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章 编练新军,白衣门陈总舵主来了!【求月票】
对于从未上过战场的将士来说。
第一次面对即将开启的大战,内心肯定是忐忑的。
尤其是为将者,要进行只会,无论发生什么,都需要注意。
所以,能够打一场战,甚至于在大战中取得胜利的将领,各方面都需要优秀。
尤其是心理素质,更是如此。
因为战场局势千变万化。
没有多少人,能够将一切都掌握在手中。
但凡有一点出乎预料,大战的结果就会截然不同。
而这,便是每一个初为将者,都需要面对的,需要一段时间去适应。
可宋鸿志不同,当他想要从军的那一刻。
就知道自己无论如何,都能够胜利。
即便在猛将如云的大魏之中,他也将会是最闪耀的哪一个。
因此,宋鸿志骑在烈马上,手持一杆银色长枪,眼中除了自信之外,再也没有其他的情绪。
尤其知晓,接下来的对手,只是一个小小的高阳国后。
更是连一点慌乱都没有。
心里只在考虑一点。
究竟要怎样,才能在此战之中,取得最大的战果。
“将军?”
这时候,旁边的副将见对方不说话,当即有提醒了一声。
至于其他人,在此时,也不由心中叹息。
从离开京师,到辽东地区。
他们一路相随这位新任辽镇指挥使,已经算是初步了解了。
眼前这小国舅爷,不仅是为跳脱、想一出是一出,还每天高谈阔论,像是只要他来到了辽东,就能够一战定乾坤,一举击溃高阳国大军一样。
说真的,对此,众人并不相信,还有些鄙夷。
高阳国是不强,但至少也有几十万大军。
可对方所节制的兵马那?
加起来也不过五万。
更为重要的是,这小国舅爷生活上面也很挑剔,一路上的干粮根本吃不惯。
时不时命人他们去打猎,非要吃肉,到最后还要嫌味道不够好。
尤其在前几日,众人又亲眼看见。
对方为这种事情,直接写了一份折子,说要回禀陛下,去京师几个酒楼中弄几个庖厨到辽镇来。
几人都从军多年,也是经历过多次血战,什么苦没吃过。
却从未见过有将领如此挑剔的。
须知,这还没打仗了。
若是打起来,您还是不是得随身配备几个庖厨在身边啊?
而在经过这些事情后,几位副将一致认为,此次对高阳国之战,胜算肯定不高,能打成平手就不错了。
同时,他们也终于知晓,为什么陛下非要派自己来了,就是保驾护航的。
换一句话来说,这一战就是给小国舅爷镀金。
不然让谁来不好呢?
一时之间,他们压力不由大了很多。
此时,宋鸿志也回过神来,当即点了点头,道:“好,入城吧。”
说完这些,也不理会众人的反应,独自一人策马先行。
众人也敢在身后,没有说什么。
而在入城不久。
辽镇大大小小的官员们也姗姗来迟,前来迎接。
尤其是指挥使衙门的将士们,更是不敢怠慢,直接列起了长队,还要大摆宴席,接风洗尘。
因为他们知道,这不仅是顶头上司那么简单,还是当今小国舅,皇后娘娘的胞弟,内阁次辅儿子,是无论如何都不能得罪的。
不过宋鸿志对此并不在意,否决了接风的建议,交接了印信之后。
开始巡视指挥使衙门,又费了大半天的时间,前往城外的驻军大营中视察。
还派手下的副将和亲卫,收集各方面的消息,小到兵器粮草,大到边境之外的情况。
总之,事无巨细,他都要了解。
而等到他再一次回到城里。
也已经是半夜了。
此刻。
辽镇指挥使衙门中。
宋鸿志已经脱下了甲胄,坐在主位上,眉头紧蹙。
正前方,正是跟着来的几位副将和亲卫。
就在刚刚,他已经听到众人回禀,此刻有关辽镇的所有情况。
首先就是朝廷开战的消息,高阳国已经得知了,如今在边境之外,开始集结大军。
期间曾经派来使,前来议和,说并不想与大魏开战。
可这件事情,乃是魏云弈决定的。
辽镇官员们并不敢过多接触,只是将高阳国来使轰了出去。
所以,现在双方虽然还没有正式开战,都各自都已经在开始准备了。
只不过,对于高阳到底集结了多少大军,暂时还不清楚。
当然,宋鸿志皱眉,并不是因为这些。
而是因为,通过手下之人的回禀,他已经知晓,因为辽镇将士多年未战,缺乏训练,纪律松散,整体士气有些差,且弓弩器械等,似乎也缺乏严重。
要知道,当初大魏能够横扫天下,定鼎中原,靠的是什么?就是弓弩!
尤其在之后,面对草原铁骑时,弓弩更是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因此,大魏将士若缺乏了弓弩,战力会大打折扣。
这倒是让宋鸿志有些头疼,看了一眼在场的人,不由道:“辽镇驻军素质太差了,简直连御前营的那些个御前侍卫都不如!”
此话一出,在场几位副将顿时就无语了。
御前营是什么?
那是拱卫皇宫、守护陛下的军队啊,是朝廷中最精锐的。
您到好,把辽镇驻军的将士,直接和御前营比
当然,想法归想法,可话众人却是不敢说出来的,当即,有一名副将走了出来,躬身道:“将军,现在最大的问题,不是弓弩器械,也不是缺乏训练,而是粮草。”
“末将之前查了一下,现在辽镇的储存的粮草已经不足了,最多再能坚持两个月。”
“若是开启大战,消耗起来还会更快,当务之急,就是解决粮草的问题。”
所谓大军未动,粮草先行。
打仗最重要的,就是让手底下的人吃饱。
不然的话,不要说战场厮杀了,动都没力气动。
“这个本将军知道。”宋鸿志想了一下,然后转身看向后面的舆图,微微眯起眼睛,不一会儿,就转过身到:“传本将军的命令,将辽镇下属各城的驻军,全部都调来辽镇。”
“陛下命本将军节制五万大军,自然是一个都不能少的,而所有大军调来之后,全部屯兵在绿江西畔。”
绿江,就是大魏和高阳国之间的一条大江。
而两国之间的国境线。
就是按照这条江流向进行划分的。
这就意味着,宋鸿志将手下能用到的兵力,全部都囤积在一个地方。
“什么?”下方,几位副将闻言后,顿时大惊,其中有人忍不住道:“将军,您忘了刚刚末将说的吗?现在辽镇的粮草难以坚持到两个月,大军不动,或许还能在拖一段时间。”
“可如果动了,粮草必然要消耗的更快啊,而且,一但把所有的兵力都集中起来,万一高阳国突然对某一城发动袭击怎么办?”
将大军全部囤积在一个地方,那是相当危险的。
毕竟除了辽镇之外,高阳国还能从其他地方发起进犯。
届时,在想要进行驰援,时间肯定是来不及的,唯有各城都驻扎一些兵力,才是最保险的。
且粮草也是一个大问题,五万大军动一下,每天消耗的粮食,都是海量的,若静止不动,每天还能节省一点。
“是啊将军。”这时候,又一位副将走出来,开口道。
“再说,这么大的动静,肯定会引起高阳国注意的,他们的戒备心也会更重。”
“若被逼急了,让他们误以为要进行决战,怕是要狗急跳墙,我们手中虽然有五万大军,但高阳国手中能集结的兵力,肯定会更多”
在几位大将的想法中,这是两国之间的大战,每一步都要小心谨慎。
尤其是自己这一方,暂时处于劣势的情况,更需要保守一点。
在万不得已的情况下,尽量不要投入所有的兵力。
毕竟,大魏整体国力强于高阳国太多。
打赢这场战的最好办法。
就是消耗,看谁耗得过谁,如此,不仅保险,而且伤亡还小。
可现在,对方居然一上来就要调集所有兵力,摆出要决战的架势,这是兵家大忌啊。
“你们啊,打仗的想法太保守了。”只是,当宋鸿志听到这些话后,忍不住摇头道:“不过也不怪你们,毕竟神武侯在军中的威望太盛,你们多多少少也受到了影响。”
“就像你们说的,如今的粮草坚持不了太久,我们更应该速战速决啊,至于被高阳国发现?那又如何呢?本将军还怕他们不发现呢。”
“好了,跟你们也解释不了,本将军乃辽镇指挥使,奉陛下之令,节制辽镇所有兵马。”
“尔等既然作为副将,对于本将军的命令执行就好了。”
其实,宋鸿志何尝不想和这些人解释清楚呢?
但问题就在于,解释了就会听吗?
自己在这些人的眼中。
就是个乳臭未干的毛头小子,就算说得再好又有什么用呢?
还不如以自己的身份,直接下令,等仗打赢了,手下人也自然就会理解了。
“这”众副将相视一眼,心中对这个命令不是很理解,也很不情愿,可身为军人,服从是天职。
所以几人最终也只得点点头,躬身道:“是!”
“对了。”
此刻,宋鸿志似乎又想到了什么,当即道:“将所有大军都调集起来后,每天都要进行训练,现在的士气不行,打起来肯定要吃亏的。”
这话,让副将们感觉到确实有点道理,可如此大张旗鼓的进行训练,难道不会让高阳国更加警惕吗?
小国寡民,即便在边境只屯了五万大军,也是会被吓到的,加强防守力度。
到时候,即便训练好了,士气大涨,可面对已经有准备的敌人,能占到便宜吗?
可众人依旧没有多说什么,知道听令就好。
毕竟还有自己不是?
“还有。”
宋鸿志继续道:“从这五万人之中,选出八百人出来,本将军要亲自训练,这是重中之重,挑选人的时候一定要严格一些,因为八百人,决定着此战我方是否能够胜出。”
而在场的副将们对此,似乎更加不理解了。
八百人而已,又能做什么呢?还决定此战是否能够胜出?
这话是不是说的有些大了?
高阳国有二三十万大军,即便辽镇五万大军齐出,想要获取胜利,也是一件极难的事情吧?
除非把辽东其他的驻军也调来。
几位副将摇了摇头。
根本不知道眼前的这小国舅爷究竟要做什么,觉得对方一点军事理论都不通,这样下去,怎么能打胜仗啊。
一但朝廷对高阳国之战输了,那大魏就威严扫地了啊。
此刻,他们心中共同做出了决定。
必须给京师送信,让陛下和兵部知道辽镇正在发生的事情。
还能有办法控制局势。
所以,几位副将什么都没说,只是道:“是!将军!”
旋即他们也不再多待,各自下命令去了。
至于宋鸿志,则在此时转身。
将目光投向高阳国舆图,眼神逐渐变得明亮起来。
在己方并不占优势的情况下,必须要使用非常之法,且必然要速战速决。
高阳国敢在这种时候,敲朝廷竹杠,绝对是要付出代价的。
加上此战关乎大魏威严。
必须要打出一个让诸国都震惊的战果!
就这样!
接下来的几天时间。
辽镇下属各城,因为宋鸿志的命令,全都都动了起来。
除了必要留守的,几乎所有军队都向着辽镇之外的绿江进发。
而如此大的动静,也正如几位副将猜测的那样,很快就被高阳国得知。
大魏,乃是中原之主,国力强盛。
高阳不过是附属国而已。
即便知道如今大魏北境,正在与草原大军发起大战,即便知道,辽镇能集结的大军,最多不过五六万而已,但依旧不敢掉以轻心。
所以很快就做出了反应,立即就向高阳国都送上军报。
高阳王室李氏,也因为辽镇的大军动向,开始郑重以待。
五万大军看似不多,可那是大魏啊。
所以开始从全国调集大军,驰援边关。
其实,高阳王室并不想开启这次大战的,可奈何他们派出的使臣,全部都赶回来了。
最后也得知,此战是大魏皇帝陛下要进行的,就明白没有任何缓解的余地了。
为今之计,他们也只能选择应战。
尤其是高阳国王,知道此战的意义非常重大,关系到整个国家,最后拍板,直接让太子亲自挂帅出征,除了鼓舞士气之外,也是让太子历练一下。
因为他们心中有一个大胆的想法,若是在这一战之中,高阳国胜出了,那意义将会完全不同。
到时候不仅能摆脱附属国的身份,还能名震东方大陆。
说不定,还能乘此机会,夺取大魏辽东的一些区域。
当然,高阳国的想法也仅此而已了。
毕竟大魏的强大,是深入人心的。
他们敢于发起进攻的最大原因,除了大魏如今被草原牵制之外,还有就是想赌一把。
就这样,辽镇之外的绿江,两方大军不断开始集结。
只不过。
高阳国并不敢先动手。
至于辽镇大军,也一直在训练备战,显得整个局势非常微妙。
不仅如此,宋鸿志还命令辽镇官员们,想办法多打造一些弓弩器械,更是从各地开始调集粮草,大有下一刻就将要决战的架势。
时间,也在双方的僵持之中,不断流逝着。
而远在大魏沿海地区的海州。
也终于迎来了多年后的第一任指挥总使,赵继光。
他来到海州的第一件事情,并不是去赴任,而是去看看,从小一直所向往的大海,是什么样子。
作为在京师长大,而后又多年呆在草原之人。
当赵继光站在一片礁石之上。
感受那阵阵海风时,整个人感觉到了前所未有的轻松。
说来奇怪,他站在此地,看着远处不断翻滚的海浪,并没有丝毫陌生感,相反非常熟悉。
就像是回到了家一样。
如同,自己就应该站在这里,站在战船上,乘风破浪。
尤其是他时机已经看见,之前所构筑的那些战船模器,全部被打造成了真正的战船,漂浮海面上。
“将军!”此时,跟着一起前来的亲卫,也走了过来。
虽说面前宽阔广大的海,与一眼望不到尽头的草原,看起来似乎有些相像。不过比起赵继光的轻松惬意,他却有一种强烈的不适应感,
不过,亲卫走向前来,并不是为此,而是恭敬道:“将军,有人要见您,说是东厂的人。”
“东厂?”闻言,赵继光微微蹙眉,自己倒是听说过这个机构。
但由于一直待在镇北关,却并不是很了解。
只是听有些将领提起。
这是皇帝陛下亲自成立的机构,由司礼监提督大太监所掌控,独立与大理寺和刑部之外,权力非常大。
而东厂最擅长的,似乎就是收集朝廷各个官员的消息,而上一任内阁次辅李芳,就是东厂扳倒的,所以只要遇上东厂的人,必须要小心谨慎,能不接触则不接触。
可赵继光是什么人,神武侯之子,又常年血战沙场。
怎么会害怕一个新成立的东厂?
且他也自认为。
在自己身上,根本就没有东厂的把柄。
非要说,就是上次迎击草原大军失利,可陛下已经给了处置。
所以,在经过稍稍思考后,当即道:“让他过来吧。”
“是!”亲卫点头,当即转身离开。
很快,他就带着一个身穿太监服饰的人走了过来,此人,正是东厂的十大档头之一。
因为之前处理好了龙阳府变法之事,并没有离开,而是奉令,在江南扩充东厂的眼线。前段时间他也得到了命令,要接触赵继光。
得知对方来到海州后,就马不停蹄的过来了。
而在平日里,他乔装成百姓,与普通人并没有任何区别。
只是因为今日要见人,所以换上了太监服饰,不然想要见到这位新任海州指挥总使,那怕是不可能的。
“东厂档头小林子,见过赵将军。”小太监走到近前后,当即拱手道。
“找我有什么事情吗?”赵继光看了对方一眼。
作为身经百战的将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