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初六下午,徐晋率舰队抵达福建泉州府治所在——晋江码头。浙南参将俞大猷、泉州知府方子兴率众在此恭候。
夕阳下的晋江码头,但见旌旗招展,船帆遮天蔽日,直浙总督徐晋在众将簇拥之下离船上岸,诸将共计有:王林儿、谢二剑、戚景通、岑蓝、余林生、熊柏、王铎、王直、冯国清等,端的是兵强马壮,将星如云。
泉州府的地方官绅见到如此威势,更是恭凛无比,如履薄冰。俞大猷率先迎了上前,单膝着地拱手为礼道:“末将俞大猷参见大帅。”
徐晋看着眼前这位神采飞扬的年轻将领,满意地暗点了点头,假以时日,这位定然能成为大明军中的柱石,微笑道:“俞参将请起,仗打得不赖。”
“谢大帅!”俞大猷英姿飒爽地站了起来,到底是二十出头的年轻人,得到大帅的亲口赞誉,禁不住喜形于色。
若就军功而言,诸将中有很多人并不输于俞大猷,譬如王林儿、谢二剑、戚景通、岑蓝等均立下了赫赫战功,但论表现之抢眼,却没人及得上俞大猷。
俞大猷这小子收复奉化县后,仅率着五千名刚从义乌招募到的新兵,一路势如破竹地从浙江台州府打到福建泉州府,纵横千里海疆,剿灭大大小小的倭贼团伙几十股,斩杀并俘虏的倭贼数量已经超过自身的兵力的三四倍,这战绩简直亮瞎所有人的眼。
关键俞大猷还一直独当一面,徐晋自从任命他为浙南参将后便基本没有给过他指示,事无巨细都由他自己独立决断,而这小子也不负徐晋厚望,交上了一份堪称完美的答卷,确实是一员不可多得的帅才。
接下来,徐晋又与泉州府一众官绅寒暄了几句便率众入城,第二日一早,舰队再次启航,不过却不是继续南下,而是横渡海峡前往台湾岛。
在此值得一提的是,秦汉时期的台湾被称为瀛州,三国时期被称作夷州,隋唐时期又变成了琉球,等到明朝,台湾又被称作东番、鸡笼山、笨港等等,总之,台湾的名称是明末清初才有的。
由于大明实行海禁政策,对于台湾并不重视,所以目前的台湾还是一片蛮荒之地,岛上只有区区数万本地的土著居住,大明沿海的海盗倭贼便乘机跑到这里筑巢,于是台湾便成了不折不扣的土匪窝。直到后来的天启年间,台湾才被荷兰人侵占,并且一占就是几十年,直到明末时期才被郑成功收复。
正所谓搂草打兔子,徐晋既然来了,自然不会再放任台湾处于三不管状态,以至于便宜了后来的荷兰人,所以便趁势率领舰队走一趟台湾。
此时的台湾岛上盘踞了大小十几伙海盗,不过徐晋大军一到,这些蛇虫鼠蚁立马便四散逃命了,动作慢的要么投降,要么被斩杀。
短短两天时间,台湾岛上所有的贼人全部被肃清,而本地的高山族土著也在头人的率领下,战战兢兢地跪倒在徐晋面前表示自此臣服大明。
于是,徐晋便上奏请求在台湾设立澎湖巡检司,并任命当地的土著首领为东番知事,将台湾作为一府并入福建省治下,自此名正言顺地把台湾纳入大明的版图。
待一切安排定当,三天后,徐晋留下一支千人的军队暂时驻守在台湾鸡笼码头,然后便继续率领舰队主力南下广东广州府,下一步便要跟西洋人好好算一笔总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