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3章 人性弱点的解析2
米粟问道:“马总,你还记得去年轰动一时的发生在长途汽车上的那个抢劫案吗?”
“你是说东山县开往春城的那辆公交车上的抢劫案吗?”马凯反问道。
“是的。”米粟答道。
“这跟‘旁观者效应’有什么关系?”马凯不明白。
“当时车上坐着二十多个人,面对的是两名持刀抢劫的男人,他们抢劫的第一个人是个男人,那个人乖乖交出了自己的保命钱,可抢到第二个中年妇女时,中年妇女拒绝掏钱,因为这个妇女身上揣的是女儿的救命钱,她怎么会心甘情愿把钱交出来?
下面的事我不说你们都已经知道了,最后这个妇女惨死在两名凶徒的刀下,两名凶徒一看死了人,连忙仓皇逃窜,避免了车上其他人被抢。
可事情发生时,车上的二十多名乘客没有一个人出面制止凶徒的暴行,他们选择了视而不见,最终导致了悲剧的发生。”
“米粟别说了,如果我当时在场,我肯定打的两个畜生满地找牙,卸了他们的胳膊腿,看他们以后还敢不敢作恶!”小雅气哼哼地骂道。
“米粟,我似乎明白了‘旁观者效应’的意思!”马凯道。
“真想不明白,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了他们如此的冷漠?为什么没有一个人敢站出来?这些人也太没人性了!”兰馨骂道。
米粟:“人们之所以出现见死不救这种行为,其实是受到‘旁观者效应’的影响。它的意思是说,某个事件的目击者越多,人们就越不可能伸出援助之手,而会选择冷眼旁观。”
小雅摇头:“不明白,荒谬!”
米粟接着说道:“通常人们都认为,‘旁观者效应’有悖常识,照理说众人拾柴火焰高,人越多,相互之间能够提供的帮助也就越多,其实不然。
心理学家约翰曾做过一个志愿者实验,实验室被设定会出现一些烟雾,研究人员计时观察这个过程中人们做出反应的时间。
结果发现,当实验室只进去一个人时,他很快就发现了烟雾,并及时将情况报告给实研究人员。当有三个人结伴进入实验室时,只有一个人把情况报告给了研究人员,另一个也发现了,却没往心里去,第三个人根本就没有注意到有烟雾。
当二十个人都处于实验室时,虽然很多人发现了异常情况,却没有一个人报告给研究人员。
因此,约翰得出结论:随着在场人数的增多,参与者会认为报告情况不是自己一个人的责任,进而选择沉默、置之不理。”
小雅拍了拍自己的脑袋:“人跟人的区别真的很大,如果我在场,根本就不会去想这么多!”
米粟:“所以说‘旁观者效应’的背后,存在着‘责任分散’现象。当在场的人数很少时,他们会受到道德与良心的驱使,意识到如果自己置之不理,当事人就会受到伤害。因此,他们会立即做出反应,做出亲社会行为。
而当在场的人数增多时,人们会觉得即使自己不站出来,也会有其他人来管这件事。就算悲剧真的发生了,也不是自己一个人的责任,更不用受到良心的谴责。因此,当很多人同时目睹当事人需要帮助的情境时,反而会选择保全自己,结果就是不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