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红军宣布他要去省城生活,吴妈气得大吼:“建英去上学,你去干啥?”
“建英身子重,又要学习又要照顾自己,万一出事怎么办?”吴红军很愧疚,不管多坚强的人,怀孕的时候身旁无人照顾都会觉得孤独。
“城里查得严,但凡没有户口都会视作盲流,轻则驱赶,重则坐牢。难不成你每个月都要跑回来重新开证明?”
“我有战友在省里,他帮我安排好工作,不会被驱赶,你别担心。”
“我不管你了,爱咋样就咋样!”
吴妈怒气冲冲回房间,吴红军闷不吭声,两人谁都不肯认输。建英捏了捏他的手安抚,然后进房间劝婆婆。
吴妈有两个儿子,吴红军跟吴红海。吴红海是弟弟却有三个孩子,最大的八岁了,不怪她着急担心。
虽说儿媳妇怀孕确实需要人照顾,但是休学在家让她照顾不行吗?为什么要儿子放弃大好的工作?
吴妈越想越心疼儿子,建英进屋看到婆婆的眼神瞬间反应过来,她在责怪自己。于是转身离开,她才不做热脸贴冷屁股的事。
第二天,吴妈跟婆婆抱怨道:“生儿子真不划算,一个个都是娶了媳妇忘了娘的白眼狼。”
老婆子笑着说:“孩子感情好是好事,难不成天天打架你高兴?”
“娘,我不是那个意思,可是老大——”
“老大都三十了,难不成你要管他一辈子?”
“哼,我还不是为他好!”
吴妈似乎被婆婆说服,没有再耸拉着脸。
等他们离开的时候,刘玉凤送到村头,亲眼看着三个孩子坐班车离开。建安的大学离得更远,但都经过省城。
上学期间建英住在宿舍,吴红军来了之后到学校附近租房子。虽说战友安排工作,但是户口没转过来,暂住证最长只能办三个月。
也就是说,三个月时间到他必须离开,或是重新回去开证明。
吴红军租的是学校附近的筒子楼,城里地少人多,房子还不如他两的婚房大。即便如此,两人依然觉得很幸福。
王建安在学校过得如鱼得水,他利用大学生的身份到处结交有钱人。不论男女,都能快速找到共同点,从而成为无话不谈的朋友。
刘玉凤在家每天都过得很忙碌,除了按时上工,每天都会在缝纫机面前坐上一两小时。
她联系上之前跟建英合作的倒爷,每个月让建平把做好的东西送过去。她负责手工制作,对方负责卖,挣的钱刨去本金对半分。
最近接了成衣的活,每件都能挣五块钱以上,倒爷能说会道,人脉也广,单子源源不断。
时间转瞬即逝,四月建英生了个女孩。原剧情她跟吴红军生的是两个儿子,看来怀孕时间不同,生出来的孩子也不同。
刘玉凤收拾东西,拉着吴妈陪她去省城。之所以叫上对方,是因为她不会照顾婴儿。
或许是早有预料,吴妈看到孙女脸色平静,刘玉凤看着软乎乎的外孙女,心都快化了。
两人呆了半个月才回来,没过多久,由于全国各地知青不停请愿回城。党和政府采取了解放思想,放宽政策,广开就业门路的措施。
不久,全国各地的街头巷尾陆续出现了不少个体的小吃摊、补鞋摊和自行车修理铺。很多无业人员扎堆摆摊,但不是每个人都适合这行。
比如王建平,与其让他去做生意不如养鸡。再过两个月,大安生产队就要施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到时不再限制蓄养家禽。
刘玉凤认为,鸡的成长周期短,公鸡长大了能卖钱,母鸡能下蛋,是比较稳妥的挣钱方式。
王老三跟王建平都没意见,在那之后,两人有空就搭建大型鸡圈,编好鸡笼,了解养鸡的知识。
就在他们准备期间,刘玉凤领着王建平去广东转一圈。那里的衣服、电子产品要比其他地方便宜很多,光是一块手表就能挣二十块钱!
可惜的是,她手里的钱太少了,买不了几个大件,只能眼睁睁看着大把的钱从手中溜走。
要不说,王建平不适合做生意,他听不懂粤语,不敢讲价,火车上有人卖惨就把位置让出来,宁愿自己站一整宿。
算了,不说他。
两人从广东回来,所有东西都交给倒爷去卖,毕竟他认识的人多,出手比较快。
七九年十月,大安生产队所有人签字分田。从今往后,不再是集体上工,而是多劳多得。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