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凝憋着一口气,坚决不后悔,坚决不回头。
否则那一晚上的便宜,不白给裴宥占了?
而且……
显得自己好没出息哦!
再怎么,第一个目的地要走完罢?
她们的第一个目的地是楚地。
大胤地广,加之身上并没什么特殊的任务,由京城到楚地,路上便了大半个月的时间。
真到了楚地,她也便将那些后悔呀,回头什么的,抛之脑后了。
只带着菱兰,什么都不管,什么都不顾的傻开心,简直不要太愉快好吗?!
有暗卫在,她们无需刻意乔装打扮,喜欢怎么穿便怎么穿,爱怎么打扮便怎么打扮;没有什么要操心的事儿,不用去想是否要讨好这个,怕得罪那个,喜欢的地方多待一待,不喜欢的地方赶紧走人。
没有裴宥在,没有公务,更不用担心暴露身份丢他的脸。
没几日,温凝便有些找不着北了。
倒是京中的信笺,自抵达楚地之后,一日都没断过。
什么“晓看天色暮看云,行也思卿坐也思卿”,什么“凉风起天末,卿卿意如何”,什么“我今因病魂颠倒,唯梦闲人不梦卿”……
越写越夸张。
后来干脆不改诗了,每日送一句闲话来。
“婉芳斋出新款点心,乃是岭南紫芋所制。”
“清辉堂的秋千,我已移至东宫。”
“东宫的蔷薇,比国公府更盛。”
有一日最过分,只写了一句:“现是四月十六,卯时三刻。”
那么贵的暗卫,就是给他这么用的……吗?!
温凝喊十六备了纸笔,给他回了一封。
就一个字——
“吵”。
哈,可算报了当年那“无”字仇了。
楚地繁茂比之江南略逊,但亦有着别样的风貌。
数百年前曾有楚国在此建都,许多名城都保留下来。
温凝带着菱兰,走南去北,玩儿得不亦乐乎。
除了人文特色,楚地还有着大胤最为宽广,最为壮阔的一条河流。
自古不少文人曾对着它吟诗作画,留下许多佳作。
温凝看到波澜壮阔的河道时,到底打算正儿八经地给裴宥回封信,只是这信的内容嘛……
“对你的思念犹如滔滔江水,奔流不息……”
咦……
好恶俗。
撕掉撕掉,重写。
“一月不见,如隔三载……”
咦……
好老套。
撕掉撕掉,重写。
“楚地桃开满枝头,不知京城开几何?”
太普通了!
重写重写!
看来裴宥那每日一行字地写给她,也不容易啊。
“姑娘。”正好菱兰掀开车帘近来,“姑爷送来的东西。”
温凝以为又是纸笺,不想她嫌他吵,他便开始送物件儿了。
菱兰递过来一个小布袋。
温凝放下纸笔接过来。
打开,将里面的东西倒在手中。
一手的红豆。
还是又又姑娘会啊!
人悠闲起来,日子便过得飞快。
四月中下旬时,温凝特地带着菱兰到了楚地的一个小镇。
这个镇子的打卤面出了名的好吃。
上辈子看地理志的时候,她详详细细地将其中对打卤面的描述念给菱兰听。
菱兰当时信誓旦旦,若她们到了楚地,她定要吃上三碗。
温凝便真给她点了三碗,惊得菱兰看着三只大碗直发愣。
温凝在一旁吭哧地笑。
其实她不知道上辈子她离开后菱兰如何了。
亦不知那之后裴宥如何了。
她曾经试图再次入梦,可无论烧什么纸笺,裴宥写给她的那些也好,她重新再写一些也罢,都没什么用了。
她这次写回去的纸笺,不知还管不管用。
届时可以烧烧看。
同样是四月中下旬,终于听到由京城传来的消息。
大胤有太子了。
国公府的裴世子,真实身份竟是养在宫外的中宫嫡子。
只因慈念大师和钦天监同时算到此子命格贵重,需要贱养在宫外,过了二十四的生辰再认回,方能保一生无虞。
所以忍痛送出宫外,之后又暂入国公府。
民间整个儿炸开了锅。
菱兰听闻时,更是下巴都要掉了,一个下午半句话都未说。
晚上突然抱着温凝大哭:“姑娘,姑爷是不是不认这门亲了呜呜呜……”
难怪突然准备了整套行装和行程,送她家姑娘出京城:“姑爷怎么可以这样!虽然姑娘不贤良也不淑德,离太子妃差得远了点……”
温凝:“……”
菱兰抹了一把眼泪:“姑娘别伤心,以后阿兰陪着你!那什么破东宫,咱们才不稀罕呢!”
温凝:“……”
好啊,原来在她眼里,她就是这样的姑娘!
结束了楚地之行,温凝其实就有些蠢蠢欲动了。
都怪裴宥。
人不在身边,还是能成日成日地对她说着“思念”。
那一小袋红豆她同香囊挂在一块儿,每走一步都沙沙作响,叫她想无视都不行。
那她怎会不想他呢?
可她还没来得及对十六说准备回京,裴宥那边便来了消息,说去蓟州督工边防了。
上辈子,这好像是嘉和十八年,宣平之乱之后的事儿。
温凝也就打消了回京的想法。
蓟州一去至少两三个月,她回京也是一个人无聊。
不过,她也没按原计划往益州去。
蓟州艰苦,温凝窝在客栈好几日,做了两双皮布靴让十六谴人送过去。
五月初,温凝才正式启程前往益州。
抵达益州禹城那日,她那两双皮布靴的“回礼”也送了过来。
竟然是《妖异记》。
她只差一个大结局的话本子啊啊啊!
温凝开心坏了,当即上街买了一份果让人回赠过去。
益州与岭南接壤,往南走,风土人情与岭南相似,温凝便只打算去蜀地。
进蜀地的第一日,十六就跪在温凝面前欲言又止。
温凝看他那如丧考妣的表情,还当是裴宥在蓟州出了什么意外,吓出一身冷汗。
不想十六只是犹犹豫豫道:“夫人……夫人,那缨瑶在蜀地。”
十六,甚至徒白在内的暗卫,至今都不知当初两人为何因着缨瑶的出现大吵一架。
唯恐又倒一次霉,在蜀地碰上缨瑶,让两人再生龃龉。
“我知晓她在蜀地啊。”
温凝用着早膳:“你既提起来,正好,去寻一寻他们姐弟二人在何处,我想见他们一见。”
在温凝看来,到底是她亏欠了缨瑶。
若不是她找缨瑶帮忙,缨瑶不会被人盯上险些丧命,也不至于离开京城。
而她承诺的,安置她的弟弟入京读书,并未兑现。
不过温凝见他们,也做不了什么特别的,无非是又给了一笔银子作为补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