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记者的采访风格很轻松,就像聊天一样,这让吴桐稍微轻松些。她没什么面对记者的经历,真正的单人采访也是首次,多少还是有些紧绷的。
“吴桐同学,真得太朴实谦逊!”彭记者有感而发,这个小姑娘不得了,这心性,他都止不住羡慕这孩子父母。
他甚至反省,十六岁,他在干什么,有哪些值得一提的实情吗?
显然,没有,十六岁他只是一个普通的学生,还在为自己未来学业能否继续而发愁。而眼前这个小姑娘,已经为世界所惊艳,在国际数学界发声。
“数学也是一切科学的基础,它在我们的生活、科研各方面都不可或缺!”
能有这样心中常怀感恩,做出这么大的成就,依然不骄不躁,心有所向。她的言语,没有为自己的成就过多发言,没有过多的装饰,只有满满的感怀。
“应该是喜欢吧,我喜欢获取知识,学会并掌握的快乐!我妈妈是在小学教数学的,数学是我除了说话,最先接触到的学科,我对它比较记忆尤深!”吴桐失笑,这个记忆尤深,在之前,恐怕要换个词,叫苦大仇深。
采访地点,被京大鸡贼的先把吴桐接回了学校,安排在了数院的报告厅内。明显的京大标志,作为吴桐的采访背景出镜。
但是真的发自内心爱上学习这件事后,数学反倒是成了她最挚爱的基础,这点儿,她就不点名自黑了,多少还是给自己留点儿面子。
“对自己目前这些成就,有没有什么感想吗?”在了解完吴桐的资料,他采访过那么多著名学者,还是不有为这个姑娘的成就震撼到久久失言。
很多人几乎难以想象,周氏猜想证明者,高考状元,imo满分第一金牌和特别奖,孪生素数猜想证明者,都聚集在一个还不足十七岁的小姑娘手中,以后或许,这个姑娘,还能取得更大成就!
“能有这些微末成绩,其实我应该感谢很多人,感谢我的父母,我姥爷、姥姥,小舅···,感谢他们给了我独一无二的爱,无论我怎么样,在他们眼里都是最好的我。感谢我的老师,没有放弃过我这个学渣学生,感谢上京大学,自由开放,给了我进步向上的资源和平台···”
“孪生素数猜想是我过完年,提前来京大学习后一直在探究的问题,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数学问题,我接触的时间有半年了,还要感谢京大一位不知名的老师,曾经提点过我,可以往拓扑的方向考虑下···!
imo竞赛结束的时候,我和带队的李老师程教授延伸讨论数学话题,突然间有了灵感,深入推演后,攻克证明它的大方向!
其实,当时我没想太多,只是想要七月底证明出来,送给自己做生日贺礼。”
“带队的李老师程教授全程帮我做好了后勤工作,我什么心都不用操,了两天时间才把证明做出来,又了三天的时间把论文整理好投稿上传!”至于那些争先言论,就不用这里赘述,大家都心知肚明。
这两天看了很多救灾救援的感动瞬间,发自内心有些感慨,希望灾情尽快过去!感谢那些可爱可敬的人!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