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张氏却继续抹眼泪。
“她年纪小,干活少,东家说一天最多十个铜板,做小半个月,也能有一百多个,带着当嫁妆,也好过过去就被人嫌弃啊。”
果然,听到一百多铜板,婆婆顿时就心动了,那三弟妹更是两眼放光。
“娘,大嫂爱女心切,就让她带着大妮去呗,不是说长工包吃包住吗,能赚钱,还省得吃家里粮食。”
三媳妇眼冒金光,要是大妮去了,又是一百多个铜板呢。
至于最后会不会当成她的嫁妆,还不是婆婆一句话的事儿?
果然,一向听三媳妇话的婆婆立刻就点头了:“行吧,明天早点出去,把几个孩子都带上,两个小的也能干活呢。”
杨张氏强忍着心中欢喜,悲切的点头:“娘,那我先去把大妮带到我房里,明天早上跟我一起走。”
“去吧去吧,对了,早点走,赶上东家早饭才好呢。”
那样就省得在家里吃饭了,四个人,就是一人一口,也是四口粮食呢。
看着婆婆和三弟妹在那边数钱,杨张氏偷偷松了一口气。
不管怎么说,今晚这算是过去了,等明天带着孩子们离开了就好。
随即她去牛棚走了一趟,抱着一捆稻草回来,因为走得是屋檐下的阴影处,三弟妹出来时瞧见了,也只以为她抱的是大妮。
这倒不是刘老爷出的主意,毕竟刘老爷也不会料到,她回来时女儿没睡,被她带进自己房间了。
刚进屋,床上吃完馒头的大妮连忙翻了起来,想到娘亲提醒自己不要说话,又连忙捂住嘴巴。
杨张氏把稻草扔到床底,然后锁上门,躺在床上,终于松了一两口气。
伸手抱住女儿,忍不住激动流泪。
太好了,今天这一步走完,她女儿就算是脱离苦海一大半了。
刘老爷果然料事如神,只是听她说了婆婆和三弟妹的性子,就知道她们会有什么反应,还给她说了要怎么解围。
大妮抱住杨张氏的脖子:“娘,我不想嫁人,他们说那个人凶得很,天天打人。”
杨张氏的眼泪就跟开了闸的水渠,却还是安慰女儿。
“大妮放心,娘有办法,但是现在不能说,我们悄悄地,明天带着弟弟一起走。”
大妮不知道娘说的什么意思,但还是用力点点头。
母女俩说的很小心,生怕被人听到。
说了会儿,杨张氏就让大妮睡觉,明天早点出发。
两个儿子跟三叔家的堂弟们在一个屋子,这会儿呼呼大睡,还什么都不知道呢。
第二天天还没亮,杨张氏就起来收拾东西了,把儿女们的衣服收拾一个包袱,也没多少,还剩下两个馒头,也塞在了衣服中间。
随后把三个孩子叫起来,还特意去给公婆打了招呼,然后才带着孩子们,光明正大的出门去。
“娘,我们这是去哪儿啊。”
问的是最小的石头,五岁多了。
杨张氏三个孩子,大妮刚满十二岁,磊子九岁,石头是老三。
三个孩子都是瘦骨嶙峋的,这会儿没吃早饭,就跟着娘亲走了很远的路,一个个都是揉着肚子,但却没有说什么。
杨张氏四下看了看,见没有人,这才拉着几个孩子到了路边。
“我们去一个能吃饱饭的地方,娘待会儿有话给你们说,你们要按照娘说的做,而且不能告诉你们爹。”
杨张氏把两个玉米馒头拿出来,已经硬邦邦的了,但是三个孩子依旧还是惊呼出声。
“馒头!”
杨张氏笑笑,把馒头分成四份。
“我们一边吃东西一边赶路,要走快点了,不然时间来不及了。”
她给自己也留了一小块馒头,不吃点东西,肚子太饿,人也受不住。
三个孩子这会儿也不管究竟去哪了,只顾着吃馒头,然后跟着娘亲一起走。
路上,杨张氏给三个孩子仔细交代了一番,孩子们都很担心,但是见娘说的认真,便强忍着心里的慌乱,认真点头,表示自己一定听话。
如此,一直到香木村时,天已经大亮的,陆陆续续有人进出,有些还是昨天在姜家干活,杨张氏也见过的。
深吸一口气,杨张氏看向三个孩子:“娘刚才说的,你们都记下了吗?”
“记下了。”
“好,我们走吧,以后你们怎么样,就看今天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