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首刀在楚汉相争时便已经开始使用,之后逐渐的在战争中开始普及,彻底取代长剑是在东汉末年。
刘寄北有些茫然的看了看三人,不解地问道:“不知刘寄北何处惹得各位如此发噱?”
宇文神举看到刘寄北愣愣的模样,心知这是一个憨厚朴实的汉子,便戛然止住了笑声,盯着刘寄北的背后问道:“刘壮士身后背着的可是一把刀吗?”
魏蜀吴三国鼎立时期,士兵几乎人手一把环首刀,环首刀的多少以及锻造利度成为了衡量军力强弱不可或缺的标志。蜀国的诸葛亮曾命锻造巧匠蜀人蒲元造刀,蒲元在斜谷开工,为了造出好刀,还特地指定要使用蜀江江水来为刀刃淬火,所造的三千口刀非常jing良,被称为神刀。
宇文神举诧异的问道:“刘壮士说话未免有些含糊,既然是一把刀,怎会没有人见过呢?”
随即,宇文神举不无捉搦道:“其实若真的在此露宿,倒也不失为一个绝佳的去处。你看这里上有青天若线,星辰疏落衔接,旁边谷壁黢然,入耳的又是那潺潺不绝的溪流之声,只怕那神仙呆的地方也不过如此!”
宇文神举由刘寄北手中接过那把刀仔细端详,只见这把带鞘的刀长约三尺三寸,阔约四寸,刀鞘表面乌漆麻、黑锈迹斑斑并且凸凹不平,轻弹之下锵然有声,显是铁质刀鞘。鞘口处圆而小的护手与刀鞘紧密相贴,刀把长约五寸,和刀尾处的铁环浑然一体,刀把一面纹有睚眦的图案,另一面则刻有负屃像。
宇文神举笑道:“杜大人是怕夜宿于此!”
这时,刘寄北已然牵着马匹来到了近前,由于刚过来故而并没有听到杜杲先前的话,只是听到了“福分”两个字,还以为杜杲和宇文神举俩人在谈论什么高兴的事情,于是便惑然问道:“杜先生摊上什么好事了,这等有福分?”
当年孙权也深感环首刀的犀利,于是他在黄武五年命人锻造环首刀万口,从这可看出,三国的时候,环首刀实际上已经成为士卒实战的兵器,等在随后的几百年之间,环首刀则更是普及到大江南北,甚至于一些个贼人盗寇、贩夫走卒也常随身佩戴此物,故而,到了今ri环首刀早已不是什么稀罕之物了。
有刀则有刀鞘。一般的环首刀都是以皮革或竹片、木头制成刀鞘,既轻便又实用,可是刘寄北这把环首刀却是以铁质制成,这便略显得有些不同了。
不过,这也并非绝无仅有,北周朝中的人都知道,大冢宰宇文护身边素有“无鞘刀”之称的护卫高手独孤楷,便佩戴着一把带有铁鞘的刀。
独孤楷之所以号称“无鞘刀”,是因为他与人动手很少真正抽出鞘中刀,由于其刀法奇快诡谲,即使是拿着带鞘的刀也一样可以克敌制胜,久而久之,便有了“无鞘刀”的绰号。
【今ri还有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