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午,
陈家父子设宴热情地款待了远道而来的族人。
因为没有女眷,陈母只是露了个面,跟陈氏族人们打了个招呼便回了后院。
席间,陈阿伯再次代表族中感谢陈家人。
“多亏了彦之贤弟一家,族人们才能有今日的好日子。”
陈阿伯告诉陈彦之父子,这两年,他们的族学办得很好,族中所有适龄的孩子们都入了族学。
尤其是去年贵人去了汝南,还建了女学,族里的女娃们都打心底里感激贵人。
族人们一开始是没打算送女娃们进族学的,还是陈阿伯的闺女回来了,见族里的族学竟然办得比镇上的还要好,她心念一转,就从镇上搬了回来,还把自家两个孩子放进了族学。
一儿一女,一个五岁一个八岁,都送进了蒙学。
大些的小伙子也有学算术的,学木匠的,学制艺的,有些有那基础的,学了两年已经能在镇上找到活儿了。
孩子们一个个都有希望从他们那个贫穷的庄户地里飞出去,族里的人也越来越高兴。
还有族长家的小孙女今年十三岁了,去年开始进女学,她喜欢绣,就跟女学的绣娘们学绣艺。
结果就凭着这手艺,这姑娘今年和镇上绸缎庄的杜家少爷定亲了。
这下好了,镇上的闺女要把孩子往他们族学送,族长家的孙女也因为女学订了门好亲事。
族人们还有什么好犹豫的?
一个个赶鸭子似的,把原本满地里跑的男孩女孩们都赶进了族学。
尤其是那些十岁上下的小姑娘,家里更是宁愿放弃她们这个半大的劳动力,只求她们能学到一技之长,也能嫁个好人家。
陈阿伯道:“我这次来还替孩子们带来了礼物,是专门答谢贵人的,就是不知道能不能送到贵人手里去。”
也不是什么稀罕玩意儿,都是孩子们自己做的。
会绣的绣个帕子荷包头巾什么的,学制香的就做香包,写字好的就抄祈福经书……
都是女娃娃们的一番心意。
陈彦之闻言当即答应下来:“只要没什么违制的东西,下回家里捎东西了就给贵妃娘娘捎去!”
不过他又严肃道:“不过只此一次,下不为例了。”
“贵妃娘娘和我们上京一脉帮助族里,那是因为咱们同根同源,本就该守望相助,我们这一支既然运道稍好些,总不能眼睁睁看着族人们还过着苦日子,能搭把手就搭把手了!”
陈阿伯和族里来的几个年轻人都一脸感动。
“也是贤弟仁义。”
这世间,从来不缺那发达了之后忘本的人。
“我此来,一是为了替族里人给贵妃娘娘道喜,帮孩子们转达谢意,说起来,小皇子去年还去过我们陈家村呢!”
陈琢林想了想,也笑着道:“还真是!”
妹妹是到了柳家之后才被诊出来有孕的,那时候肚子里已经怀上了小皇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