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至九月,紫禁城中的银杏树树叶透着阳光变成金黄色,映衬着琉璃瓦厚重的黄色,这片黄色明媚而灿烂,如同无数把小扇子不停在风中扇动,让这宫城于庄重严谨之外多了分生动绚丽。
时不我待,乾隆皇帝宣和珅秘密议论拟定传位诏书之事:“朕当初许下过愿望,如今到了兑现的时候。朕二十五岁继位,曾对天发誓,如果能够在位六十年,就一定自行传位给皇太子,现在我在位已将满六十年,不敢食言。”
沉痛的往事再度浮上心头,乾隆皇帝曾经三立太子,只是灾难总是和这些关联上太子之位的皇子相伴随,每次立完太子总是伴随着令人扼腕的事故,二皇子永琏九岁夭折,七皇子永琮两岁病逝,皇长子永璜二十一岁时不幸夭折。如此这般,皇太子之位竟成了一个诅咒,乾隆心生恐惧,不再立储,大臣们也不敢提及此事,为此皇太子的位置已空了数年,现在他已年界八十,皇太子一位不能再空虚,而人选也只余八皇子、十三皇子和十五皇子三个人选。
乾隆缓缓说道:“朕需要选一个能承继大统,保大清万世基业的守成之君,寻寻觅觅多年未落定,而今不得不作决断。永璇轻佻浮躁,虽屡加训斥也无可挽救,朕对他死了心,不寄与任何希望。永瑆又胸无大志,骄逸自安,汉人习气颇重,唯有永琰,虽然资质不够聪颖,但刻苦勤勉,聪明力学,刚明有戒。”
和珅道:“十五阿哥长于禁中,对民情不甚知之,奴才以为不可操之过急。“
“朕原来也这样以为,可是从他这段日子的表现来看,朕发觉他有一颗醇厚的爱民之心,民为立国之本,有此心便难能可贵。”
“十五阿哥看上去似乎无过人之处。”
“一个一无所长的人,总好过一个锋芒毕露的人。”
乾隆望向窗外:“人生不满百,常怀千岁忧。大清朝自创立至今已传承五代,打下江山是一回事,而守护好江山是另一回事,大清现在需要的是一个能够守住基业的人,永琰,是最佳人选。朕,该考虑退位了。”
和珅痛哭流涕,百般挽留道:“皇上,此事万万要慎重考虑,犬马尚知恋主,难道奴才不如犬马么?奴才愿跟您一辈子,您在臣的心中是唯一的皇帝,不管谁继任都不及您万分之一,何况皇上尚年富力强,大清朝的大好江山,万千臣民都还仰仗着皇上呢。”
乾隆叹了口气:“不要说这种负气的话,不管谁当皇帝,爱卿都当尽力辅佐。”
“皇上教育的极是,只是奴才万分不舍。”
和珅还想说些什么,乾隆挥了挥手:“朕意已决。”随后遵守家法,写下立储谕旨,封于匣中,放在乾清宫”正大光明“匾额后面,沉思片刻道:“九月三日朕即宣布永琰为太子,承接嗣位;如他一时难以处理朝政,便由朕随时训政。”
乾隆的话说得虽然还有回旋余地,和珅心里却如倒了调味瓶一样五味杂陈,心里的算盘七上八下地拨拉着,虽然他现在权力很大,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俨然是“二皇帝”。新皇登基,他这二皇帝的地位往哪里放呢?和珅伺候乾隆已经很多年,他苦心经营多年的朝廷势力如果皇帝易主,也会受到影响。御史庆桂的弹劾虽然没能动摇他的地位,也令他心生警醒,如果不能改变乾隆皇帝的心意,就要争取下一任皇帝的信任,前景尚未明朗,小心方能驶得万年船,想到这里,和珅觉得有必要提前拜见嘉亲王。
和珅出得宫来回府,恰逢刘全匆匆来禀道:“大人,我又看见在崇文门烧车的主了,这家伙现正在桃院中抱着魁逍遥,要不要立即派人去把他抓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