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善一从慈溪殿出来,冯益就觉着哪里不对。平日里给太后请安,冯益都是要在里屋陪侍着的,太后也从没说过什么。偏今日,早早地打发净荷出来传旨说只让公主一人入内,生生地把一群丫鬟太监挡在了外面。冯益眼巴巴地在外面从辰时侯到了午时,好不容易等着静善出来了,挺着笑脸儿迎上去,却连句吩咐都没落下,只得陪着小心,不远不近地跟在她身后,径直回了福延殿。
“公公。”
静善行至福延殿正门处,忽地立在了原地。抬着头、怔怔地盯着高高的门楣。
“公公可信命数?”
冯益往前凑了几步,哈着腰笑道:“公主怎么想起问这个了?”
“今日母后说..说她大限将至,却放心不下我,想在走前为我寻得一个归宿....”
这话没头没脑的说出来,冯益倒不知从哪问起,愣了半晌才道:“这太后虽说小病不断,可总也不是什么急症大碍。好好的,怎么就想起来交代后事了呢?”
“母后前几日心头忽有所感,求了云安师太给算了寿数....师太说,不出今年,便得解脱。”
“咳...老奴当是什么呢。寿数是天机,哪能轻易被人算出来呢。师太纵然佛法精深,这事儿上也不一定拿得准。公主不必挂心。”
“你不知。云安师太俗家姓邵,是仁宗朝邵雍的近亲。她未满二十之时,便已尽得邵子皇极数之正传,可算生死,可知天命。四十年来卜算只错过一次.....”
“公主您瞧,这不还错过一次吗。只不知是错在什么人身上了。”
静善听了便不再作声。她当然知道是错在了谁的身上。她七岁那年第一次见云安时,便被她算出‘半路皈依,终老乾明。’,可如今乾明庵已形同虚设,她自己也早不是无名小尼,即使事情败露,她也断不会死在乾明庵,可见此卦不准。
她暗暗安慰着自己,移步进了院内,本想直接回正房,却正巧瞥见东厢房的门关得紧紧的,门口一个丫鬟都没有。静善走到东厢门前,拽了拽门上挂着的铜锁,皱着眉头道:“大白天的,用得上这东西?荣德姐姐去哪了?跟她的丫鬟呢?”
冯益心里也纳闷儿,正不知怎么回话,就瞧不知打哪跑来个白白净净的丫头,气喘吁吁地跑到近前儿,见了礼,回道:“请公主安。奴婢墨兰,是昨儿才进东厢房服侍的。”
静善略打量了一下,便道:“我皇姐人呢?”
“一大早去了政和殿,说是要见什么故人。东厢房的丫鬟总共就七个,长公主带去了六个。奴婢来的晚,长公主留奴婢看家。”
静善听了就知这丫头也是云里雾里,便也没再细问,只笑道:“有人看家还挂这么个沉甸甸的铜锁,也不知皇姐屋里都藏了些什么好东西。”
“正是说呢。奴婢也劝过主子挂这东西不妥。一来我们借居在福延殿,是客。哪有做客的给主人家的屋子上锁的道理;二来福延殿井然有序,丫鬟太监们也亲近和睦,断不是人多手杂之处。就是再精贵的东西放在屋里,也不用怕哪个吃了熊心豹子胆的顺去。更何况主子刚进宫,连随身之物都不齐全,就更不用学这些小家子气,大白天巴巴儿的把门锁上了。唉..只是奴婢人微言轻,到底还是没劝住。”
一席话说出来既识大体又暗有所指,静善禁不住留心多打量了几眼。
“你是叫墨兰对吧。”
“回公主的话,是叫墨兰。奴婢本叫采兰,数月之前就进福延殿了,跟着曦月她们都是一起来的,也都听敛容姐姐的吩咐。敛容姐姐不喜采字,给奴婢改了名字。前几日荣德公主嫌屋里下人太少,敛容姐姐便把奴婢派到东厢房的。”
不喜采字?静善默默思衬着,哪是不喜,是给主子避讳才是真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