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人嗡嗡嗡地议论一会儿,就有很多人掏钱。
跟来的乡民们捕鸭很有经验,用网兜一兜,装进笼子。
也有鸭子不肯乖乖就擒,扑拉拉地从人们头顶上飞过,惹得很多人尖叫起来。
墨笺他们飞起来捉鸭子,场上又响起了欢呼声和喝彩声,热闹非凡。
两千只鸭子在码头上就被卖光了。接下来是一千鸭苗,每只只要五文钱。鸭苗也销售一空。
忙了一通的乡民都呆愣在那儿。
这生意太好做了,京城的人就跟鸭子不要钱似的。
他们长见识了,几千只鸭的大生意呢,回家可以好好说道几天了。
皇帝听着汇报,咬了咬牙。
中书令又被喊了过来。
“把鸭子卖到京城,谁的主意?说实话。”皇帝面容严肃。
中书令不假思索:“昌平乡君养了很多鸭子。”
“她这么喜欢养鸭?”
“对啊,她喜欢吃鸭肉吃鸭蛋,现在昌平乡的鸭子加起来已经正式突破了一万只!”中书令说得豪气干云。
“要吃一万只鸭?说重点。”
“重点就是吃啊,开鸭肉餐馆,腌咸鸭蛋,就是蛋黄酥里的那种。最重要的是,鸭子吃蝗虫非常厉害,一个村上只要有很多鸭子,蝗灾就不会成为灭顶之灾。”
皇帝沉默不语。
蝗灾,多么惨痛的经历。
皇帝指了指笔墨:“把灭蝗办法都写下来。”
中书令拿起笔,洋洋洒洒写了两张纸。
皇帝细细地看着。
“所以,蝗虫应该灭,可以灭?”他看着中书令。
“危害庄稼的害虫就该灭,哪有什么天罚之说。不过是蝗虫数量庞大,啃食速度实在太快,百姓们一时应对不了,才对蝗虫心怀恐惧。”
皇帝不得不服:“如果直接叫人养鸭,百姓不明所以,未必乐意。现在你们的蛋黄酥火了,养鸭就成了好生意,真是精妙啊。”
一颗蛋黄酥竟然推动了养鸭大业。
皇帝盯着中书令:“你这老头,究竟是何等福气,竟有这么出色的儿媳妇。”
“那都是为圣上为百姓做的。”中书令深深行了一礼,“她在昌平乡的桩桩件件,都是为了百姓丰衣足食,读书明理。”
皇帝又沉默了。
第二天早朝,皇帝表彰了两件事:太傅大人制出了白;陈帆的养鸭大业和灭蝗办法。
太傅已经是太傅了,赏点钱财就好。那昌平乡君赏什么?
尚书令站了出来:“那昌平乡虽然只是乡,面积却不算小,升为县也是可以的,面积小一点的县。”
“那乡君升为县君,还是县主?”户部尚书提问。
“县君即可。”尚书令说。
工部尚书祁良宇反对:“灭蝗之法只是在纸上,并未形成功绩,晋级不合适。推动养鸭大业她是收了钱的,无需奖赏。”
尚书令摇了摇头:“给你两千贯钱,去推广养鸭,你能办成这样子吗?”
祁良宇无言以对。
“养鸭费了大量的钱和精力,卖钱是应当的。总不能因为鸭子卖到了钱,推广养鸭的功劳就没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