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章 馒头粉热销
叶家的磨坊就在场地边上,徐月给合作社弄的磨面机到了之后,叶家磨坊规模扩大,现在改成了合作社的公用磨坊。
里面两台磨面机、四台一风吹在柴油机的带动下震耳欲耷,二十多个人正被杨老实指挥的脚不沾地。
在木坊炕干的栗子、被一风吹带皮打成栗子粉,而后再经过磨面机细磨,最后跟白面、玉米粉掺在一起。
铡成小段的干红薯梗从一风吹中过三遍,然后再用细筛子分成粗细两种。细的拿去制作混合粉,粗的装袋存仓库,牲口冬天上膘可全靠它。
混合粉的掺拌以千斤为单位,多的话怕搅拌不均匀。叶季特意嘱咐过杨老实,产量可以低点,但质量一定要保证。
下午杨柳到磨坊时,一千斤搅拌好的混合粉已经装袋。嫂随意打开一袋,取出一部分,在大眼婶的帮助下,当场制做馒头、饼子,还取出一点熬成稀粥。
在几十双眼睛的注视下,混合粉很快变成了饭食。灰黑色的馒头、饼子冒着热气,碗中黑乎乎的稀粥竟然有点香甜味。
这能吃吗?看着面前黑乎乎的馒头、饼子,杨柳刚伸手拿起一个,随即就被叶青抢了过去,拿着就啃。
香甜中带点青气,除了面有点粗,味道还算不错。叶青一口气将馒头吃完,“味道还行,跟高粮面差不多。”
杨柳吃一个饼子一个馒头,又喝了一碗稀粥,觉着混合粉蒸馒头的味道最好,炕成饼子又干又糙,最是难吃。
“混合粉这个名字听着有点别扭,既然适合蒸馒头,那干脆就叫馒头粉吧!”
杨柳说它叫馒头粉那它就叫馒头粉,靠叶家吃饭的好几百人,叶家当家的一句话,谁能有意见、谁又敢有意见。
杨老实看着众星捧月的杨柳,褶皱的脸皮笑成了沟壑,“这是按半成小麦、一成半玉米、两成栗子粉、六成红薯粉搅拌而成,既然你觉着行,那就这样定了。
我大概算了下,就目前的产量,一百万斤馒头粉至少得一个月,要是少磨一遍可能会快点。”
“爹,阿季让咱们一定要保证质量,宁可慢一点也不能把粉弄糙了,大是大非面前咱不能丢了叶家的脸。”
嗯!
杨老实笑着应承,自己闺女是个有本事人,也是个有福人,看着自家闺女过的这般幸福,他做梦都是笑着的。
进入九月下旬,每天盘龙合作社都会有五六辆拖拉机住县城的粮库送馒头粉。后来粮库主任为了省事,直接将分给各乡镇的单子给了盘龙合作社,由合作社的车队直接选货到各镇粮所。
于是,在清平县内,盘龙合作社的名头家喻户晓。随着拖拉机队到达各镇,除了卸下大量的馒头粉,还会送给镇领导一些肉干、栗子、鸭蛋等紧缺物品。
同这些物品一起留下的还有一份物品的价格表,并告诉各镇负责采购的人员,数量大的话,盘龙合作社可以送货到家。
结果到十月下旬,一百万斤的馒头粉任务完成后,合作社的磨坊不但没有停下,反而比以前更加忙碌。
除了粮食差额大的几个乡镇用粮食过来换馒头粉,还有很多散户拿自家仅有的粮食过来对换。毕竟吃一顿粮食哪比的上吃三顿馒头粉,吃半饱又哪比的上吃饱。
到了十一月中旬,周边的县也开始有人过来用粮换粉,弄的杨老实不得不去找杨柳,“闺女,整个九山镇的红薯梗都被咱家收完了,再过几天咱将无粉可卖。”
当初弄这馒头粉发愁的主要是粮食,谁会想到喂牲口的红薯梗会成为紧缺物资。
叶季这些天一心扑在学习上,听杨柳向他说起红薯梗紧缺,整个人愣了好大一会儿,“那就让社里的拖拉机跑远点,难道整个清平县还收不到些红薯梗吗?”
杨柳把账本递给叶季,“十月下旬到十一月下旬,一个月多点,磨坊换出了一百三十万斤馒头粉。
除去成本与分给两个村子的,咱总共收回四万块钱、三十多万斤粮食。可惜没有足够的红薯梗,年前这一月多恐怕收入会减半。”
好吓人的数字,叶季放下手中的书,拉过杨柳坐到腿上,“给你干爹去个信儿,就说咱家可以再借给他十万斤粮,算是为政府减轻点粮食压力吧!
余下的粮食不要动,腊月我要去一趟平上,把二十万斤粮全都换成肉。让你干爹给咱出个证明,省的到那边有人找麻烦,再给咱扣上个走私的帽子那可就亏大了。”
杨柳靠在叶季怀里,声音软软的道:“不要老是你干爹、你干爹的叫,难听死了!人家楚县长是冲着你来的,认我做干闺女、只不过是找个欺负你的理由罢了。”
走平是叶季秋收时就计划好的,现在重新提起,让杨柳有点担心,“走平的路很危险,你真的要去吗?山路不通大车,你咋将这二十万斤粮食运过去?”
抚摸着杨柳的长发,叶季的眼光有点飘渺,“二娃哥已经打通了野狼谷通往西北的山道,并在羚羊跳拉起了吊桥。只要绕过卧虎山,穿过一百多里长的升龙峡,再往前就七八十里就能到平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