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书小说

最新地址不迷路:www.xbiqugu.com
香书小说 > 舍弟诸葛亮 > 第209章 神农遍地开花

第209章 神农遍地开花

刘备早已习惯了“诸葛兄弟吃个饭喝个水都能想到点神来之笔”的生活节奏。

所以诸葛瑾吃了几口面片汤、尝了一片酸面饼,就想到要改良“曲蘖”(酒曲),他是一点都不觉得意外。

横竖这几天没什么大事,就随便诸葛兄弟折腾呗。

刘备还随口说,府上的庖厨仆役诸葛瑾可以随便支使。诸葛瑾是临时来的下邳,在这儿并没有置办府邸,也没有带庖厨。

次日一早,曹操派来要回侯成宋宪等人家眷的使者,就被孙乾送回去了,侯成等人的妻妾,和高顺等人的仆役奴婢,也都一并带走。

因为多是女眷,走得慢,估计要三四天才能到彭城。

曹操和诸降将会有什么反应,就得等孙乾完成使命后回报了。到时候诸葛兄弟才能根据假想敌的反应,进一步见招拆招。

这几天闲着也是闲着,诸葛瑾正好做点“生物学实验”。

送走孙乾之后,诸葛亮出于好学,也来到大哥下榻之处,细细问起“曲蘖改良”的原理。

诸葛瑾也不需要铺垫,直接就跟诸葛亮说原理:“阿亮,你可还记得两年前我给你的密卷中,就提过选种育种的思路?当时你还在韭菜和豆苗上试过,只是时间太短,后来也没多大成效。”

这就是跟聪明人说话的好处,有理论基础铺垫,不用再什么都从头说起。

诸葛亮当初在荆州研读密卷的时候,就学过了基础的生物学育种知识。他还特地用韭菜和豆苗作为对照,发现豆苗可以通过一代代选种迭代优良性状,而韭菜却很难——因为韭菜是一茬茬割的,重新播种的频率低得多。

具体的实验当然要复杂一些,诸葛亮还按大哥教的排除干扰项的思想,折腾了很多对照组,具体无需赘述。

总之,诸葛亮的脑中,已经跟诸葛瑾一样有了一个共识:生物良种的先天优良性状,是可以通过代际繁殖筛选的,但后天获得的性状却似乎无法传承。

说白了,那就是诸葛亮在出茅庐之前,就已经通过自己的实验,绕开了后世近代博物学家踩过的“用进废退”和“获得性遗传”这两個小坑。

此时此刻,听了大哥的点醒后,诸葛亮很快就能领悟到要点,然后便不由惊诧道:“大哥所说,我自然明了……但大哥竟然以草木选育来举例、类比曲蘖的改良,那岂不是说,曲蘖也是一种‘生物’?至少是跟……菌菇相似的潮湿滋生之物?”

仅仅这一点认知推断,就已经让诸葛亮震惊了。

这个时代毕竟没有微生物的概念,也没有菌群菌种的概念。虽说先秦之人就发现了酒曲的存在,但更多只是将其认定为是一种“化学物质”,没有真正将其视作生物。

诸葛瑾听了这句反问,也是微微一愣,他也没想到二弟的质疑点居然在这里。他倒是可以直接报答案,但转念一想,诸葛亮都已经逻辑推演到这一步了,何不让他自行发现真理呢。

于是话到嘴边,诸葛瑾忽然改口:“愚兄也不知道曲蘖是不是一种‘生物’,不过此事很容易实验嘛,你何不自行求证?

比如,咱把酸化蓬松后的各种面团搜集起来,取出大部分做成胡饼、汤饼,同时留出一小块,作为样本存留。然后让人试吃各种面团作出的饼饵的口味。

选出最蓬松、而酸味最轻的一种面团,用开始时存留出的那一小块,揉入新的洁净未蓬未酸净面。放置一段时间后,如果这块新面也能跟老面一样蓬松、不酸,那就说明曲蘖很可能是一种‘生物’,至少它能跟生物一样,把其特性传递给后续繁衍出来的晚辈。”

诸葛亮还没听完,眼神瞬间就亮了,已经想好了实验设计方法。

“我这就去吩咐庖厨,多准备些新面,然后搜集各种老酸面,每团留一个角作为参照样本!”

诸葛亮说干就干,当天中午就让人弄了各种各样几十团因为天气炎热而自然发酸、胀气的面团,然后给府上所有的仆役、侍女都做汤饼和烤胡饼吃。

这个时代贫民吃麦子的方法,普遍还是直接煮熟、做成麦饭,甚至连麦麸都不脱,舍不得麦麸那点营养。最多拿石臼在煮之前砸砸碎,便于糊烂咀嚼。

能碾掉麦麸、吃碎麦粒揉饼子的,已经是有钱有势者的生活方式了。所以仆役侍女们都很感恩,也不觉得面饼酸馊味有什么大不了的。

诸葛亮仅仅用了一两天,就找出了所有天然酸面团里,相对最不酸、最蓬松、而且异味最轻的,然后用这种面团的老面,“繁殖”出了最初几代新面。

诸葛亮亲自第一个试吃后,顿时发现:用不酸的老面繁殖出的新面,果然也不酸!

而且他还设了对照组。酸老面繁殖出的新面,依然还是那么酸!

说明老面的酸与不酸,是可以“遗传”的!

诸葛亮忽然发现,自己好像打开了一个新世界的大门。

原先他也学过大哥说的那些密卷上的“育种知识”,可问题是,他用到的实验对象,至少也要几个月才能繁殖一代。

哪怕是发芽结果最快的一种豆苗,也得七八十天,半年只够做两代实验的,而且要反季节做实验,还得悉心呵护、给豆苗保温保水。

诸葛亮可没有“果蝇”之类繁殖快、几天或者一两周就能繁殖一代的物种,来给他做生物学实验。

直到此刻,他发现了“曲蘖”。

菌类的分裂繁殖,可比动植物快多了,微生物一个小时就能分裂好多代,几何级数增长。

现在诸葛亮居然一天就能做三五轮试验周期,面团发好后几个时辰,实验结果就出来了,又能选育发酵下一轮。

中间还可以把一个大面团切割成很多小块,然后用不同的培养条件、培养环境来促成其中不同的菌种差速生长、或是偶然抑制灭杀某些弱势菌种,选出自己最希望留下的菌群,简直不要太爽。

诸葛亮很快就不再满足于“弄出最好吃的季汉老面”这种小目标,他决定趁着这几天空闲,把生物育种学的整个系统,好好架构起来!把生物遗传的很多共性,总结出来!而且要有实验证据支撑!

大哥两年前给他的关于生物育种的密卷,还是太空中楼阁了!缺乏实证支撑!自己要帮大哥找出铁证!

只要总结出一般性的指导思想,以后就可以帮助千秋万代的天下农夫选育更好的作物品种性状,筛选遗传属性。

这才是惠及百代的大事!而一切,最初都是从发明发酵馒头开始的!

……

此后大半个月,因为政务清闲、很多事情都要等消息,诸葛亮便沉迷于微生物育种实验和相关的著书立说工作不能自拔。

诸葛瑾也出于兴趣,抽空搞了一些其他的攀科技种田小活儿,都是些见招拆招、解决实际问题小优化,只不过出成果没有二弟这么快。

而且诸葛瑾也偶尔抽时间观察二弟的研究,很快发现二弟的钻研有点挂一漏万——诸葛亮只专注于分离最好用的酵母菌菌株富集的老面团,却没有注意筛选优质乳酸菌或者其他益生菌富集的老面团。

『记住本站最新地址 www.xbiqug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