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是频繁,那小子言巧语果然多。”杨拓感叹。
“言巧语还真没几句,”杨依依摇了摇头,“都是一些琐碎的事情,甚至院子里的谢了,哪里的银杏叶黄了也会有所提及。当然,一些江湖事和天下事也没少说。”
见杨依依那幽怨的模样,看来叶飞言巧语说得少了,杨拓忍不住一笑,同时又有些辛酸。
“那他可有说何时来汴京?”杨拓又问。
“他说过了上元节便会启程,”杨依依道,“还问我父亲生不生气?要是生气的话,他就不来汴京了,让我直接去找他。”
杨拓勃然大怒,“原来这臭小子知道我会生气,既然如此,为何还。”
杨拓没有说下去,生怕隔墙有耳被人听见。
顿了顿,他才接着道:“反正到时候不打断他一条腿,也要折了他一条胳膊。”
杨依依不停点头,看似十分赞许,实则是明白杨拓根本不会舍得这么做。
最后,在离开之前,杨拓突然抓住了杨依依的手,看着她手指上一个个被针戳的伤口叹道:“怕是为父没有那么好的命,穿不到女儿亲手做的鞋子了。”
说罢,杨拓便离去。
看着他远去的身影,杨依依赧颜,果然一切都逃不过自己父亲的眼睛。
随后的半个月,汴京城的大雪是一时下一时歇,总归来说是没有告一段落的迹象。也正因为此,冰雪越积越厚,也越来越冷。
对于大户人家而言,如此冰冻的天气,不过是往炉子里多添些碳而已;可对于大多数平民百姓而言,则是难以抵挡的严寒。
今年本来天灾不断,不少流民逃荒到汴京城。原本靠着朝廷设粥棚每日发放的粥,还能勉强活下去;可严寒的入侵,让他们无法撑不到明年春暖开。
所以每日,都有成百上千、无家可归的流民冻死在这街头。朝中的大臣们还在为先帝的谥号吵得不可开交,无暇理会他们;京兆府尹不知该如何救济数以万计的流民,只知将他们的尸首赶紧脱出到城外给埋了,一如他们从未出现过一样。
而在汴京城那一条条勾栏瓦舍的街里,依旧是纸醉金迷、人声鼎沸。为了防止流民混入扫了雅兴,这些勾栏瓦舍的掌柜或当家请了许许多多的打手,站在街道上或店门口前,但凡是有流民敢来乞讨,就会被他们暴打一顿,然后扔出到街口。
可即便是如此,每日都有不少成千上万的流民涌来,但凡有个来消遣的公子哥突发善心赏赐他们些碎银。
对于那些在姑娘们面前一掷千金的公子们,不过是连一滴酒都不够买的银子,可对于流民而言,却是能够让他们撑过整个寒冬的救命钱。
因此,流民们愿意冒着被毒打一顿的风险,也得用来这乞讨。也正是如此,每日都有不少流民被打死在这些勾栏瓦舍的街头。官府是不会调查他们的死因,而是将他们当成那些被冻死的流民,一起拖到城外埋了。
汴京城况且如此,更别提其他地方了。
收到北方持续冰雪天气的影响,南方也遭遇了百年不遇的冰灾。加之南方冬日只有大户人家家中才烧得起炭,大多数百姓都只是靠被或身上的皮袄来过冬,况且南方本就潮湿阴冷,所以每日被冻死的人也不少,这其中大多数都是些上了岁数的老人,以及一些孩童。
虽说各地的官府也一直在想尽各种办法抵抗严寒,可都是有心无力,也只能期盼着这冰灾早点过日,春日早点过来。
跟江南大多数地方一样,杭州城也遇到了冰灾。
叶府内。
为了多省些碳,除了夜里以外,白天大多数人都是待在同一个屋檐之下。
因为冰雪的影响,镖局的事情也少了许多,又逢马上就要新年,所以这些日子谷幽兰都待在家中。
反倒是叶飞,为了救济城中的流民,每日都得跑到城中一趟,和知州大人以及城中一些大户人家商讨办法。
烧着碳的屋子里面。
往火炉里添了一块炭后,沈萧清对上官静道:“静妹妹,你如今怀有身孕,且做得近些,免得受寒了。”
上官静点了点头,然后挪着凳子往炉子里靠近了两步。
坐定之后,她看向窗口,叹道:“已经好久没出去走走了,不知这雪何时才能停歇。”
“妹妹,你若真想出去走走的话,我倒是可以陪你去呀。”上官翎道。
“万万不可!”沈萧清立马摇着头道,“如今这外头到处都结了冰,要是静妹妹一个不小心滑倒了,那该如何是好!”
“沈娘子,你尽管放心,有我扶着她,摔不着!”
谷幽兰笑了笑,然后问道:“那昨天夜里,是谁不小心摔了?”
上官翎尴尬不已,苦笑着辩解:“那是因为我不小心,放心吧,下次不会了。”
“如你这般高手都能不小心摔了一跤,更别说是静妹妹了,依我看,还是算了吧。”沈萧清道。
上官翎无奈地叹气,心想着跟你们这群女人真是解释不通。
就在这时候,府上的一名小厮敲了敲门,在门外说道:“大娘子,门外有流民乞讨。”
想了想,沈萧清才回应:“那总共有多少人?”
“七个人,其中还有三个孩子。”
沈萧清皱眉,陷入为难。她并非不想救济流民,而是听叶飞说过红叶村被流民烧村一事,所以才陷入犹豫。
“沈姐姐,要不我们给他们施舍一些吧?”上官静道。
“不大好吧,”谷幽兰道,“如今城中流民近万人,今日你施舍了这几人,那明日后日呢?要是都知道来我们叶府能讨到吃的,怕是今后来敲门的流民只会越来越多。”
(本章完)