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心,我已经和罗兄商量好了,智取!”徐十五笑着宽慰岑静昭,想了想又转了话头,“你别担心这些有的没的,一个小妮子整日皱着眉,当心以后嫁不出去!”
岑静昭神色一滞,随即恢复如常,淡声道:“那便祝徐将军马到功成。”
若是往日,岑静昭定会趁机嘲讽徐十五两句,但自从那日两人在茶肆相见之后,虽然也有许多话可说,但她却再也没有同他玩笑过了。
徐十五就是再粗枝大叶,也能感受到她的异常了。
他一脸真诚地问:“你是不是不开心?我惹你生气了?和我说说,或者我让你打几拳出气!”
“不必了。徐将军为国事辛劳,小女子岂敢伤及贵体?”
徐十五心中焦急,虽然两人初识之时,岑静昭也是这般话中带刺,但相处久了,他知晓她是一个内心柔软的小姑娘,如今她又恢复了一开始的模样,他当真无法习惯。
苦思片刻,他讨好道:“岑三娘子想不想听听我准备如何攻下笠城?这可是我想的妙计!”
看见徐十五脸上那难移掩饰的得意,岑静昭又猛然想起了那匹叫做小黑的马,脸上不禁浮现出些许笑意。
罢了,他既无心,她也不会强求。平心而论,他的确是一位值得深交的朋友。
眨眼之间,岑静昭已经整理好了心绪,也整理好了两人未来的路。
她换上他熟悉的浅笑,淡声道:“不必了,我对行军作战一窍不通,既给不出好建议,还是不听为好,免得影响你们的决断。况且,书要一页一页读才有趣味,直接翻到最后一页就没了惊喜。”
她顿了顿,看向徐十五的眼神充满坚定。
“故事的开头我已知晓,徐将军,待你们凯旋,我想亲自煮茶,听你们讲出过程和结局。”
徐十五的胸膛翻涌着阵阵悸动和隐隐的酸楚,但最后,他只是笑着从袖口里拿出一张纸交给岑静昭。
“岑三娘子,这张纸麻烦你替我保管。”
岑静昭将纸展开,只见上面写着一个个人名,她不解地看向徐十五。
“这是七百二十五个人名。”他有些刻意地笑了笑,“如果我们不能活着回来,麻烦你把这张纸交给静慈寺的住持归忌大师,他知道该怎么做。”
岑静昭捏着纸的手猛然收紧,她知道他的意思——人若回不来,就留下名字,供奉一盏长明灯,如此也算是有所依归。
所以,他每一次出征前,都是抱着必死的心志吗?
岑静昭觉得心口仿佛被人用冰锥刺穿,又痛又冷,让她说不出话。
她垂下头,半晌才又抬起,眼中的神采重现,似乎什么都没有发生。
“将军之托我记下了,但我相信这会是废纸一张。”说着,她再次低下头,终究还是难掩哽咽,“我相信将军一定可以凯旋!”
说罢,岑静昭转身,一刻不停地回到了车马停驻的路边。
经过这一小段路,她的心绪已然平复,只有眼角还泛着淡淡的红晕。
“娘子,可是风大,吹痛了眼睛?”
同穗拿出帕子呈给岑静昭,岑静昭笑着接过。
“辛苦你了!长姐带的人本就不多,如今又赶上孕期,只能劳烦你和桂雯照顾了。”
岑静昭牵起同穗的手,小心叮嘱:“你留在这边,长姐有什么事即时叫人告知我,你最细心妥帖,长姐和她腹中的孩子,就全靠你照顾了。”
“娘子请放心,同穗一定尽心服侍大娘子,不让娘子忧心。”
———
十月初,远离仕焦近四十年的肃嘉大长公主回来了。
为表敬意,皇帝派了礼部和内官一同出城迎接。队伍前头还停了两辆马车,挂着瑞国公府的牌子。
马车外,一名骑马的少年伸长了脖子远眺,终于看见缓缓驶来的车队。
“大伯母,来了!是大长公主殿下的车驾!”
辰锦郡主立刻掀开车幔,果然看到了大长公主府浩浩荡荡的车队。她的喜悦溢于言表,与她同乘的岑肆,心中也难免激动。
这些年他仕途不畅,如今这般有分量的岳母回来了,况且,眼下皇帝对这位姑母十分礼重,想来自己应该也能沾光一二。
郡主冷眼瞥见岑肆的模样,清楚他心里在盘算什么,只想骂他做梦。
她绝不会让岑家人得道升天。她求陛下接回母亲,为的就是要弹压不知天高地厚的岑家人。
少顷,车队停下,内官首先上前行礼,然后宣读了圣旨。
众人皆震惊不已。
大长公主虽然离开仕焦多年,但在出嫁前已有御赐府邸,然而,陛下的旨意却是让大长公主住进宫里。
这其中的差别,着实耐人寻味。
“殿下,奴婢见辰锦郡主夫妇也亲自来迎您了!您真是好福气!”内官笑得一团和气,“奴婢便在这里等,殿下不妨先同佳女贤婿寒暄一二,再同奴婢进宫也不迟。”
大长公主含笑颔首,算是接受了内官的好意。
这边,郡主已由方才骑马的少年搀扶着走近,而她的丈夫却仿佛是个外人,尴尬地落后了几步。
郡主眼中含泪,向大长公主跪地叩首。
“女儿不孝!未能侍奉父母膝下,连父亲最后一面都未得见!请母亲责罚!”
郡主一跪,身边的人也都跟着跪了下来。
大长公主一阵心痛,虽然女儿的青丝间已隐约可见丝缕白发,但在她眼中,女儿还是那个骄矜却不失可爱的孩子。
“快起来!”大长公主扶起女儿,心疼地摸着她消瘦的脸,“我罚你作甚?你给我送去两个那么乖的外孙女,我欢喜都来不及!”
说起女儿,郡主四下环顾,却未发现两个女儿的踪迹。
1.帐内府:王府官署,掌府事,领校尉、旅帅、队正、队副及帐内亲兵,侍卫陪从。
2.邑司:管理公主事务的机构或供职于这一机构的官吏。
———
关于公主府官吏和下人的数量参考《唐六典》卷二十九《诸王府公主邑司》,根据情节有所缩减。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