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帝后到长信宫问安, 已经是日昳时,日过中天, 微微西斜。
郑太后面沉得似要滴下水来。
皇帝问过安后, 揉着自己的额头,沉默不语坐在一侧。
皇后礼节周全,行礼问安后, 在下首敛裾安坐。
外面骄阳流灼,殿里凉沁沁的。
太后不悦的目光在殿内逡巡了一道,投向了曹舒, 声音低沉愠怒:“早些年看着你还忠贞尽心, 怎么越来越不像样?”
曹舒惶恐不已, 唯知伏地请罪,眼神依依的向齐凌坐的方向偷望,冀图求救。
皇帝按着自己额头,非但无只言片语的开解,连目光也没往下面投,一派袖手旁观的架势。
郑太后说了几句,只有一殿前奴婢唯唯请罪, 便有些意懒,朝曹舒挥了挥手:“罚俸一月, 小惩大诫, 下去吧。”
她说完,便将目光转向了朱晏亭,视线有意无意的,在她脖颈上停留了一瞬:“昨日丞相持节迎亲, 皇后出殿的时辰怎会晚了一刻钟?听说长亭殿里拘了一个女史, 天地交泰的好时辰, 这是因何缘由?”
朱晏亭稍稍侧转过身,微倾上身:“兰池殿女史侍奉不周,用金簪划破了妾的颈项。妾也顾忌昨日是良辰,不好处置,暂且拘押,三日之后再行责罚。”
郑太后蹙了蹙眉:“哀家听说那兰池殿女史一直喊冤,可真有此举?”
朱晏亭答道:“戴罪之人束枷时,无人不喊冤,或意图减免处罚,或者意图脱罪。妾会广纳殿中之人所见,秉公处置,请太后放心。”
郑太后笑了:“……皇后伤到哪儿了?怎么不请太医令来看看?”朝魏仓下令;“去请少府太医令师广,让他携几个女侍医一同来。”
就在这时,一直沉默不语、兀自休憩养神的齐凌突然按了按桌案,站了起身。
郑太后的目光倏然转至他身上。
“儿子还有要务,先行告退,飧食后再来。”齐凌说着,眼风扫过朱晏亭:“皇后替朕多陪陪母后。”
“是。”朱晏亭面色如常,恭敬应诺。
郑太后没料到他这个当口要走,掩下惊色,蹙了眉:“大婚休沐,还有什么事这样忙?皇后的身体你也不上心?”
齐凌笑道:“今日午后儿子要在宣室殿见列国使臣。其远涉山河,上表恭贺,实不忍吝惜一面。”他含笑的目光扫过端坐的朱晏亭:“有母后垂怜,皇后身体定然无恙。”
郑太后沉默了片刻,劝道:“太医令会将脉案送去宣室殿,皇帝忙完,还是过一过目,否则哀家也要替皇后寒心了。”
皇帝满口答应:“这是自然,脉案送宣室殿不必过曹,直接递书房,儿会亲自过目的。”
齐凌走后,本就空旷的长信宫大殿愈显得安静,郑太后重新将目光投向了朱晏亭。
朱晏亭微微垂首,低眉顺目。
从她面上看不到一丝一毫的情绪,仿佛木雕陶塑的偶人一样。
她越是如此,郑太后目光就越深沉。
从魏仓出门去请太医令,到太医令师广携带四五名女侍医进殿叩拜,其间约莫一盏茶的时间,郑太后和皇后一句话也没有说,殿堂内安静得落针可闻,宫人们噤若寒蝉。
师广行过礼,按照太后的旨意,为朱晏亭验伤,号罢了脉,迟疑道:“殿下是施粉盖了伤痕?”
朱晏亭一动不动,面色逐渐变得有些难看。
郑太后在她一直不动声色的面上捕捉到一丝狼狈,终于有一点笑意浮上了眼角。
“你们几个”她吩咐女侍医:“扶皇后到殿内褪粉,让太医令诊治。”
朱晏亭猛然抬起眼睫,投向上首之人:“妾伤无忧,数日可愈,多谢太后关怀。只是……这伤口实在不必请太医令看验。”
太后见她慌张,笑问:“为何不能验?”
朱晏亭顿了顿:“伤口不雅,不宜宣之人前。”
然而她越是推拒,郑太后越是觉得可疑,她握着扶手,笑意满盈于目:“ 殊不闻扁鹊与蔡桓公?皇后不可讳疾忌医,毫厘之伤,也会腐侵肌骨,以后后悔莫及。”
太后又道:“那金簪究竟是刺伤,还是挑伤,是不一样的。诊法不同,治法也不同。”
这话一出,不啻于一道惊雷,滚在众人之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