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当下中国范围内历史最悠久的英文报纸,《字林西报》的编辑们岂会视而不见,他们自然也转载了玉带门奇袭战民军大捷这一消息。
这些小打小闹或许还不成气候,目前看来还不足虑,真正最让老袁担心的是守卫北京的第一镇。该镇的官兵大半是旗人,比不得北洋其他五镇只认他袁宫保。这个问题从袁世凯复出起就已经困扰他很久了,任谁也不希望在自己眼皮底下存在这样一支足以威胁自己生命的不可靠武装吧!至于强行遣散和调走都不实际,袁世凯真要这么干了,宗社党那帮没半分魄力的王爷们说不定真的会狗急跳墙。这些二世祖别的本事没有,一顿胡搞乱搞,把北京弄个鸡犬不宁,那自己的逼宫大计就会受到极大的影响。
袁世凯此刻正襟危坐在堂上,刚和徐世昌等人议完几件要事。
1911年11月25日,大清帝国的都城北京已经是冬季了,寒风肆虐,大地早就披上了厚厚的银装,街上行人稀少,紫禁城的暗红色的宫墙依然高高的耸立在那里,在白茫茫的一片中显得十分突兀。整个皇城看起来依然是那么的宏大雄伟,可是那一丝丝衰败的情绪却是这苍茫的白雪无法遮掩的。
说完就隔着桌子双手把报纸递给了父亲老袁,袁世凯接过来仔细一看,结果却和袁克定所预料的不同。不但没有生气,过了一阵居然还发笑了。
消息一经发布,在没有知识产权保护一说的时代,各大报刊纷纷转载了邵飘萍和黄远生联名发表的文章,这也是历史上两人唯一一次合作撰文。
王振宇这个名字很快就跟智取荆州的王振亚(后改名王正雅)一起被吹成了民军的两大战神,尽管两个人目前在民军中都不是什么重量级人物。但是让记者们妙笔一写,如今都成了这场革命的希望了。
不过这会关键不在这里,袁世凯到是看着报纸想到的了另一个问题:“傻儿子,你瞧仔细了,这报纸虽说是西洋人的玩意,可却是个好东西。比起那些自诩清流,不干实事的科道御史要好用的多了。有这些报纸在,你就能知道这下头的人在想什么做什么,你还能绕过底下的人知道事情的真相。这样咱们这些居上位的才不会被下头的人欺瞒蒙骗,这国事啊也才能慢慢办好。”
两人又都是湖南人,名字如此却如此接近,不清楚内情的老百姓都误以为两人是亲兄弟,四处传播着王家将灭鞑子的传说,只是不知道这二王谁为长谁为次。
“父亲,您快看看,报纸上说冯大人他们在汉口吃了败仗。”袁克定一进门就在嚷嚷。
袁克定有些惊讶:“父亲为何发笑,莫非这个消息是假的不成?”
南方的战事十分不顺,临危受命的袁世凯又跟三国里的曹操似的独揽大权,养贼自重。大清帝国的王公勋贵们虽然数量众多,却也没几个还有实力和心思去捍卫这祖宗创下的二百年基业;部分依然忠于大清的官员们,除了整日端坐在衙门里哀声叹气外也实在是拿不出个什么好章程来;孔孟学生自居的一大票腐儒天天在宫门口喊着要为国尽忠,却也不见真有几个够胆南下去找乱党拼命的。整个帝国就如一艘四处破洞,大量进水的大木舰,铁定是补不好了,就是不知道最终什么时候会沉。
“啊,那冯大人不就是有意在欺瞒父亲了,这可如何得了?”袁克定顿时明白了,却想到了问题的另外一个方面。
如今的北京局势也是很不稳定,各种乱七八糟的势力都在活动。尤其是明知大势已去的旗人似乎都不甘心,他们都怕这变天之后,自己的铁饭碗不保,而良弼等一些知兵的王爷更是搞出了一个什么宗社党,说是要誓死保卫大清,他们甚至公开宣称袁世凯就是当世的活曹操。
“什么败仗,我怎么没接到报告,你在嚷嚷什么啊,克定吾儿?”袁世凯官做久了,发脾气的时候说话也是四平八稳,不疾不徐的。
不过现在,这个让袁世凯夜夜难以安睡的问题被彻底解决了,狗头军师杨度刚替他想了个妙招。办法倒也简单,直接让人把第一镇的武器弹药偷偷转移就行了。这些旗人没了武器,那跟平民百姓也就没了区别,自然不怕他们瞎闹腾什么呢。
“可是父亲,底下的人敢对咱们说谎话吗?他们不怕事情败露革职吗?”
看着袁克定这个傻儿子似乎是真不明白,老袁叹了口气,自己精明了一辈子,怎么就养出这么个半桶水来。
“这个世界上没有真话和假话,对于上位者来说,只有实话和想听的话。你在上头,下头的人升迁荣辱全部系于你一身,不到万不得已,假话他们是不敢说,可是实话他们就更不敢说了,他们只会讨好你,奉承你,说你想听的话。你想听实话,他们就说实话,你想听假话,他们就说假话。问题是这种假话说说不死人,可要是你真信了,那就会出大事。你看啊,有了这报纸就不一样了,他们不靠咱们吃饭,他们看到什么就说什么,这就是实话。所以为父平日让你们多读书多看报,取得就是这么个意思。”
袁克定眼珠子一转,似乎抓到要点了。
“下去吧,对了,吩咐下去,以后每期的这个什么,嗯,字林西报,都给我送一份来。”袁世凯感觉自己教子很成功,心情愉快多了。却没料到,几年之后,自己的儿子为了蒙自己这个老爹,居然想出了造假报纸的神招,真真的玩了把坑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