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兴元年八月戊申,京师平城的紫宫中传来了婴儿的啼哭之声。年已十四岁的献文帝之妃李夫人生了一个皇子,冯太后心中甚喜,亲自给皇孙起名为拓跋宏。
冯太后喜得长孙,自然十分惬意。她见拓跋宏长得白白胖胖,一脸富贵相,心情格外舒畅,认为这个皇孙拓跋宏必是上天所赐,有明君之相。
时隔不久,冯太后就决定停止临朝,不听政事,把政权正式移交给初为人父的献文帝亲政,自己则退居深宫,含饴弄孙,转而担当起抚养皇孙拓跋宏的责任。
冯太后先是临朝称制,后又把皇权交还年龄还小的献文帝拓跋弘。这次交权,并不是宫中发生了权力争斗,而是和平移交。这时的北魏,在冯太后的治理下,已经重新恢复了元气,朝廷的统治也变得十分稳固。
冯太后主动自愿地把权力交还给献文帝,这件事,是冯太后一生当中的一个重大转折点。
冯太后的命运至此注定有了三场灾难,一次是她幼小时灭门之难;二是她的丈夫文成帝去世,冯太后投火**,烧伤了胳膊,导致乙浑专权;三次是主动交权于帝,从而导致一场针对她的阴谋悄-悄来临。这次对她来说,比前两次的打击,甚至更重。这成为她一生中的重要转折点,冯太后的后半生时刻铭记这个重大失误,直至她生命终结。
她难道不知道这个皇权的重要性而甘愿交权?当然不是,她久居深宫,经历那么多,当然知道权力的重要。
导致冯太后主动交权给献文帝有三个原因:一是喜欢孩子,她没生育过,当初庆幸自己没有儿子,后来立了太子,她就没有危险了,她想有孩子而不得,终生不育。她因此特别喜欢孩子。她一直把拓跋弘当亲生子一样看待。她被立为皇后,到太后,母爱一天天地滋长。
她享受母亲的快乐,现在又有更大的喜事降临,儿子献文帝拓跋弘又有了儿子拓跋宏。拓跋宏出生后一年多,被立为太子。冯太后特别喜欢拓跋宏,决定亲自抚养这个孙子,这是她自愿交权的重要原因。
第二个原因是冯太后太相信了她的儿子献文帝拓跋弘,正因为她把李贵人生的拓跋弘当作自己的亲生儿子抚养,一手带大,亲自教育,母子感情深厚。她完全相信,儿子人口善良,能力强,能当好皇帝。所以,她心甘情愿交了权力。但冯太后一生英明,偏偏在这件事上看走了眼。她并不彻底了解儿子,最后导致她第三次大难的恰恰是献文帝拓跋弘。
三是冯太后在稳定了江山后忽视了权力,她对皇权的绝对重要性,缺乏足够的认识,缺乏防范意识。她太相信儿子了,这恰恰反映了过去的蜕变背后,她仍愿意做贤妻良母,对政治不太热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