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云初也搬回了英兰阁,开始正式同纪京辞学习。
之前看过谢云初的文章,纪京辞知道如何破题、承题、起讲、入题、起股……等等这些,谢云初已经能先详熟掌握,且掌握的很好,遣词造句也很宫中,平仄起伏、引经据典、言之有物皆不在话下。
只是,谢云初行文太过锐利,若是求的仕途……至少在殿试之前是不成的。
谢云初固然对朝局和国政国策十分敏锐,能指出弊病,且也能提出解决之策,但……正如谢老所言,不见得主考会喜欢。
在不知道主考的文风和脾性之前,文章做到柔中带刚,刚柔并济最为稳妥。
这几天,纪京辞为谢云初搜集了历届乡试、会试的头几名文章,让谢云初跟着文风仿写。
来年备考县试,纪京辞还有足够的时间来为谢云初做准备。
故而,在让谢云初备考之余,纪京辞倒是拿给了谢云初许多关于,如何做一个合格臣子的书籍,让她看。
平日里讲学,也都多讲些关于古时名臣忠臣的诗文和故事,想在潜移默化之中,掰正谢云初对皇室对君王的态度,至少要让她对皇权存有一定的敬畏之心。
谢云初最开始的时候,的确是没有在意……
可忠臣为维护皇室、皇帝尊严,甘愿自身受辱的故事听多了,谢云初便明白了纪京辞的用意。
她想起那日纪京辞问她,日后是想要治学,还是入仕……
两条路,她选不同的路,纪京辞便有不同的教法。
她若治学,纪京辞便与她谈论古籍。
她要入仕,纪京辞便要培养她对皇权的敬畏之心。
谢云初察觉纪京辞的意图,便有意收敛起文章中的锋芒,仿着那些县试、会试前几名的文章来写,却又矫枉过正失了自己的风骨。
纪京辞要求极高,既要谢云初要写出自己的风骨,还得要精雕细琢如同这些县试、会试前几名的文章一般,既不显得摧眉折腰,又要让人如沐春风,还得言之有物。
顾行知是去岁当地县试的榜首,纪京辞便顾行知指点谢云初文章。
顾知行不知文风早已有了轮骨框架的谢云初,如今是在纪京辞的教导下重塑文风。
看到谢云初的文章时,难免腹诽,深觉这谢六郎除了这手字实在是漂亮之外,文章连萧五郎都不如,也不知道这陈郡谢氏到底是怎么逼着他师父,收了这个谢六郎。
尽管顾行知很不乐意,但师父之命他必须遵从,虽态度不好……倒也毫不藏私。
短短一月,谢云初的文章便出了雏形,常有让人惊艳的句子论点。
纪京辞又安排顾行知和谢云初一同做文,再将两人的文章放在一起分说优劣。
顾行知明白,纪京辞这是要让他做谢云初文章的磨刀石,就如同当初用师兄做他的磨刀石一般,比试之中进步是最快的。
对此,顾行知没有任何怨言。
很快,原本还极有优越感的顾行知,见谢云初进步的速度,堪称一日千里,不禁心生惶惶。
谢云初来之前他每日只睡三个时辰,现下……顾行知每日只睡两个时辰便爬起来温习书本。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