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2章身份败露
看到宇文若彩有些阴沉的脸色,又看了看一旁受了委屈的竹韵,萧夫人又开口说道:“娘娘刚进门,就如此责骂竹韵,不知情的人还以为娘娘是故意趁着太子妃不在府中就为难太子妃身边的奴才呢。”
被说中心事让宇文若彩有些恼怒成羞,可是又不得不顾及萧夫人的身份,即使不想到是萧璃的母亲,也是将军的夫人,更是一个长辈,如果宇文若彩顶撞了萧夫人,一定会给人落下话柄的,就在宇文若彩忍气吞声的时候,一旁的丫鬟立刻看出宇文若彩的心思,开口帮宇文若彩呛声。
“萧夫人此时还有心情管其他人吗?不是应该好好反省自己的过错吗?身为太子妃,居然大胆的离家出走,就连寻常百信家的出嫁女子都知道要三从四德,就连和丈夫顶嘴都不允许,更何况是离家出走,看来萧夫人从小没有管教好太子妃,才让太子妃做出如此胆大叛逆之事。”仗着身后有宇文若彩撑腰,丫鬟一点都不顾及萧夫人的颜面,大胆顶撞萧夫人没有管教好萧璃,气的萧夫人说出话来。
“够了,你一个小小的奴才哪容许你多嘴,人家萧夫人怎么管教女儿还轮不到我们来插手。”宇文若彩表面上责备自己的丫鬟,可是心中暗暗窃喜丫鬟为了出了一口气。“我的丫鬟不懂规矩,萧夫人不会和我的丫鬟计较吧。”宇文若彩故意问着萧夫人,还没有等萧夫人回答,宇文若彩狠狠的瞪了竹韵一眼:“今天有萧夫人为了求情,本宫就放你一马,下次要是再惹的本宫不高兴,你就没有这么走运了。我们走。”警告之后,宇文若彩带着自己的丫鬟离开了园。
“竹韵谢谢萧夫人为奴婢解围。”看到宇文若彩一行人离开之后,竹韵立刻向萧夫人道谢。
“起来吧。”萧夫人让竹韵起身之后,有些难过的说道:“如果我家阿璃还在这里,又怎么容许我们被人欺负呢。”感叹了几句之后,萧夫人难过的离开了太子府。
虽然上次上门道歉碰了一鼻子灰,不过这也让萧璃看出司马良鸿并不是一个心胸狭隘之人,这让萧璃对司马良鸿多了一份好感。于是今天上街正好碰到司马良鸿在茶馆喝茶,萧璃立刻上楼去找司马良鸿了。
“我们真的很有缘,居然又碰到了。我可以坐下吗?”萧璃笑着开口问道,还没有等司马良鸿回答就已经坐了下来,主动开口聊天,“听说你之前在官府当师爷,那你的文采应该还不错吧,怎么不参加朝廷科举考试,求个一官半职为老百姓做点实事呢?”
司马良鸿看了一眼萧璃,这段日子两人经常会偶遇,萧璃都会主动找司马良鸿聊天,虽然大部分时间都是萧璃说,司马良鸿听,可是渐渐的这似乎成了一种两人相处的模式,司马良鸿也不再冷冰冰的对着萧璃了,有时候也会回答几句。
“当官?没兴趣。”司马良鸿毫不犹豫的拒绝了萧璃的提议。
“为什么?”萧璃感到好奇了,很多人巴不得想要谋个一官半职,可是司马良鸿的反应恰恰相反,似乎有些不屑当官。
“当今朝廷派系斗争严峻,而皇帝只想维持现状,当官的只想为自己争取福利,这样的朝廷根本不是我想要效力的朝廷,与其最后和他们同流合污,不如现在就图个清闲。”说起当今朝廷的情况,司马良鸿显得有些失望。
“老百姓的要求很简单,只想图个温饱,虽然有些大臣的确是朝廷的蛀虫,可是老百姓并不在乎,老百姓只是觉得这日子能过的下去就好。”萧璃说的很中肯。
司马良鸿冷笑了一下说道:“如果长此下去,朝廷必会腐败不堪,可能会危及国之根本,国家也迟早会灭完。正所谓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那以你之见朝廷当务之急应该怎么做,是笼络老百姓的心吗?”萧璃反问司马良鸿,心中对司马良鸿的话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当然是抓贪污,治腐败了。当官的廉政清明了,才会想着为国家效力,为百姓办事,这个国家才会昌盛。”司马良鸿毫不犹豫的说出自己的见解。“一旦国家稳定下来,就要开始开始修生养息,兵者,要好好休息,民者,要开垦荒地,而朝廷应该提倡节俭,发展农业生产,减轻农民的赋税劳役,保证农民得到一定土地和生产时间。”
司马良鸿侃侃而谈,而萧璃越听越觉得司马良鸿是个有才华的人,对政治有着很高的见解,这样的人才如果被朝廷录用,将会是朝廷之福,百姓之福。如果皇甫昊天有这样的人辅佐,一定会对将来集成皇位有很大的帮助的。
“虽然当朝是有些不好的现象,可是还是有一些清正廉明爱民如子的好官的,你又何不入朝为官,尽自己一点微薄之力呢?”萧璃很严肃的问着司马良鸿:“你口口声声否认对朝廷的失望,对当官者的失望,对百姓的怜悯,可是你从未拿出自己的才华想要去改变这些,你和那些你看不起的当官的有什么不同呢?”
萧璃的话犹如当头棒喝敲醒了司马良鸿,司马良鸿从未想过这些,只是一再的抱怨当官的腐败,埋怨自己的才华毫无展现的机会,所以自我放逐,看似清高不理世俗,其实是没有自信。
“也许你说的对。”许久之后,司马良鸿笑着赞同萧璃的话,也许有机会我也应该为百姓出点力了。
司马良鸿的话让萧璃满意的笑了,心中慢慢思量着怎么把司马良鸿介绍给皇甫昊天。
“对了,我的好友要回京城了,大家约好一起吃饭,李姑娘可有兴趣一起来呢?”司马良鸿想到萧璃和余风致有过一面之缘,于是开口问道。
“好啊!”萧璃爽快的答应了。
余风致回京之前,司马良鸿请了余风致和萧璃一起吃饭。三人在镇上一家还算比较大的酒楼订了厢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