完全没有兖州的地盘。
这样的妥协结果,也算是曹操的底限——曹操需要在刚册封魏公时,确保至少有地跨两个州的地盘,来造成一项既定事实。
那就是“魏公的地盘,是不仅限于某一个州范围内的”,这样以后再有点借口,想加就能随时加。
如果一开始限死在冀州境内,以后再想跨界扩张,就又得费一番手脚。
除了封地的缩水之外,曹操在魏公的宗庙礼制方面,也做了极大的限缩——历史上,曹操可是在封公爵这一阶段,就直接加了九锡的。
这也是当年王莽篡汉前的标准配套操作。王莽在篡汉前并没有被封过王爵,他只是被封为安汉公,随后又加为“宰衡”,最后篡汉前的身份是“摄皇帝”,然后就篡汉了。
所以在建安年间的人看来,要想篡汉,封王也并不是必经的途径,只要封了公爵,加了九锡,就已经满足了王莽的先决条件。
(注:王莽跳过了封王这一步,但是他当上“宰衡”后,西汉朝廷就议定礼法,确认“宰衡”的尊贵程度,位在诸王之上。所以王莽也不可能再回去纡尊降贵当王了。)
而如今,因为曹操的地位并不如原本历史上那么稳固,在封公爵的同时,“加九锡”这项礼遇,也被迫被曹操坚决辞让。
最终,曹操只接受了刘协允许他为曹家祖先立庙、在魏郡邺城奉祀的待遇。
同时把九锡中、祭祀曹家宗庙所要用到的四项礼器,乐悬、朱户、虎贲、秬鬯,给单独挑出来接受了。
也就是说,曹家宗庙里挂的编钟编磬这些乐器,是跟皇帝规格一样的。
宗庙的大门颜色规格、祭祀的鼎簋容器和里面装的食物酒水、看守宗庙的卫队装备,也都跟皇帝一样。
而其他五项给曹操本人自用的,如天子标准的车马、服饰、斧钺、弓矢、纳陛,曹操都没有用。
(注:“纳陛”这项待遇,就是指允许臣下入宫的时候,走专供皇帝走的那条道。)
这样的取舍标准,也算是既沾了好处,又能最大限度消弭天下之谤。
别人说起来,曹操也能反驳:他可以亏了自己,皇帝给他本人的礼遇,他全部不要。但皇帝给他祖宗的礼遇,他不能代替先人辞让,这也是孝道的表现。
这让既擦了边,又能有回旋的余地。说起来是只蹭蹭,没有进去,但蹭着蹭着哪天一个不留神就能再多捞一点。
这一切的一切,最终在七月底之前,匆匆完成了运作。
曹操的所作所为,当然也导致了许都朝廷里,有很多人不满。不过反对的声音,肯定需要时间去串联,去酝酿,不可能立刻冒头。
而这些消息,最终在八月份,也陆续传到了荆州南部,传到了刘备控制区。
刘备在听说这些始末后,自然也是非常愤慨。多次在公开场合,为“陛下惨遭曹贼欺凌、不得自主”而哭泣痛惜。
然后还表态要加快清除国贼,匡扶汉室,在战场上让那些汉贼付出代价。
当然,这一切如今都还没有发生。刘备那边,眼下还在处理兄弟重逢、集结援军的事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