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7章 借壳的成本
提及借壳成本,蒋一帆之前大致做过研究。
他家的新城钢铁集团虽然颓势已定,但其产品高额的市场占有率暂时不会让这艘巨型战舰沦为一个“壳”。
尽管客观事实不算太坏,但习惯防患未然的蒋一帆还是为此调研了下行情。
借壳成本是指上市公司如果被人借壳,借壳实现后公司的合理市值要被摊薄的部分。
常规借壳方案的成本计算如下:
交易前,假设咱们想买的壳公司市值50亿元, 壳资产利润5亿元。
交易完成后,壳公司市盈率为50倍,总市值变成5亿乘以50等于250亿,且借壳方持股65%,那么上市公司的借壳成本=250亿*(1-65%)=87.5亿元。
我国每年a股的借壳成本在80亿至100亿的区间内。
但这只是理论情况,现实社会中,又有多少家上市公司愿意自己公司的价值借壳后被摊薄这么多?
在借壳上市的实际操作中, 通常借壳成本在30至40亿之间,超过50亿元的壳就基本没人愿意给你借了。
不管ipo或债券业务怎么火,借壳市场就跟个打坐的和尚一样淡定,每年成功交易的数量就几十家,没出现过断崖式下跌,也不会有爆发式增长。
他有些后悔当初的选择,如果最开始就不接受三云特钢那几条生产线,自己的工作方式也就不用变了。
是的,今日,2017年5月2日,是蒋一帆的生日。
3、壳方股东交易诉求合理;
4、借壳方有交易意愿;
比如,40亿壳被重组的概率可能不及30亿壳的20%,而超过50亿的壳公司,被借壳的概率就已经接近零了。
他此时只是非常平和地,将目前市场行情同曾志成介绍了下,曾志成不傻,顿时就明白了自己目前几斤几两,也就打消了买壳的冲动。
王潮当然不会跟红水科技的董事长曾志成说:“曾总您脑子能不能清醒一点?贵公司去年就3000万左右的净利润,之前都在亏钱,怎么可能有钱买几十亿的壳?要买也是像天英控股那样财大气粗的企业才买得起。”
“曾总您放心,目前ipo审核速度大幅提高了,今年有望审核完400家企业,而且审核力度也不紧。”
2、壳方股东有交易意愿;
如今新城得尽快想出办法,在减压产能的同时,提高产品质量和档次,最主要是提高市场定价的话语权,否则工人下岗、企业亏损和将来债务负担过重的问题,都无法得到解决。
如果说智商是基础、情商是套路,那么蒋一帆的师兄王潮也是一个将套路玩得很溜的人。
7、借壳资产符合ipo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