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册不算太厚,看起来确实是一本游记。记载了传教士在京城和游历江宁、苏州,蒙古的见闻,包含了衣食住行的各方面。
文字描述和图片各占了一半的篇幅,甚至还有一些地方,用了剪贴报。
贴的就是作者写游记当日最新发布的《民报》。
科希洛夫一开始只觉得新奇,越看却越是心惊。
传教士看到,在中国,只要勤劳种地,基本就不会饿肚子。
尤其是在江南,哪怕是租的地,交了粮之后还能养活一家人,甚至还能攒些银两给孩子去读书。
除了种地,老百姓还可以选择到工厂里打工,也可以赚到一些银钱,男人可以去砖瓦厂、化工厂,女人也可以去纺织厂、制药厂。
此外,中国的船很大,能运送很多货物,还能开得飞快。
他们的马车也很大,甚至最近还造出了不用马不用驴,用机器就能拉着跑的“马车”。
甚至在福州和广州,对外的贸易很兴盛,海关有时候甚至是昼夜不休的。
即便近来关税增加了,但能购买的货物却也更丰富了,价格也更透明。
往来的各国商人依旧是络绎不绝,甚至比原先更多。
传教士写道:
“大型海船排着队等着海关清关,各色旗子飘在海上,连成了一片海上营地。”
读到这里,科希洛夫简直倒吸一口气。
这……
他现在相信刚才那位怡亲王说的话了。
工厂、科技学校、报纸、海船、海上贸易……
彼得皇帝陛下是势必会被这本书上描写的内容吸引住的!
这简直就是照着他最向往的景象描写的!
之所以对瑞典宣战,一打十来年,执意要攻下瑞典,主要就是为了得到波罗的海上的出海口,发展海上贸易。
科希洛夫稍稍舒了口气。他总觉得这一趟出来处处都不顺。
却又没有倒霉得很彻底,偏偏总是能卡在一个让他能够接受的边缘。
就像是有人精准设计过似的。
他烦躁地拍了一下桌子,想跟副官聊聊,一转头才想起来副官早就被带下去治伤了。
左看右看,身边也只有几个侍卫和随从,到底是叹了口气:
“算了!收拾东西,我们这就启程,尽早赶回去向彼得陛下当面汇报!”
养心殿。
池夏翻着中文版的《中国风物志》自我欣赏,一边看雍正:“您这个剪贴报的主意就很灵性!”
显得特别真实!
就算前面的内容描述“略有夸大”,配上这每天都发行的官方报纸,可信度就大大提升了。
根本不怕彼得一世不上钩!
雍正听着这话都不觉得是真心夸奖,无奈地收缴了她的书册:“你怎么还在这儿?今日内外命妇朝拜太后,你不是也要去看着么?”
风物志,又名,《池夏忽悠宝典》哈哈哈哈。
晚安,明天见!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