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情形,虽朝廷没有明文规定,一家之中不许同代多人出仕,但似乎各家也都有约定俗成。哪怕次子与庶子比长子优秀,也只能另谋他业……”
贺北庭如有所感般往一侧扫了一下,然后说道:“这也是宣国百年之弊,就因这嫡庶长次之别,不知让多少有本事的人报效无门。”
接着又道:“我会提请陛下加开一试,私盐科就从各家的次子以及庶子中遴选可用之才。这样,既给了各家均等的机会,也能同时吸纳到真正有用之人,还能将矛盾摁在了各家府宅之中……”
“对对,就是这个意思。”周晏清忙不迭的点头。
贺北庭看了一眼周晏清,毫不遮掩的赞颂道:“世家公子周家宴清,果然名不虚传!浅之这建言不但惠泽这一代的诸家次子与庶子,这往后的十代百代也都会因你得惠。并且能因此改良这朝中官员的庸碌之势。这可是能写进史册的大德,老帝师怕都没有这份荣光……”
周晏清一脸赧然的说道:“平素常听祖父分说这些诸家之事,听得多了才心有所感,哪里就有你说的这般了……”
贺北庭却说道:“如今朝堂上,有半数官员是科考出仕,另有半数则是蒙荫入仕,这才造成了朝中众臣不是庸碌无为,就是汲汲向利。
那些科考不中蒙荫入仕的就不说了,就说那些科考出仕的人,虽说都是凭借真才实学金榜留名,可入仕的却不见得就是量才而用。
寒门学子若不中一甲,想要出仕入朝难于登天。单是等缺就能等白了他们的头,这也就是为何明明有不少的寒门学子高中,朝堂之上却泛泛无几。
科考取仕,虽是给了天下学子公平科举的机会,可说白了他们又何曾有过真正的公平?各大书院虽然面向天下百姓招纳生员,可那高昂的束脩资费已然变相的将寒门学子拒之门外了。
他们没有大儒授业,只能跟着落第或不仕的乡间夫子研读学问。而那些世家之子的开蒙老师都要比他们学堂里授业的夫子学问还要好,他们从起点上就已输人了……
寒窗苦读十余载,好容易金榜题名,却仍然没有出头之路。常此以往,不但宣国朝堂颓败,怕是也要凉了寒门学子投效朝廷的那颗热心……”
周晏清慨然而叹,是啊,就连他想到的也只有那些诸家之中的次子和庶子,都没有想过那些天下万民中爱好读书的芸芸众生。
世家勋贵再多,若与这普天之下的芸芸众生相比,那简直就是沧海一粟啊。
慨叹过后他突然说道:“怀远,既然私盐科可以为那些世家次子和庶子加开一试,市舶司为什么就不能优先从寒门仕子中遴选呢?同时还可以在六部中设定一个朝中官员竞晋的考查制度,量才而用,因才施为,有能者晋,无为者黜……”
……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