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伐让这个古老大地为之沸腾,一批批热血青年加入到轰轰烈烈的大革命中,全国民众都翘首以盼,希望看到一个不一样的明天。武汉、南昌、南京,随着北伐军的步履接近,王颂开始担忧起来,赵子梧那边算是有惊无险度过,还出乎意料的壮大起来,结果超出王颂的预期。丢开山西,王颂将注意力集中在上海,不能不说赵子玉没努力,可进度依然让王颂很不满意,直到过年前,赵子玉才将所有工厂出手,父亲的产业,她还是不想贱卖,王颂也没办法,好在北伐军拿下南京上海是迟早的事,这种利好之下,愿意接手的人也不在少数。
赵家出售产业,多数人都能理解,一个女孩子家如何能够操持?赵海成一些生意上的伙伴不忍心见赵子玉被压榨,暗地里帮忙,总算让几个厂子卖出看得过去的价格,前前后后,算是回笼了两百多万元。
赵海成先期派到美国打前站的也有了些成效,在洛杉矶唐人街开了家中式餐馆,据说生意还不错。王颂最担心的是赵子玉去美国的安危,要是被人卖了连哭的地方都没有,赵子玉倒是很有信心,她告诉王颂在美国的也是父亲手下的老人,好多年了,不会有问题。王颂可不这么想,赵海成去世,这变数就大了,年前那位老人回来了一趟,这是王颂要求的,见过几面,感觉还行,那人也姓赵,和赵海成沾点亲,赵子玉管他叫赵叔。背着赵子玉,王颂找他谈了一次,反复强调一点,赵子玉无论如何不能出事,否则……,他没有明说,但那位赵叔肯定是明白他的意思,为此还发了脾气,好几天都不理王颂。
赵子玉知道后,笑过之余,深深感受到老师的一片苦心,泪眼婆娑的靠在王颂身上感受那失去的父爱。赵叔最后还是和王颂和解了,一来王颂根本不会道歉,二来他也被王颂感动,一个外人能拼命想着保护赵家儿女,任谁都心生佩服。
这个冬天上海寒冷而躁动,广东国民政府迁都武汉,紧接着收回了汉口的英租界,上海人第一次有了扬眉吐气的感觉,天天盼着北方军进上海,一股巨大的风暴也在酝酿当中。
十八岁的赵子赟自然也有些蠢蠢欲动,王颂发现他的异动,二话不说扲回来禁足,反正这个年代毕业不毕业也没多重要,弄得陈娇儿有些无聊,她已经习惯了和赵子赟一起上学。
赵子赟愤怒了几天,见王颂根本不理他的茬,聪明的他知道多说无益,老师不比父亲,逼急了能把他捆成死猪一条,不管怎样,王颂在他眼里和神差不多,不让他出去自然有道理,心情平复后赵子赟决定投降。
“老师,我发誓,绝不出去,只是一个人待在家里无聊。”
“好啊,我让娇儿也别上学了,留下来陪你。”
赵子赟傻眼了,他本意是想跟着王颂,可不是陪陈娇儿。
“在国外,华人地位并不高,我想来想去,还是从吃的入手,不管以后危机如何,吃总是要解决的。”
“好的,实在不行,我就回来一趟,在向老师请教。”
孙经理对赵家人全部撤离上海显得忧心忡忡,他不明白好好的为何要离开,局势是有些紧张,可各方都对国民政府抱有很大希望,再说上海租界林立,谁当权都不敢乱来。
陈娇儿倒是满心欢喜,毫不犹豫的就不去学校,这下赵子赟有苦说不出,有个小跟班更是别想溜出去一秒钟。
闲暇之余,赵子赟又缠着王颂讨教军事,年轻人对战争还是很感兴趣的,王颂可不是军人出身,无奈之下只得将一些电视、电影情节和他说了,听多了,赵子赟也发现不少漏洞,王颂只得敷衍他,“子赟,大势才是最重要的,局部的胜利不能代表什么,真正的胜利者是能够把握大势,左右大势。”
王颂的反复让赵子玉很是伤神,最近他总会这样,赵子玉能够明白老人矛盾的心情,一个年轻女子远赴海外前途未知,换做是她也会犹豫不决。
王颂微微一笑:“我看罗尔夫先生又胖了,一点都不像饿肚子的样子。”
这个年代的美国王颂还真不了解,排华势力依然存在,他已经和赵子玉反复强调,千万别太显眼,一定要依靠地方华人势力,保护好自己是第一位的。
好在王颂很快就不怎么出去了,姐姐赵子玉也几乎天天待在家里,一边听王颂做最后的交待,一边等着船票的确定。
赵子赟呵呵笑:“吃一堑长一智,别人吃亏上当一次就够了。”
罗尔夫哈哈大笑。他走后,王颂第一时间出门买了报纸,回屋细细读了,心中一叹,该来的躲不了,上海的血雨腥风如时发生。这一次他没有保留,将事情前因后果和赵子赟说了一遍,让他也感受下斗争的残酷,没有王颂,赵子赟肯定会义愤填膺,这次他冷静了,开始分析内在的东西,“老师,这其实是根本避免不了的,他们代表了各自不同的阶级,这本身就不可调和,就算现在不发送,将来也一定会发生。”
天津塘沽港,罗尔夫非常给面子的亲自来接,洋人的特权再次显露,王颂很轻松的就住到了酒店之中。
“表面上看,那位蒋总司令是在清除其他党派,其实我觉得他靠这个巩固自己的地位和权力才是真正的目的。”
孙经理给三人包了个四人舱,虽然贵了些,可安全。躺着无聊,赵子赟又缠着王颂讲未来之事,王颂觉得是该培养下他了,于是系统的说起现代社会的一些制度、管理模式,并和当下做了对比,将好处、弊端都进行了解释,赵子赟听得津津有味,到最后几日,已经开始和王颂进行深层次的探讨,分析当下一些黑暗事件发生的根源,渐渐的,他对王颂为何如同躲避瘟疫一般逃离上海有了理解,革命……就是血腥的代名词。
王颂眼神迷茫了下,“这个我也不知道,我估计翻个十倍怕是有可能的。”
“这是为何?”赵子赟不解。
这一点连王颂都没仔细想过,他有些惊讶,“子赟,你怎么会这么想?”
进入三月北伐军分三路进攻上海、松江,整个上海的局势显得紧张起来。
“傻弟弟,咱们不能只替美国人发明东西,还要有自己的人,等战后说服他们回来。”
“老师,自从父亲去世后,我和大哥就已经走上了这条路,我们不能也不愿意回头,我知道,只要牢记老师说的话,平平安安过这一辈子也不是难事,可老师,我们也有梦想,一想到我和大哥可能改变历史我就激动得睡不着,为此,我愿意付出。”
“老师,你怎么不告诉姐姐一些未来的新奇事物,那姐姐赚钱就快了!”赵子赟插嘴道。
赵子玉走了,王颂觉得是时候离开上海,他让孙经理和天津的罗尔夫联系,请他安排他们从天津坐火车前往阳高,随即让孙经理尽快买去天津的船票,陆上实在不安全。
“不,能借助,你到了美国,要一步步来,除了新事物外,还有管理,比如这吃的,中餐范围太小,必须进入西餐,我考虑你先期做西式快餐。”
赵子赟点点头:“我懂了,就像大哥,要是太突出,要么被兼并,要么被消灭,偷偷壮大到有实力的时候,才能显现出来。”
当提到理想的社会时,赵子赟和王颂有了争论,没有结果,也许两人心里都已经明白,这个世界就没有理想的社会,但赵子赟第一次认可了平等的重要性,认可了人性在社会之中的重要性。
“怪不得老师说战争时政治的延续。只是一种手段,一种把自己意识强加给对方的终极手段。”
“加盟?不卖东西都能赚钱?”赵子赟简直听呆了。
“哦?罗尔夫先生也要去阳高?”
“也许没有我,你们一家什么事都没有呢?”
王颂慈爱的笑了笑,“傻小子,新奇事物赚钱是快,可也会引起人注意,在这个弱肉强食的世界,锋芒太露反而不是好事,那些资本家、黑社会会放过眼前的肥肉?我们再有能力也不能对抗整个国家、社会。”
“王先生,我想不会有太大问题,按照您的吩咐,我订的是英国的船,他们可不好惹。”
赵子玉仔细听着王颂说的每一个字,“那我岂不是不能借助老师任何知识了?”
“老师的担心我也知道,往坏了想,也许没有老师,我们一家会在以后的动乱中灰飞烟灭,如今我们能把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有什么理由不去拼呢?”
赵子玉抿嘴笑了,“老师,在上海也是女人的钱好赚,你看那些大户人家,都是买女人的东西多。”
三月底,工人发动了的第三次武装起义终获成功,一晚上枪声不断,尤其是赵公馆所在的闸北地区更是枪声激烈,王颂守护着赵子贇和陈娇儿躲在墙角,整栋房子都熄了灯,一直到天亮。
“不过配方我不清楚,我只知道用到的一些原料,子玉,你这样,找合适的大学实验室合作,将我说的这些弄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