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城小将开口道:”你去通知知府大人,京师军需司来人,他便会召见的。”
这名仆人一听竟是京师来的人,脸色一变,道:“二位在此稍后一会儿,小人这便去通报。”吴可信早就交代,军需司的事情要第一个通知他。
这名仆人没有说谎,吴可信确实已经睡着,不过这名仆人却把他叫醒,告诉吴可信京师来人了,吴可信立马让仆人邀请来人去前堂守候,并立即起身,也顾不上妻子的埋怨,穿好衣服后,便走向前堂。
当他到前堂的时候,来自京师的士兵正在前堂等候,吴可信从京师来的士兵手中拿到了军需司关于购粮的文书,迫不及待的打开观看,这购粮文书就是一本书,上面不仅有开封府的购粮数额,所有在名册之上的购粮地的购粮份额都在这上面,这也是朱由检亲自下旨办的,不仅让官员清楚自己辖区内要购买多少粮食,其余地方的购粮份额也让他们清清楚楚。
吴可信让人带着京师来的士兵下去休息。
坐在前堂中的吴可信拿着文书,一页页的仔细观看,他找到了洛阳,与开封府购粮的数额对比一下,竟然比他们少了许多,心中有些不喜。
再看看其他的地方,发现比之南方,河南境内的两处购粮地成了笑谈,两江共要大米十二万石,换做现代的衡量法,便是四千五百万斤的粮食,河南洛阳要三万石,开封府却只要一万五千石,这让吴可信十分不舒服,虽然比不了两江等地的富庶,但比之洛阳,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此时朝廷定额一万五千石担粮食,这让吴可信十分不舒服,他决定要增加,他要把粮食定额到三万石,甚至要超过洛阳。
不过吴可信却不清楚,这军需司所拟定的数额是根据各地产粮情况所定,即便有些瑕疵,上下差距也不大,可吴可信心中却想,即便自己完成额度,那皇帝也不会对自己有多大的印象。
心中下了定义的吴可信,第二天一大早便就去了知府衙门,急召了知府衙门的主簿,拿着田地的分布一笔笔算账,吴可信寸步不离,连午饭都没有吃,等到下午的时候,主簿们便把吴可信拟定的三万石粮食全部摊派到前几日在购粮文书上签字的一百一十三名地主乡绅的身上。
最多的一位竟然被摊牌了五百七十六石,最少的也不低于一百石,拟好章程后,吴可信下令,让兵士上门催粮。
兵士在知府衙门的催促下,拿着他们签过字的购粮文书,上门催粮。
有的乡绅,看到兵士前来催粮,把大门紧闭,不理兵士的叫喊。
也有些胆小怕事的乡绅开门开门把兵士迎了近来,看到数额后,虽然肉痛,但还是表示十日之内定把粮食送上,至于能不能拿到购粮的银两,他们也不愿多过问,只想着能从这件事情中抽身而出,永远也不要再与官府打交道。
等到晚上的时候,去的兵士都回来了,有的禀报说,乡绅愿意遵守文书,在近日内把粮食补全,有的禀报说,根本就没有见到人。
吴可信让人统计了一下愿意交付粮食的四十七名乡绅,他们交付了共计一万三千石粮食,几乎满了朝廷所定的购粮额度,此时吴可信便面临这两种抉择,一种是老老实实在收两千石,满了朝廷的额度,也好过了朝廷这关,而另一种便是不满足现状,让其余的乡绅也把粮食交齐,这样算下来便超过了四万石粮食,可这种也要冒着风险,冒着事情闹大的风险,朝廷的御史在三日后便从洛阳转到来开封,只有在这三日中,把所有的风波全部抹除干净,不然对于吴可信的官声不利,后吴可信一拍大腿,决定强征也要征下来,下令衙役与兵士共计三千人,一家一家上门,不开门的把门撞开,也不要提什么购粮,直接把签字的人抓起来,吴可信在这三日的时间中有许多种办法让那些铁公鸡拔毛。
求推荐,求支持,今日两更奉上,明日若不出意外,还是两更
手机用户请浏览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