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好。”老管家连忙答应,退而求其次,想着他在旁边安静待着,别来自己这边捣乱就行。顺手把已经核对过的去年秋季的账册和已经录好的那沓实际库存递了过去。
顾念猜到他的想法,也没说什么,憋着劲儿准备让老管家对那些格子和数字刮目相看,打开账册便埋头核对起来。
井生端着鸡汤回来,就看到顾念和老管家两人分别伏在案头奋笔疾书的模样。
他一时有些搞不清楚状况,再看到顾念‘画’在纸上的那些方块和乱七八糟的奇怪曲线,愈发疑惑。
不过,看到顾念十分专注的模样,他也不敢打扰,只得把汤暂时放在旁边,走过去帮自家小郎君研磨。
“来得正好,你读,我来写。”发现井生回来,顾念搓了搓冻得发红的指尖,将手上正在录入的那张库存递了过去,想着有人帮忙速度能快点。
井生看着那张纸,脸色微涨,讪讪地道,“小郎君,仆不识字。”
“对不起,是我忙糊涂了。”顾念连忙把纸收回来,为缓解尴尬,顺手端起汤盅喝了一口,顺便暖手。顾忠的房间里没有火盆,他的手指已经有些僵了。
“小郎君,这些到底是什么?”井生指着桌上那张写满了阿拉伯数字的纸,好奇地问。
“阿……”顾念顿了顿,突然想起这个时候的阿拉伯似乎应该叫做大食,再想想,这玩意其实也不是阿拉伯人发明的,而是印度人,印度这个时候叫什么来着?天竺?
他搜索着原主的记忆想确认下,却只有一片空白。他隐隐有些感觉,似乎只有关于周围的‘人’的一些记忆被保存下来了,其它的记忆几乎都很模糊,也不知道是记忆缺失,还是原主本就缺乏各种常识。
“这是我在大理寺当值的时候学来的,据说是西域胡人那里传来的数字。”
接着,他边喝汤边给井生滔滔不绝地科普起阿拉伯数字,当然,站在井生的角度来看,更像是上了一堂西域地理课。
喝完汤,顾念又开始自己的表格大业。他的速度确实比顾忠快许多,一个多时辰之后,就追上了那边的进度。晚饭之前,更是先顾忠一步,直接把目前所有理出的项目和账目计算完毕。
“nice!”顾念又逐张检查了一遍,确认没有问题之后,拍了拍桌上那沓纸,开心地打了个响指,“完工!”
耐撕?井生不明所以地看向顾念面前的那沓纸,可惜,那堆奇形怪状的‘西域字’,除了他家小郎君自己之外,没人能看得懂。
顾忠正在活动僵硬的手腕,听到声音忍不住惊讶地望过去,“真的,弄完了?”
“当然!”顾念意气风发地扬起下巴,耍帅地转起手上的毛笔。
湘妃竹的笔杆沿着白皙的大拇指转了一圈,潇洒地在他脸上和衣服上甩了堆墨点。
顾念:………………
井生忍着笑,拿起布帕递给他擦脸,至于衣服上的,只能待会儿脱下来拿去洗。
“要不咱们把前面的先对对?”顾忠也被顾念难得的呆萌模样逗笑了,既然小郎君这么努力,还是不要打击他的积极性。
虽然他这边还没最终算完,但前面的单项账目已经核对得差不多了,可以用来跟顾念算出的细项数目对一下。
“好!”顾念一听,立刻丢下擦脸的布帕,信心满满地拿起自己算完的那堆表格。
“空青,下品,库存5斤5两,亏空金额2545文。”
“不对吧,”顾忠犹豫地看了他一眼,“应该是亏空应该是四千零七十五文。”
顾念眉头紧皱,往下念道,“石蜜,紫砂糖下品,库存12斤5两,亏空金额5176文。”
老管家胡子翘了翘,再次摇头,“应该是八千两百文。”
井生:………………
果然不靠谱,居然一个字都对不上吗?
“石碌 ,下品,库存8斤6两,亏空金额3520文。”顾念继续往下念了一条,甚至怀疑是老管家那边算错了。
“应是五千六百八十文。”顾忠叹了口气,他之前还是想多了,一向只沉迷于吃喝玩乐的小郎君怎么可能突然学会算账。
顾念不信邪,把老管家手上的账目拿过来对照,一页下来,真的没有一条数目能对上。
为什么会这样?顾念看着自己面前的那沓表格,目瞪口呆。
作者有话说:
顾资深‘表弟’念:(((//Д//)))为什么会翻车?
备注:1、‘表弟’:项目组里新进实习生(新人)里,精通擅长excel表格等office系列软件的弟弟,同理还有‘表妹’。
2、算盘:关于算盘的起源时间,说法不一,有人认为起源于东汉南北朝时期,东汉数学家徐岳曾写过部《数术记遗》,其中著录了14种算法,第13种即称“珠算”:“珠算,控带四时,经纬三才。”也有不同意这个观点的,认为这里记录的只是种算法。宋代的清明上河图中已经出现了算盘,另外在1921年,我国河北巨鹿县曾经出土了一颗出于宋人故宅的“木制算盘珠”,确认宋代已经在使用算盘。据此,部分专家推测,算盘应出现于宋之前的唐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