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85章 983【奈何】
“你们都下去。”
宁太后平复情绪之后的这句话让苑玉吉和若岚莫名紧张起来。
见他们面露迟疑,宁太后淡淡道:“苑玉吉,哀家不希望有任何人听见接下来的谈话,包括你们二人在内。”
苑玉吉和若岚心中一凛,作为太后身边最亲近的人,他们明白这句话的分量,于是躬身道:“是,陛下。”
秦正从始至终没有插话。
待二人退下之后,宁太后仿佛下定决心,缓缓道:“秦卿,哀家知道过去发生了一些事情,让李文正公和你对天家颇为失望,那个时候哀家虽为皇后却无力改变,只能稍作规劝,终究于事无补,今日——”
她站起身来,福礼道:“哀家代先帝向你赔罪。”
秦正面色微变。
虽然他不至于因此方寸大乱,但是数十年坚守的君臣纲常促使他起身让开,喟然道:“陛下,不必如此,老臣安敢受之。”
“哀家让他们二人退下,便是不想让你误会,以为哀家是要以此相逼。”
宁太后似乎放下心头那块巨石,轻声道:“当初先帝做过几件错事,比如他和韩忠杰私下商议,将大殿下裹挟进那场叛乱,以及对秦卿的打压和对淮安郡王的猜忌,这些事情哀家都知道。不论秦卿相信与否,哀家都曾规劝过先帝,只是收效甚微。现在回想,哀家确实没有尽到皇后的本分,如果哀家当时做得更好,或许就不会出现后面的乱象。”
“陛下莫要自责。”
秦正稍稍停顿,然后公允地说道:“先帝宾天之后,陛下外抗强敌内修德政,几无可指摘之处。平心而论,淮安郡王能够率领大军在边疆取得不世之功,离不开一个稳固后方的支持。这两年朝廷节衣缩食,陛下更是将内府库几近掏空,这才保证江北大军没有后顾之忧。若无陛下作为表率,若无朝廷上下一心,淮安郡王纵有天纵之才,也无法完成现今这样的壮举。”
这当然不是宁太后一个人的功劳。
如果没有李端十五年如一日的宵衣旰食,特别是生前重创门阀世族的根基,从而给后继之君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光是朝中的阻力就会让边军寸步难行。
如果没有以李道彦为首的文臣武将呕心沥血,哪怕是景庆山这样的逆臣都有经界法这样的贡献,大齐朝廷根本掏不出几千万两银子支撑一场绵延数千里的国战。
但是秦正心里很清楚,古往今来的掌权者未必能成事,要坏事却不难。
宁太后不仅没有坏事,相反竭尽全力地给予陆沉支持和信任,这本身就是很难得的胸襟。
或许她唯一没有想到的便是陆沉一战摧毁景军主力,连景帝都命丧沙场,以至于局势瞬间一发不可收拾。
到了这个时候,寻常意义上的制衡和牵制对陆沉已经很难起到效果。
秦正对这些关节看得很透彻,先前那番话说明他即便远离京城,依然对朝野上下发生的事情了如指掌,这代表他手中还掌握着足够的力量。
宁太后也知道这一点,但这不是眼下她在意的事情,因此摇头道:“哀家只是做了应尽的本分。说到底这座江山是李家历代君王传下来的,天家本就应该担负自身的职责,总不能臣子们在力挽狂澜,天家却在拖后腿,如此行径岂不可笑?”
秦正点头道:“陛下能这样想,确实很不容易。”
这已经是他第二次提到不易。
宁太后苦笑一声,随即诚恳地说道:“秦卿,先帝纵有一些不是,却不会做出罔顾人伦的恶行。哀家向你保证,高宗皇帝的病症并非有人暗中做了手脚,不过哀家也承认,大殿下的亡故确实加重了高宗皇帝的病情。”
“陛下,老臣知道。”
秦正摇了摇头,示意她不必往下说,继而略显怅惘地说道:“老臣在锦麟县逗留的那段时间,和李老相爷谈论过此事,我等的看法大抵相近,先帝纵有夺嫡之心,最多只会算计到大殿下和奉国中尉身上,他没有任何必要做出弑父这种大逆不道之举。其实在先帝宾天之后,陆沉便派人送来一封密信,他从李适之口中确定高宗皇帝的离世和阴谋无关。”
宁太后微微一怔。
她没有想到陆沉会将这个内幕告知秦正。
对于秦正来说,他在两年前那个特殊的时期保持缄默,一方面是因为李宗本的杀心让他失望,另一方面则是他怀疑李端之死另有玄机,对他来说其实后者更重要。
如果他没有离开京城,继续掌控织经司,李适之不太可能有那个胆量勾连许太后,做出弑君夺权这种事。
但是这不代表他能放下和李端之间将近二十年的君臣情义。
人总是这般复杂。
在宁太后看来,李宗本固然有千般不是,他终究不曾谋害李端,从这一点来说并未越过秦正的底线,所以她才将他召回京城。原本她没有绝对的把握能够让秦正相信,却不想陆沉帮她做好了铺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