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酝酿发酵 中
这老者名叫苏威,字无畏。京兆郡武功县人,西魏度支尚书之子,大冢宰宇文护之婿。曾官拜太子少保,性情刚直不阿,颇有才能。
苏公年岁已高,本想告老还乡,但文帝惜其才,给了他个大理寺卿并鸿胪寺行走的闲职。
今日早朝他也去了,事情经过原也清楚。但他知道陆明这人夸夸其谈,好博人眼球,就由着他吹牛。
可听到有人如此诋毁长生,脾气火爆的老头子顿时忍不住了。
“这种话,是你这个读书人能随便说的么?”
这高梓然曾跟随老者学习过数月的《礼记》,算是他半个学生,印象中从未见他发过脾气,顿时吓得低头拱手,“苏、苏老……”
苏老是儒学大家,背景深厚,虽然朝中弟子不多,但名声可是响当当的。他这话一出,当真掷地有声。
见众人沉默不语,苏老放下毛笔站起身来,望着高梓然问道,“若是一位文学大家或是当朝耆老答出此对,你会如何?”
此话一出,高梓然已明白对方意思了,身子微微一震,结巴的躬身行礼:“弟子……弟子,自然……自然是不会怀疑。”
无数帝王将相,名人志士不惜性命的改变时局,搅动天下风云不也为了流芳百世么?
此册一经印发,传播的不仅是几句对联,还有朝堂的轶事,读书人的看法。
一番品鉴之后,苏威又拿出最初的那张‘云台二十八将’的纸笺,放在桌上:“诸位,此刻再来观之如何?”
众人向纸上望去,看到苏老一笔一划誊写好的对联,还来不及赞叹其笔力之浑厚,笔法之老道,便被上面文字吸引住了。
古往今来,那些先贤为何要拼命著书立说,一方面是为了传播自己的思想,另一方面也是能够在历史的长卷上写下自己的名字。
他这一说就算是彻底拒绝了,陆少卿也知道自己的斤两,独自上书皇上未必肯听,若是加上苏老的面子,那可能性就大得多了。
这一个大馅饼砸下来,大家都懵了。
他的话刚说完,高梓然长身肃立:“苏老刚才的一席话真是当头棒喝,令弟子醍醐灌顶。说来惭愧,现在看来此人对仗工整,文采绝佳,且有急智。若让我等置于他当时之境地,多半是答不上来的。学生方才自愧不如,不自觉地起了妒忌之心,实在是大大地不该,多亏苏老的教诲才能醒悟过来。今日闻此佳话,真真是长我中华大国的志气,灭他倭奴小国的威风。由此之后,我辈更该奋发图强,尽忠报国才是。”
陆明把东西放在怀中收好,哼了一声,不屑的说道:“我平素虽小气,可哪是如此不分轻重之人!听闻诸位刚才的议论,我突然有个想法:明日早朝启奏陛下,将这几副对联刊印出来,装订成册,分发到各州学府,让天下读书人都能知道这段轶事。以鼓励他们的向学之心。”
众人尚在扼腕叹息之际,苏老则思虑深远。
后面两者经过艺术工作者们的加工制作后,可比几句干巴巴的对联要有趣多了。
文人学者或许会对对联大加研究,感叹其结构精妙,文采绝伦。百姓则更关心奇闻异事,这些再经过他们的口耳相传又不知会变成什么模样。
他这一番话说完,威老捋着胡须道:“坦诚以待,克己复礼。君子也!读书人便当如此。”
众人听后纷纷赞好,苏威也在角落中,遥举茶杯致意,不管此刻陆明想要刮起这股东风,是为了私心还是公义,对天下读书人来说,这都是件大大的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