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不全亦慌了神,一心只想救傻蛋,却不曾细想过,“尚书堂”的确不象是一家医馆该有的名字。
如果真如摇铃所说,玉大夫只是个沽名钓誉之辈,那傻蛋还有活命的希望吗?
“姑娘不懂就休得胡言乱语。”路人甲嗔怪道。
路人乙则笑道:“姑娘还别说,这医馆还真与尚书大人有关。”
原来尚书堂本名叫济世堂,据说乃福宁州名医,百年传家至现在已是第四代,十年前由现如今的当家玉知慎迁至京城来,其医术高超妙手回春自不必说,为人还极是谦和,在同行中口碑极好,老百姓都称他“玉先生”。
三年前,京中显贵家的一名福宁籍小妾失踪,有人见她进了济世堂,但没见她出门,显贵非说被玉知慎诱拐后杀害了,于是报官。
玉知慎当即被下到狱中,济世堂也被封了。
礼部尚书王云郾大人曾请玉知慎看过病,对他的为人赞赏有加,因而出面斡旋,最终还玉知慎清白。
玉知慎感念王尚书的恩情,医馆重新开业改名“尚书堂”,并敬奉各种珍贵药材以谢王尚书救命之恩。
结果,王尚书亲自将所有礼品全部退了回来,并亲手题匾“尚书堂”三字,叮嘱玉知慎将所受之恩回馈百姓。
玉知慎当即发誓,将无偿救治贫困百姓,但有难处,不收毫厘。
从那以后,百姓提起尚书堂,必说王尚书,提起王尚书,也必然少不了尚书堂。
“玉先生是好人,王尚书更是刚正不阿,两袖清风,体恤黎民的好官。没有王尚书,就没有如今的尚书堂呐。”百姓皆如此说。
“果真?”摇铃听得一愣一愣的,“不用银子治病?”
“原来是玉神医的后人,傻蛋有希望了。”顾不全暗自庆幸,“尚书是不是好尚书不知道,只要大夫是好大夫就行。”
玉神医在福宁州家喻户晓,十年前突遭横祸,一家人都葬身火海,记得当时师父还为此叹息了许久。
却不知竟还独留一活口,神医后继有人,也算是不幸中的万幸。
当顾不全咬着牙拼尽全力将凌岸拉到尚书堂的门前,便再也坚持不住扑倒在地,幸得周遭众人七手八脚地将她抬了进去。
耳边嘈杂却听不到声音,眼前纷乱却看不清人影,但她的心依然很明白,喃喃地唤着:“傻蛋,傻蛋……”
“大夫,救命呐。”摇铃哭声震天,一个傻蛋已经够呛,顾不全再倒下,她完全是六神无主。
“安静。”尚书堂的小徒弟出声制止,摇铃这才捂住了嘴。
“稍安勿躁,并无大碍。”玉知慎笑了笑说道。
玉知慎三十多岁的年纪,面相看起来比小徒弟和善得多,只见他将几枚银针在火上捻了捻,一枚一枚地往顾不全头上扎。
这让摇铃想起当初扎死巧儿姑娘以及太常老爷的毒针,吓得浑身一哆嗦。
这是进了魔窟了?
玉先生施完针,便让小徒弟去厨下端碗姜汤来。
顾不全是因为连日劳累又浇了雨,身体承受不住才倒下的,玉先生给她扎了几针,不多会儿功夫便缓过气来,一碗热呼呼的姜汤灌了下去,眼前立即变得清晰起来。
“傻蛋。”顾不全清醒来便央求,“救救傻蛋。”
“呃……还有一位?”
适才众人都忙着看玉先生救治顾不全,直到此时才发觉,门外的板车上还躺着一个昏迷不醒的人。
“大头陈,快把人弄进来。”玉先生吩咐道。
小徒弟姓陈,头大,恰好有一味草药名唤“大头陈”,于是师兄们都这么唤他,久而久之玉先生也就跟着这么叫了。
大头陈上前去先捏了一把凌岸的脉搏,瞬间面色大变,发出一声惊呼。
“这不是死人吗?”
顾不全手上的姜汤碗“当”地一声掉落在地,砸得粉碎,仿如她心碎的声音。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