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开三朵,各表一枝。
时间线稍稍回溯几天到三月下旬。
也就是曹操设计诱骗袁绍、而袁绍尚未作出出兵决策的时候。
徐州琅琊郡、袁谭控制区的沿海,一处无名海湾。
这地方位于山东半岛南岸的根部,大致相当于后世山东的日照市。
但是在沿海开发薄弱的汉末,这地方只是一片无名的山区荒地。上岸后要向西翻过一片蒙山山区、抵达沂水流域,才能顺着河找到上游的诸县和下游的莒县。
远处的海面上,悄然驶来十几艘龙骨海船。因为岸上过于荒芜,当地没有驻军,船队安然靠岸、登陆,都没有被当地官府干扰。
只有一些渔民发现了情况,怕是敌军入境,连忙奔逃四散,或有去报官的。
这支船队上的乘客,正是孙权一行。
十几天前,周瑜在长江口拼死断后、阻拦太史慈和步骘、陆议,成功阻挡了刘备军对孙权的追杀。但也付出了大约三千人的部队被围、被迫降的代价。
从舟山群岛启航时,孙权身边还有四五千人,周瑜部断后被围灭后,孙权现在就只剩一千三四百人了。
他身边几乎没剩什么武将。凡是孙家在江东这些年招募的武将,大多没选择跟他一起逃,不是战死、受伤、逃跑,就是乖乖投降了刘备。
那些江淮出生的将领,绝大多数都是谁占据江东他们为谁卖命,很少有愿意千里迢迢辗转奔波、去追随一个落魄的流亡者。
孙权身边,现在只有程普、韩当这两个幽州出身的老将,也是跟了孙家父子兄弟三代了,他们本就愿意在主家覆灭后回北方,就跟着来护送少主。
另外,就只有两个尚未成年的近侍武士,潘璋和凌统。
凌统是因为父亲凌操死在步骘、陆议手上,有仇要报。加上他本人还年少,尚未正式担任军职。
自从凌操死后,孙策可怜凌统,就把他安排在自己弟弟身边当近侍。这么亲近的关系,凌统当然不会背叛孙权了。
而潘璋也是没有跟随过孙策,直接给孙权個人当近侍护卫出身的。
文官幕僚肯跟随孙权的倒是多一些。老一辈的有一个吕范,因为深知自己跟朱治一样,跟孙家牵扯太深,不好跳船,就跟着走了。
年轻一辈的有徐详、阚泽、胡综、吴范,都是孙策派给孙权的师友,也就是教孙权读书、以及陪孙权读书的,因为私交的关系跟着孙权奔走。
这也没什么奇怪的,烂船还有三斤钉呢。
孙家虽然不得人心,树倒猢狲散,但孙权的私人朋友还是愿意跟他一起冒险吃苦的。
其他江东籍的文官,就彻底全投刘备了,有这四个例外也不算什么。
……
眼看己方顺利登陆,程普和韩当却是丝毫放松不下来。
卫队刚刚站稳脚跟,程普就指挥人马保持秩序,往西徐徐而行,不要掉队。
军中只有十几匹战马了,基本上除了武将和孙家子弟能有马骑,其他人都得步行。
程普一路赶路,一边提醒孙权:“主公,此地应该是袁绍治下,虽然山僻,但也难免有兵马巡逻。我们人生地不熟,只靠舆图找路。
若能绕过诸县和莒县,从沂蒙荒野之间通过,进入曹操控制区就安全了。但若途遇巡逻袁军,是否要厮杀突围,还请主公做好决断。毕竟主公带着家眷……”
孙权还是第一次掌权做重大决策,面对程普的提醒,他也是非常艰难,反复思忖之后,才诚恳地表示:
“厮杀突围不可取,我们本就跟袁谭无冤无仇,只是跟刘备厮杀经年。纵然袁绍和刘备名义上联盟,但他们两家迄今为止并无多少实质性的互助。
袁绍在官渡惨败时,也不见刘备以兵攻曹助袁。所以我们就算被发现,也未必要厮杀,大不了就说是被刘备所逼,不愿降他,转而来降袁绍的。
如此,袁谭岂能拒绝穷途来投之人?等袁谭放松警惕后,我们再徐徐图之,偷越过境,进入曹操控制的沂水以西琅琊各县,也为时不晚。”
程普听了之后,沉默不语,似乎在思考孙权所言的可行性。
如果能不厮杀就通过,当然更好。只怕孙权说的“徐徐图之”,会夜长梦多。
而韩当则是非常赞成,应声附和道:“我也赞成主公所言!袁绍是袁绍,刘备是刘备,我们只是跟刘备有仇。还是不要硬冲,以免主公家眷有所闪失。
而且受主公启发,我也想到一策——不如我们把主公的旗号隐匿起来,到时候如果没遇到拦截,那就最好。
就算遇到了,也可以我的旗号向袁谭投降,只说是‘孙氏在江东惨败,有部将反攻广陵时被围在江北,刘备水军犀利,我等不得归还江东,故而只能沿海北上投袁’。
至于我们的主力在江东是否覆灭、江东是否被刘备彻底平定,我们都可以不提,暂时含糊过去。南北远隔千里,袁谭也未必就能知道江东的最新近况。
袁谭看我们以兵马千人助之,必不疑有他,最多将我们的兵权分了,把士卒交给其他青州本地将领统属。但多半不会限制被剥夺了兵权的降将自由。只要主公的身份不暴露,等袁谭放松戒心后,主公自可从莒县或诸县偷偷西渡沂水,进入曹操境内。”
孙权、程普听了韩当的这个变招,顿时深以为然。
确实,如果孙权表露自己的身份被拦截,很有可能被当成人质长期扣着。但如果不暴露身份,低调偷过,情况就不一样了。
但这样一来,孙权就得做好牺牲一员老将、任由这员老将从此归降袁谭为代价,来换取自己脱身了。
那个亮明了身份的降将,肯定会被严加看管,再也不会给机会走脱的,所有的盯防都会被他吸走。
而且孙权也很清楚,自己不可能让凌统或者潘璋来扛旗,袁谭军肯定不会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