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喔——”
尖利高昂的鸡鸣撕破天穹的夜色,泛白的太阳从山巅爬上天幕,遮住偏西的月影,撒落千千万万柔和明亮的日辉。
昨夜张筝与先生对案而坐,秉烛夜谈,多数时候是先生在说,讲她先生的故事,也讲村子里每个孩子的情况,讲得很多很杂,纷纷乱乱,交织相错。
今日一早两人闻鸡鸣清醒,赶忙爬起来到私塾与孩子们讲学,张筝身为修士精力充沛,几年不睡都不成问题。
但先生只一介凡身,如此折腾一夜的结果便是眼底下挂了重重的两个黑眼圈,晃一看乌青发黑,甚是骇人。
好不容易熬到酉时下学,张筝搀了先生回房,眼见着先生沾了床倒头便睡,张筝咧嘴笑了笑,认命地回到私塾批改孩子们交上来的功课。
私塾教授知识从六岁开始上不设限,大多孩子只学到十二三岁识完字,知了礼便不再学了。
少有的两三孩子会继续学习,但后边的学业却是教授经典古籍,那两三孩童也只学了不过半年便不再感兴趣,即便是感兴趣的,也终究在爹娘的软磨硬泡下休学。
现在私塾里最小的学生六岁,最大的十一岁,功课也不难,是根据每个学生情况布置的抄书绘景。
张筝一边批改功课,却出神想起了先生昨夜前言不搭后语的话语,先生讲起来时情感多变,辨不清是怀念还是可悲,又或者是欣慰还是哀伤。
“很久之前,村里孩子们都很好学机敏,很多学到而立之年的学生,甚至更有去世前还问着先生课业的学生……”
“现在的村民们都不太乐意让孩子继续学业了……”
张筝目光落在手中薄薄的一张纸上,歪歪扭扭的墨迹,满纸写着一个“德”字。
她其实也有疑心,这么一个与世隔绝的村子为什么这么注重知识又轻视知识。
每个适龄孩子都必须来私塾上学,可却只学了认字知礼便不再深入。
重教而轻学,如此矛盾。
说得不客气些,就这么一个永远不会见到外界的封闭村子,里面的孩子重复爹娘走过的老路,种田耕地,生子育子,或许永远都不会用到这些书本和文字,又为什么一定要学认字呢?
或许是出于对先生们的尊重又或许是出于对知识的敬重,为了让村子不至于重回蛮荒,为了不忘本不忘恩。
张筝只能这般说服自己,毕竟她也找不出第二个答案。
功课批了一半,意阑珊和闫少亭刚巧回私塾,在村子闲逛了大半日,瞧两人神情灰丧,很显然一无所获。
闫少亭郁闷地倒在书案上,意阑珊与张筝相视一笑,亦在垫上盘腿坐下,闭目养神。
刚批完功课,张筝准备到村子里逛上一圈,刚踏出私塾的院门,叫木锦绵的小孩火急火燎地闷头跑来,险些撞到张筝。
张筝伸手抵着他的脑袋,“火烧屁股了?这么着急。”
木锦抬起头,眼眶泪水直打转,满是不安和害怕。
他指着村口的方向,手指直打颤,“刚村外头来了几个陌生人,他们要进村子,土四叔拦……拦着不给进,他们就把土四叔打……打了,都打流血了。金二叔带了几个叔叔伯伯在村口挡着,叫我快来找先生。”
外界修士!还出手伤人,看来此次来者不善。
张筝目光寒凉,擦了把木锦哗啦啦的眼泪,尽量温声道:“锦是大孩子了,别哭了哈,先生在私塾后边的房里,你这就去找她,我先去村口看看。”
木锦使劲点头,连忙跑着去找先生。
张筝扫了一眼空荡的村路,她不便暴露身份,或许可以借意阑珊与闫少亭的修士身份给来者一个警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