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震怒
白天的辰光总透着难熬,窦太后最不喜夏日,日头毒辣辣的,她喜凉畏热,特别是不能出去走走,心里更加觉得烦闷。
一大早,便昏昏然斜靠在凉榻上,让王银儿在旁边的念着奏议。几名婢女在一边打着扇子,仍觉心乱如绞。
这时内侍来告,太尉宋由,司徒袁安,司空任隗带同都尉何敞求见。
窦太后坐正了身子,毕竟是三公同时来见,一朝的太后,也不能太过失仪。见过礼后,宋由先将奏请呈上,窦太后并没有看,只是放在一旁,对王银儿道,“银儿,三位大人这么大热天还为国事操劳,赏给他们每人一碗蜜梅子,先不着急,待吃完了,再奏议不迟。”
三人哪有心思吃什么梅子,食不知味了胡乱吃了几口,便交与内侍。宋由先道,“太后,臣等,这几日正在追查都乡候刘畅遇刺一案,如今案情已有了进展,特来向太后禀告。”
窦太后眉头微微一挑,“好,卿等奏来。”
宋由一指身后的何敞道,“此乃微臣府中的都尉何敞,此案,他深知始末,臣请太后听他一言。他为人耿直,所言俱为臣等之言。”
窦太后点头道,“我听说这此人,先皇有事召请却几次不应,又不肯逢迎,袁司徒曾与先皇提起吧,说他是忠贞公正之士。”
袁安道,“正是,太后还记得臣当时的话,微臣惶恐。”
“近前来,何都尉,哀家听听你是如何陈述案情的。”她看了一眼何敞,目光闪烁,却没有人知道她想些什么。
何敞近前跪倒口呼“太后千岁。”之后昂然而立,气度非凡。
窦太后点头心想,此人果真与众不同,或可重用,只是不知他是否可为己用。
“太后!”何敞道,“为臣已查明,都乡候当时在上东门附近被杀,当时被杀的还有他的赶车校尉,都乡候被刺两刀,一刀入胸,一刀入腹,都在要害,当时毙命。”
他看了一眼窦太后,见她听得十分用心,便接着说道,“当时刺杀都乡候之人趁着夜色浓重,又雨天隐蔽,逃避无踪。臣等也曾怀疑过是都乡候之兄利候刘刚所为,但是刘刚拒不招认。便怀疑另有其人,臣等调查得知,各府之中,只有虎贲中郎将家中少了两名侍从。一为窦安,一为何顺。”
窦太后的眼中放着铁灰色的光,脸也开始变得青紫,手指用力的扶摸着那枚戒指,却紧咬着嘴唇一言不发。
宋由听到此处,顿感后脊背发凉,心中后悔不已,事情一下子扯到自己的主子窦宪的身上,自己是骑虎难下。只是此时也只得硬着头皮听下去,不敢发一声打断。
何敞早就料到如此,看了看袁安,见他不动声色,手捻着胡须,点头示意自己接着说下去,便又接着说道,“臣等便着人四得寻找,不久找到了何顺的尸道,还抓到了窦成本人。据窦成交待,此次行动,乃是虎贲中郎将窦宪太人亲自安排,命他杀人,并于事成之后,杀了何顺灭口。太后,这是窦成的口供!”他从袖中拿出一份帛书,交给内侍呈给太后。
“何顺的尸首,已经放在廷尉衙门。太后,此事大臣中早有议论,只是惧于窦太人的威望而没有声张。此时,真相已大白。据那窦成交待,窦大人是怪太后太过信任都乡候,而生嫉恨,怕就此太后疏远将军大人,是以才出此下策,都乡候已死,窦大人,毕竟还是太后的亲人,虽没考虑到太后孤苦,但臣觉得太后还是——”
他故意把声音拖长,却恰到好处的挑拨起来窦太后的怒气。司空任隗点头微笑,心想此人果然善言聪慧,不仅把李夏和其他人脱得一干二净,还不动声色挑起窦太后对窦宪的怨恨,真奇人也。
殿中寂静无声,空气中焦灼着一种化不开的气流,仿佛一击之下,便会粉碎一般。执扇的宫婢都忘了扇动,脸色惨白如纸,满天似乎飞舞着一种另人胆寒的嗡嗡声,各人都心跳加速,咚咚有力,震得自己的耳朵嗡嗡作响。
“桄榔!”执扇宫婢的扇子终于落到地上,她哆嗦地跪倒在地,磕头如捣蒜般,已吓得魂不附体。
“来人,拖出去,打死为止。”窦太后淡淡地说,她声音小不可闻,听来却让众人遍体生寒,颤栗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