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说:“朕忧洪水之灾,实无心赏景,何况你退洪之期只有三日,不着急么?如何还有此雅兴?”
高奇绩听了,胸有成竹地说:“父皇,退洪何须三日,等儿臣随您赏过雨景后,水自然就会马上退却。”
皇帝一惊,觉得有点神乎,半信半疑地问:“此话当真?”
高奇绩道:“父皇跟前,儿臣岂敢戏言!”
皇帝想了想说:“只要能退洪水,朕何妨与你去赏雨景。”
于是皇帝随高奇绩上了大船。
京城自内向外有大小两座城,里边的是内城,外边的是外城。
高奇绩的船从皇宫出来,进入内城后,穿大街过小巷,不久就驶入外城,然后又左拐右拐地划到城外城的济民河。
当船行到国丈潘作善的菡萏池边时,高奇绩禀道:“父皇,此池名青莲,池内鱼虾戏于莲间,池上亭榭楼台。
最出名的要数那夕阳亭。每当夕阳西下,霞光照人,余晖倒映在水面上,水天一色,景色迷人!
只是,景致虽好,可它却挡住了洪水的去路。”
“绩儿,你的意思朕明白了。”皇帝打断高奇绩的话,“只要能退去洪水,无论什么事,都依你的意思办,不必回禀,可先斩后奏!”
“谢父皇!”高奇绩抱拳跪地谢恩。
济民河是条护城河,与悬河相连通。
悬河含沙量很高,它的河床高出两岸地面的河,又称“地上河“。
由于在河谷开阔,比降平缓的中、下游,泥沙大量堆积,河床不断抬高,水位相应上升。
为了防止水害,两岸大堤随之不断加高,年长日久,河床高出两岸地面,成为“悬河“。
每年悬河涨大水时,水位升高,便威胁到京城的安全。
为了防洪,京城高筑了防水城墙。又在城墙外开凿了一条护城河,这条护城河能容纳京城雨季的排水,使京城不致被淹。
后来,人们便把这条河叫济民河。
可是渐渐地,济民河却成了一条害民河。
原来,国丈潘作善的园子就处在济民河河边。
除了他之外,其他住在济民河河边的皇亲国戚也都把济民河围圈起来,养鱼种荷,建水榭凉亭,使得本来就不宽的河面挤得更窄了。
悬河水一流到这里就被堵,一到雨季,水就倒灌进城里。
城里进了水,为了防止水再倒流回来,住在外城堤下的权贵就各自役使民夫将府宅周围筑堤拦水,使得济民河越来越窄,水位越来越高。
今日悬河水决堤,洪水倒灌,济民河多处阻隔,几乎没起到削弱水势的作用,反使河水漫溢,以致终于酿成今日大水。
高奇绩已吩咐岳阳带人在悬河清淤筑堤,沙袋阻隔。
而眼下,只见从菡萏池的拐弯处驶出了几只大船。
船上的疾风、厉雨、雷鸣指挥几十个人一跃而上,开始清除潘作善等人为谋一己之私建的河障,整整清理了一天一夜。
翌日下午,开封京城城内的洪水果然真的退了,全城百姓欢呼雀跃,跪地磕头!
皇帝又下了一道圣旨:住在济民河边的人,不许圈池养鱼,建亭榭楼台,阻碍河道,违者重重治罪!悬河加派人手管理,建筑护堤房,设专人驻守!
这次洪水淹城的导火线是悬河堤坝被毁,客观原因是河障阻隔,护城河没起到护城作用!
济民河的河障问题解决了,接下来就该查查堤坝被毁坏。
究竟是谁搞的鬼?
高奇绩命雷鸣继续去暗中保护李思琪,自己则着手查堤坝被毁的事!
之前悬河堤坝附近虽没建护堤房,但一直有人巡河,纵使当夜值守的人懈怠了,也不过是巡逻得不那么勤,总不至于一夜没人巡河吧?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