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困局
陇州下辖扶风,天水,安定三个郡,每个郡又下辖三个县,十几个乡,两万余户。
此次蝗灾从北向南总共波及了六十余个郡县,灾情影响了上千万的百姓。
其范围之广,造成的损失之大,可谓是十年来之最。
陇州也无例外,三分之二的百姓今年注定颗粒无收,数以万计的家庭面临流离失所。
李渊上任之初就遇见这么个大麻烦,也是十分头疼。几日来,与州府的通守,州牧等人天天商讨,最后想出的方法无非还是上奏天子,请求拨款赈灾的老法子。
可如今天下处处都闹灾情,蝗灾,旱灾还有南方的水灾,就算折子递了上去,想来也是跟众多的请赈折子混在一起。
隋文帝每天看到成堆的折子也是焦头烂额,哪里会有心情关注到他们这个小小的扶风郡呢?
可若是不靠朝廷额救济,仅靠自己那就更是无从谈起了。
李渊起初本想要开仓发粮,救济百姓,却发现州府的粮仓内粮食所剩无几。
一问之下,原来是去年秋收的粮食大多在去年入冬前就上缴了国库,如今剩下的这些还是州牧大人一直以来省吃俭用存下来,留着救急的。
库银倒是不少,可如今这市面上的粮食价格越来越高。
一看之下,原来是打算呈递给皇上的奏折,内容虽然还是灾重,哭穷,请求拨款这老三样,但是言辞恳切,字字句句发自肺腑,读完倒也令人动容。
“陇州治下三郡其实倒算不错,关中平原,本就土地肥沃,气候适宜,本地的百姓也多世居于此。每年的粮食虽然比不得南方粮仓,但也都有盈余。只是去年是官员大考之年,上任刺史将去年的收成都上缴了国库,换了他的前程。如今整个州府的粮食也就够坚持十天左右了。”李渊说道。
长生小心的把碗放好,爬上桌边的椅子,伸头看李渊在写什么。
心情不错的他,得意的问道:“你觉得为父这篇奏章写得如何?”
心里升起一丝希望,试探的问道:“那你觉得如何是好?”
李渊一口气写完,自我感觉很不错,想着自己这篇心血之作,皇帝陛下看了应该会有所感动,那申请灾银的事情就又多了几分把握。
看来这些大家族是都准备大发一波国难财啊,他们的路一时半会儿怕是走不通了,长生心想。
等她再出来时,那只没受伤的手上已经端了碗热气腾腾的雪梨桂羹,慢慢向书房走去了。
长生知道父亲是说向上打通关节,想法子贿赂朝廷的巡查官员,此事牵涉到皇子,又是这种特殊时期,长生心里也不赞成这个主意。
就连一向在饭桌上虎虎生风的如意,都感觉到了周围压抑的气氛,只顾低着头一言不发的扒拉着眼前的米饭。
窦氏无助的看向长生,长生明白母亲的意思,如今也只有自己能宽慰下父亲了。
知道父亲因为蝗灾的事烦心,吃不下饭,大家一顿饭吃的也不痛快。
看到家里都开始囤积粮食了,李渊这几日是着急上火的,睡不着吃不下。
这一天夜里,李渊又借口牙疼上火,一个人背着手回书房去了。
李渊感觉长生手指按的地方凉凉的,头好像都没那么疼了,就舒服的闭上了眼睛。
说道这个,李渊气不打一处来:“哼,不说这个便罢了,一说这个我就来气。几日前,我跟你母亲就挨个拜访了窦家,屈家,宇文家……熟识的世家都跑遍了,可他们统统一个意思:‘唯陇右李家马首是瞻!’。回来再向家中族老打听,他们却说什么‘地主家也没有余粮呀’之类的屁话来搪塞我。真是狗屁不通,等过了这阵,看我不一个个的都收拾了你们。”
李渊拿起奏折来,小心地吹了吹上面的墨迹,回头就看见长生也盯着手里的奏折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