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他们刚去京都那一两年这种事确实时有发生,那时赵明新也是初入官场,每天便是无事也不敢随意离开,总是下值了匆匆去郡王府送一趟信,问候一声才回府。
二人交往从不避人,也没甚好避人的。
后来沈南珣回京了,赵明新也多少算站稳了脚跟,苏州再去了给陆风禾的信,赵明新要么无事时抽空走一趟,要么就早朝散朝了请沈南珣代为转交。
黄文珊梗着脖子,“谁知道你们借着送信,表哥表妹的都干些什么。”
“黄氏,慎言!”这是赵大太太说的,这种话传出去了空穴也要来风的。
陆风禾真的觉得有些好笑,黄文珊是不是觉得谁都是她,只要给个机会就能顺杆子往上爬。
“婆母你也别急,我做这事与你也是有关系的。”
赵大太太瞪大眼睛,与自己何干?他们去京都以后顺利有了后,她便再也没过问过小夫妻之间的事,怎么还攀扯上了自己?
“若不是你当年有意结亲,我也不至于记挂这事这样久。”
“你怕不是脑子不清爽了,莫说二郎,就是大郎成婚之前我也想看了好几家的姑娘,怎么?男未婚女未嫁我相看相看有些心思还不成了?”
这确实是,这年头多是父母之命,能在婚前就认识结婚对象的不多,多是父母相看了,觉得合适,再让子女寻机会接触接触,若是也看对了眼便请媒婆提亲。
谁家在定下之前不相看三五个,自己挑选别人,别人也挑选自己家孩子,只要不当着孩子的面戳破这事,这事就算不得个事,便是那请了官媒上门被拒了的,也不是没有。
赵大太太也只是动了这个心思,与小姑子提了一嘴,小姑子敷衍着说这是还得看陆家两位老人的意思,这其实就是委宛地拒绝了,自己在屋里与夫君说一下也不行?
陆三爷冷哼一声,“我都不知道的事值当你这样做文章?”
这事陆三爷真的不知道,赵大太太同赵氏说了之后,赵氏直接同陆老太太提了。
当时陆风禾已经找陆老太太露过心思,想嫁沈南珣,况且,这孩子再嫁回媳妇娘家,会让人觉得是不是赵氏在陆家受了委屈,所以才想让自己女儿嫁回娘家去。
这姑舅结亲,虽然两家都不差,但怎么都会有换亲的嫌疑,陆老太太当时便拒绝了赵氏,让赵氏不要再提。
既然长辈都拒了,赵氏便也没有再同陆三爷说,反正不可能的事,何必多嘴平白添一桩官司。
赵氏这事是要说一说的,“当时大嫂子过来与我说了,我下晌去母亲那边,便问了母亲的意思,母亲不同意,说禾娘的婚事她同父亲有计较,我便也未再与你说。”
陆三爷都不知晓,若是不解释,赵大太太指不定还觉得小姑子敷衍她呢。
有了这一番解释,赵大太太心里刚刚升起的一点点不痛快也便没了,确实后来禾娘嫁的比自己家好,虽然现在说要和离,但……也还没离不是?
赵老爷子不想听这些陈年官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