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市干活的生意,他们也在管,只是少有心思了;多是将心思放在公司管理、开拓业务上,之前干的那些都是小打小闹了。
“来,坐下,我去厨房看看有没有吃的。”两人下楼后,严如山将人安置在沙发上。
“换一种鱼试试?”严如山道:“银鲳鱼、鲻鱼、黑鱼、沙尖鱼、鲶鱼,最近下面进的货只有这几种;有没有想吃的?要是没有,我让人多注意着再进一些其他鱼类回来。”
“果汁有的,在那边蒸笼里温着,您端去给钟同志吧。”田尚国直切主题,与郝南的问候不同,他习惯了简言。
可想见当时那种场面,钟毓秀摇头轻笑,从严如山嘴里了解到了更多他们小时候的趣事。
“多吃鱼对你对孩子都好,乖,是不是吃腻了?”他的媳妇爱吃,若是对一样东西生了抗拒心,多半是腻味儿了。
“做了两年了,他们有经验;这些鱼在北方不常见,卖的贵,赚头很大。”物以稀为贵,往往缺少的东西,才是人们稀罕的东西。
一个小时后,严如山带回一筐子鱼,不仅有钟毓秀点名要的沙尖鱼、鲶鱼、银鲳鱼,还有鲫鱼、多春鱼。
“又做了鱼呀?”
有点夸张!
规模一旦拉起来,就不可能轻易脱手。
“应该有,我去给你端来。”说完疾步往厨房去,走进厨房,严如山见郝南和田尚国在帮忙,便问道:“郝同志,田同志,可有备果汁点心?”
钟毓秀咂舌,“不用这样吧。”
钟毓秀乖乖巧巧的点头,“这几日,天天有鱼,能不吃腻吗?”
“那行,给你放着,想吃就拿。”也不用送进厨房了。
运送鱼最怕鱼死,成了死鱼那就不新鲜了;路途中,鱼格外脆弱,往往死伤大半。
“好,那我出去一下,多弄点沙尖鱼回来。”再看看有没有其他的吃食,孕妇口味刁钻,毓秀这样这样算是好的了;但他不想让毓秀受委屈,别人有的她也要有。
严如山走到灶台前,揭开蒸笼,里面稳了一个陶瓷大碗的果汁;果汁旁边是小点心、和馒头包子、银耳羹和粥,他选了几样端出去。
“成,你路上慢点儿。”
“我不饿,不用吃,这些都是给你准备的。”严如山淡淡摇头,眼底的笑意更为浓郁,“若是不够,我再给你端。”
怎一个美味了得。
“好的,多谢。”
经济提升,允许个体户的存在,大家逐渐迈入小康进入富人行列;吃点儿鱼什么的,完全不是事儿。
严如山等人就是抓住了大众心理,才敢运送旁人不敢弄来的东西回来卖;卖的人少,意味着独家生意,没有货比三家的机会,卖多贵都是他们定价说了算。
“总共运了八千多斤回来,现在还剩下一千多斤。”
“上京买得起的人不少,应该很快就能卖出去了。”钟毓秀想的通透,如沙尖鱼和多春鱼等鱼类,不是天天能见;能买到第一次,第二次不一定能买到。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