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6章 鲍信
兖州东郡,濮阳城,太守府。
曹操看着风尘仆仆的鲍信,急忙上前,挽住了鲍信的手臂, 关心的说道:“允诚,你一路急行,身子肯定已经非常疲惫了。”
“我这就派人,去为你准备热水、宴席。到了晚上,咱们再抵足长谈!”
鲍信却是急忙说道:“曹东郡好意,我心中如何不知?然而现今,昌邑被贼兵围困, 刘使君危在旦夕。还请曹东郡早日发兵救援!”
曹操听到鲍信的话,却是皱起了眉头,说道:“允诚,非我不愿前去救援昌邑。奈何贼兵势大,东郡兵微将寡,难以抵挡。”
“况且陈文昭陈兵壶关,虎视兖州。我若派兵,唯恐东郡有失啊!本初曾经也作书与我,让我不要阻拦黄巾军,从兖州借路。”
“若是贸然发兵昌邑,不仅得罪了陈文昭与袁本初,还不见得能够救援昌邑。而且稍有不慎,就会失去东郡这等根基!”
鲍信闻言,只是不语。少年时期,曹操就与鲍信交好。
曹操这样对他说话, 也是推心置腹, 鲍信自己, 也不是不知进退之人。
想了一下,鲍信终究是叹了一口气, 说道:“孟德之困境, 我何尝不知?但是现在,我蒙刘使君重托,前来求援。”
“若是孟德也不发兵,昌邑城必定会被黄巾军所破啊!”
曹操听到鲍信喊他孟德,不怒反喜。他与鲍信自**好,方才鲍信喊他曹东郡,已经有些见外了。
听到‘孟德’二字,曹操反而想起了,以前与鲍信交好的日子。
对与鲍信的才能,曹操早已知晓。鲍信此人,勇武果敢,并且目光长远,是个大将之才。
当初董卓进京,立足未稳之时,鲍信就向袁绍建议:“卓拥强兵,有异志,今不早图,将为所制;及其初至疲劳,袭之可擒也。”
那个时候的董卓,只带领了几千兵马进京,实力不算强大。若是袁绍听从鲍信之言,偷袭董卓,必定可以大破西凉军。
但是袁绍为人优柔寡断,并且他惧怕董卓的声威,所以没有采纳鲍信的计策。
鲍信见袁绍不是成事之人,而且知道若是继续留在洛阳,日后必被董卓所害。
所以,鲍信就引军还乡里。而后招募步卒二万人,骑兵七百,辎重五千余乘,开始筹备讨伐董卓。
果不出鲍信所料,董卓手下的其余兵马赶到洛阳,并且收编了西园八校,斩杀丁原以后,就开始独断朝纲,废立天子。
那个时候,袁绍却是悔之莫及。后来讨董开始,鲍信举兵呼应,与刘岱一同前往讨伐董卓。
当时诸侯讨董,光是兖州就有四路诸侯。他们分别是兖州刺史刘岱、陈留太守张邈、东郡太守桥瑁、济北相鲍信。
刘岱虽然身为兖州刺史,有监察兖州郡县官吏的资格。但是桥瑁素来与他不和,并且兖州人杰地灵,豪杰并起。
所以,当时刘岱怒而诛杀桥瑁,尽降其众,未尝没有震慑其余兖州诸侯的意思。鲍信身为济北相,自然就归属刘岱管辖。
历史上刘岱被青州黄巾所杀,当时天下诸侯,袁绍势力最盛,豪杰大多都前去投奔袁绍。
鲍信却对只拥有一郡之地的曹操说:“夫略不世出,能总英雄以拨乱反正者,君也。苟非其人,虽强必毙。君殆天之所启!”
而后,鲍信就投奔曹操,引曹操取兖州。后来为了保护曹操,不幸战死。
鲍信不管是在洛阳,劝谏袁绍诛董卓;还是在曹操弱小的时候,就看中了曹操,认为他比袁绍更有前途。都可以看出,鲍信此人的不凡。
奈何鲍信,尚未在乱世展示出自己的才华,就战死沙场,真是令人叹息。
曹操知道鲍信,不是一个有野心的人,一直想要将其招揽至麾下。奈何鲍信、曹操,名义上都要归刘岱节制。
所以,曹操也不好挖刘岱墙角。
现在既然知道刘岱必死,曹操自然又起了招揽鲍信的心思。
曹操对鲍信说道:“桥公诈作三公书信,才使得讨董师出有名。刘岱不顾盟友情义,擅杀桥公,才有今日之祸。”
“并州陈文昭,深受桥氏父子大恩,又岂会不为桥公报仇?”
“如今以典韦之勇武,陈宫之智谋,更兼张燕、管亥身为爪牙。就算我现在发兵救援昌邑,恐怕也已经晚了啊。”
鲍信闻言,默然不语。良久之后,才叹息道:“孟德所言,我又岂会不知?”
说到这里,他摇了摇头,重重叹了一口气,不再说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